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电影译制厂简介

如题所述

上海电影译制厂,自1949年建立译制片组起,便开始了其卓越的历史。1950年,它成功译制了第一部苏联故事片《团的儿子》,这标志着其翻译事业的开端。在不断的实践与技术革新中,译制的影片种类、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1957年,译制片组发展成为正式的上海电影译制厂,技术进步显著,如50年代一部影片的译制时间曾长达60天以上,而到了80年代,只需十几天就能完成,配音质量接近原片水平,年产量可达500部。技术设施也从光学录音进步到磁性录音,即便在缺乏国际音效时,也能通过自编音效弥补。


至1985年,上海电影译制厂已译制了来自五大洲35个国家的700余部影片,包括故事片、美术片、大型纪录片和科教片,甚至包括中国少数民族语片和粤语片。80年代,该厂还尝试将中国影片如《孔雀公主》、《武当》等译制成英文、法文等多语种版本,其翻译成果在国际影坛备受赞誉。厂内拥有一批备受观众喜爱的配音演员,他们的作品如《安重根击毙伊滕博文》、《啊,野麦岭》等均荣获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成为经典之作。


上海电影译制厂的经典译制作品包括《茜茜公主》、《简·爱》、《佐罗》等世界知名影片,如《尼罗河上的惨案》、《化身博士》等,还有《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等文学巨作的电影改编,以及《巴黎圣母院》、《远山的呼唤》等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作品。这些影片的翻译,无疑丰富了中国观众的观影体验,也提升了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扩展资料

中国上海电影译制厂(Shanghai Film Dubbing Studio)是将外国故事片或非汉语普通话的影片译制成汉语普通话影片的专业制片厂,厂址在上海,是我国唯一的译制外国影视片的专业厂。它的前身是1949年11月16日成立的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翻译片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