为什么太监腰间要围着一块毛巾,有什么作用呢?

如题所述

太监,又称“宦官”,本是官名,后来演变成阉人的代称,早在先秦和西汉时期,太监并非全是阉人,从东汉开始,太监全部改为阉人。


太监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产物,大多出自贫苦人家,从小被净身后,送入宫中,以谋求生计,他们的职责是照顾宫中主子的饮食起居。

太监属于一类特殊的人才,大多数太监是见不得别人比他好的。他们内心总会有一些焦虑,尤其是看到朝廷上这些当官的,他们凭什么能花天酒地,吃喝玩乐。太监却只能吃喝,不能玩乐,内心是很郁闷的,他会将这种不平衡发泄到别人身上。


历史有很多出名的大太监,秦末的大太监赵高,曾谋朝篡位,祸乱朝纲。东汉的宦官蔡伦,曾改进了造纸术。明朝的宦官郑和,曾七下西洋,航海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明朝,太监的权力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在永乐年间,建立了一个机构叫东厂,在成化年间,建立了一个机构叫西厂,这两个机构都是由太监掌管的。

明末时,东厂出了一个大太监,名叫魏忠贤,号称九千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魏忠贤有多牛呢?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话说当年魏忠贤在百姓中的名声极差,在一天夜里,有四个小伙子在夜里饮酒,其中一人喝醉了,便开始口无遮拦,大骂魏忠贤,话还没说完,另外三个人立刻捂住了他的嘴。

不久,屋外就有脚步,紧接着十几个官兵破门而入,将四人全部带走,押到了魏忠贤的府上。这不禁令人毛骨悚然,魏忠贤的眼线遍布了各个地方。

骂魏忠贤的那个人被折磨致死,另外三人早已吓得魂飞魄散。魏忠贤念在三人并没有参与,而是出手阻止,便放了他们,第二天三人远走他乡,再无音信。

清代吸取了前朝宦官弄权的教训,对太监的管理格外严格,有干预、接触朝政者,直接杖毙。同时针对太监,还制定了很多的约束,比如太监不能读书、识字,一旦发现,即刻赶出皇宫。


在清廷中,太监的生活更是小心翼翼,胆战心惊,生怕有一疏漏,触怒龙颜,惹来杀身之祸。

比如晚清的太监孙耀庭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在晚上,太监要站在各宫的门口,替小主们守夜,以备主子们随时传唤。

在夜里,太监们经常会有困倦,不知不觉会打个盹,一旦被总管或者主子发现,一顿毒打是少不了的。

所以,太监们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他们想了一个法子,将鞋中放入苍耳,一旦睡着,就会踩住苍耳,必然会痛醒过来,如此,太监们就不会睡着了,这招确实好用。可见,太监们在宫中的生活极为不易。


在伺候主子的日常起居上,他们更是如履薄冰,太监们在出门时,总会随身带一条毛巾,这又是为何呢?

这个原因很少有人会问,因为确实难以启齿,其实太监们带一条毛巾也是一种无奈之举,他们并不是为了给自己擦汗,而是有难以言表的苦衷。

众所周知,太监在小时候基本上都做了阉割手术,太监大多都出自穷苦人家,没有钱请郎中,基本都在家由父母完成阉割,所以手术条件是极其的差。

而且当时的手术并没有消毒工具,很多孩子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甚至昏迷了好几天,活下来已属不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