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初中音乐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网友版】

如题所述

2023年下初中高中笔试科三粉笔-音乐我这里有您需要的,通过网盘免费分享给您:

https://pan.baidu.com/s/18aMo_8GFTM5ZTc7mkl5nLQ?pwd=1234

   

初中高中笔试科三粉笔-音乐是一份专为备考初中和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准备的音乐学科辅导资料。该资料涵盖了音乐学科的重要知识点、考点和常见题型,提供了详细的解析和答题技巧。通过使用科三粉笔-音乐,考生可以系统地学习音乐学科的音乐理论、乐理、音乐史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这份资料旨在帮助考生全面复习音乐学科,提升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为顺利通过初中和高中教师资格证笔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07
【 #教师资格证# 导语】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陆续发布中, 在考后整理了很多网友提供的2019年上半年初中音乐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网友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考题回顾【版本一】

  初中音乐《春节序曲》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好日子》一段视频,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他们充分进入喜庆气氛之中。

  从而导出课题:节日欢歌——音乐欣赏《春节序曲》。

  (二)初步感知

  1.欣赏全曲,设问:请同学们感受音乐展现的是怎样的场面,可以想象描述一下吗?

  (播放《春节序曲》视频)。

  2.简单介绍《春节序曲》。

  (三)探究学习

  1.再次欣赏乐曲,根据乐曲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听全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三个部分)

  2.教师带领学生分别分析三个主题。

  (1)引子:音乐的情绪、速度、节奏等如何表现的?哼唱引子部分主旋律。

  (2)第一部分:(共2个主题)请学生比较两个主题有什么区别?提问学生,在这段音乐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你能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绘一下这场面吗?

  第一主题锣鼓喧天的感受,提问学生,你能用身边可以利用的东西表现一下过节的喜庆气氛吗?哼唱主旋律。

  第二主题出现了载歌载舞的场面。自己舞蹈,感受一下。哼唱主旋律。

  (3)第二部分:在旋律设计上出现哪些音乐要素的变化?(提示:节奏、速度、节拍、情绪等要素加以理解),学生唱一唱旋律。

  请同学们用秧歌的基本舞步感受第二部分音乐的美。请几个女生带领舞蹈。(老师提供扇子等道具)

  (4)第三部分:

  a.请学生感受其音乐特点——体会到是第一部分的缩短再现。整首乐曲的结构是:引子A+B+A,(学生初步认识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3.认识音乐家——简单介绍李焕之。(课件展示)

  4.完整的欣赏一遍,拿出绸带和扇子,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东西。感受音乐带来的节日喜庆,并区别出不同的主题表现。

  5.为乐曲的情绪搭配适当的颜色。

  (四)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展示活动:

  (1)小组讨论如何用自己的才能表现节日的喜庆气氛。

  (2)三个小组的拓展活动:乐器组、歌唱组、舞蹈组。

  (3)教师指挥,三个小组合在一起进行展示。

  (4)小组之间进行点评,教师总结点评。

  (四)小结作业

  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音乐,让我们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吧!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在课堂上,欣赏课应该听几遍?

  【参考答案】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让学生听一支曲目可以连续地播放二、三遍,也可间隔地播放。有时,随着讲解需要,更可选择其一片断播放,通过多听,让学生从实际聆听中得到美的感受,以及自然而然地培育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其实就是乐感。乐感是最重要的,音准节奏,就是借此来潜移默化地获得,它比唱歌,讲乐理有兴趣得多,收效也更大。

  2.解释一下什么是同头换尾?

  【参考答案】

  同头换尾是乐句前半段保持不变,在后半段进行变化,这种创作技法称为同头换尾。

  一、考题回顾【版本二】

  初中音乐《达姆,达姆》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来说一说乐器的种类和民族。

  (教师出示非洲鼓、姆比拉等乐器图)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总结并过渡:图片上的乐器分别是非洲鼓及非洲民间乐器姆比拉,是非洲代表乐器;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两件乐器,探索非洲音乐的魅力。

  (二)感知歌曲

  1.初次聆听音乐,教师完整播放音乐,请学生说一说对于歌曲的“乐之初体验”。

  教师提出问题:谁来说一说歌曲给你的第一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非常富有节奏感,给人一种自由、热情、愉悦的感觉。

  2.再次聆听音乐,教师请学生边听边打基本拍,感受音乐的节奏特点,并初步了解非洲音乐特色。

  教师提出问题: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课下搜集的关于非洲音乐的资料。学生自由分享。

  教师总结:非洲音乐大多以鼓乐为主,节奏感十足,跟当地的气候一样,其音乐往往以欢快、热情的风格为主,传达着非洲人的热情与豪爽。

  (三)深入学习

  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常规发声练习。

  2.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唱旋律。

  提出问题:谁能说一说歌曲可以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根据演唱形式的不同,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给人一种自由的感觉,第二部分给人一种热情、激动的感觉。

  3.教师播放音频,学生完整跟唱旋律。

  提出问题:歌曲有什么特点?能不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一下音乐?

  学生自由回答及展示。

  教师总结并评价:歌曲中附点及切分节奏型一直贯穿始终,大家分别用打击节奏,拍手的方式展现自己听到的音乐及旋律,音乐感觉很棒。

  4.教师跟学生共同练习节奏型,并加入旋律演唱。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节奏型,并请学生左右打击基本拍,右手打击出示节奏型,给予学生5-8分钟的练习时间,之后带入旋律,边打边唱

  5.教师请学生代表朗诵歌词,感受歌曲的情感

  提问学生:歌词描述的是什么?分析出歌曲什么样的音乐情感?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通过对非洲沙漠、河流、植物以及人们的描绘,赞美自己的家乡,表达了非洲人民对于自己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也体现了人们对于生活、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6.教师请学生以词带谱,演唱歌曲,给予学生10分钟的时间以词带谱进行演唱,完整演唱歌曲。

  7.边打节奏,完整演唱歌曲。

  (四)巩固提升

  1.教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之后,请学生进行展示。

  2.并针对学生的表现,组织自评及他评。

  (五)课堂小结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及知识,总结非洲音乐中及节奏感较强等特点,也给予学生热爱生活以及自然的美好希望,呼吁大家积极面对生活,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作业:请学生搜集关于“非洲音乐”的作品,下节课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请问你如何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参考答案】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角,所以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就成为了我们教学活动的重要工作。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注意力的培养。能够在上课的初始,就提高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点的注意,是上一节好课的重点。

  其次,手段的多样化。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点入手,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提起对知识点的注意。

  第三,影响与激励。课堂上教师应该对学生多加鼓励和引导,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为人师表,通过自身的行动力来激励学生们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最终,总结以上的几点方式方法,我认为,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不仅在于教师的教,同时还有学生的学,所以培养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2.说说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习,感受非洲音乐的不同韵味,体会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对比及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能够了解不同非洲音乐的魅力,感受非洲音乐风格。

  知识与技能:了解非洲音乐的不同风格,能够正确配合音乐打击出相应的节奏型,并能够说出歌曲表达的音乐情感,且能演唱歌曲旋律。

  一、考题回顾【版本三】

  初中音乐《神圣的战争》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在上课之前播放《游击队歌》,并提出问题:有谁知道这首歌曲是谁写的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贺绿汀,表达了对日军的愤恨和蔑视,对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2.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同学们还听过哪些抗日歌曲呢?(《保卫黄河》《地道战》)教师总结:这些歌曲都表达了人们的愿望和理想,对战争胜利的期待和信心。

  3.顺势导入新课《神圣的战争》。(今天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战争的歌曲《神圣的战争》)

  (二)感知歌曲

  1.初听歌曲并设问:“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发言。(情绪是感情庄严的,速度是稍快的中板)

  2.复听歌曲并设问:“描写了怎样的内容?”学生自由发言。(对法西斯的愤恨和战争的艰辛,并人民对战争胜利的期待和信心)

  (三)分段赏析

  1.再次完整聆听,感受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师生总结并介绍作品。(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坚忍不拔的态度。这是一首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歌曲,苏联卫国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卫国家和民族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准确的体现了人民万众一心抗敌的精神。)

  2.欣赏歌曲,感受旋律特点,看看出现了那些节奏型?(弱起、八分休止、附点等)师生共同总结:这样的节奏型更像哒哒的枪声、冲锋的步伐,豪迈激昂。

  3.学唱主旋律,老师范唱,学生等跟唱,在唱的过程中感受节奏型的特点。(音乐的停顿、跳跃给人一种沉重步伐的感觉)

  4.带着对战争的敬仰完整的聆听一遍歌曲。

  (四)巩固提升

  1.讲述歌曲的历史

  1941年6月,法西斯德国大举入侵苏联。莫斯科一处火车站,成千上万的战士准备开赴前线。亚历山大罗夫苏军红旗歌舞团为战士们演出。当《神圣的战争》响起时,所有人不约而同地站起身来,表情严峻、全神贯注地倾听着。这首歌曲被连唱了五遍。一位军官在回忆录中写道:“每逢艰难的处境,只要想起《神圣的战争》,就会增添新的力量。

  2.请各组分别表演其他抗战歌曲,而后进行生生评价、教师评价。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神圣的战争》,知道了战争是残酷的,我们生在一个伟大和平的年代,我们要感恩这个年代,因为他是无数的革命先驱用鲜血换来的。因此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请谈一谈进行曲的特点。

  【参考答案】

  在乐曲的形式上,中外进行曲均采用二部或三部曲式,其中少数作品(器乐曲居多)采用回旋曲式。

  在表演形式上,一开始声乐演唱多于器乐演奏,后来根据进行曲实用功能的需要逐渐由乐队代替了演唱,适应了各种场合上的演奏,提高了它们的实用价值,扩大了乐曲本身的社会作用。

  在创作形式上,声乐曲仍然多于器乐曲,但就器乐曲而论,外国多于中国。

  在乐曲所使用的文字标题形式上,中外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多数作品有“进行曲”字样,如《义勇军进行曲》《拉德斯基进行曲》等,而少部分作品没有这个字样,如《歌唱祖国》《马赛曲》等。

  2.说说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如何去实现这三维目标?

  【参考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聆听、学习歌曲,感受歌曲所描绘的历史背景和塑造的勇敢、紧张、爱国的苏联战士形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提升学生欣赏能力。

  知识与技能:感知附点音符以及八分休止符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并体会作者表达的音乐情感。

  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我认为在歌唱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激发学生欣赏歌曲的兴趣,完成三个教学目标。

  第一,巧设课堂导入,激发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节课的教学中,通过播放影片方式导入,可以直观的让学生感受作品的背景,对歌曲有开门见山的感觉。

  第二,运用自主聆听,提问结合找到歌曲中描写了怎样的内容,学生可以主动学习,提升他们对歌曲的认识程度。

  第三,通过分析旋律,提出节奏型的作用,让学生掌握分析作品的方法,可以做到对今后的作品分析举一反三。

  第四,欣赏也离不开唱歌,最后让学生演唱歌曲,巩固情感体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做了保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