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流为什么被称为是世界铜鼓王之乡?

如题所述

在中国,关于铜鼓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五世纪中期的《后汉书》,至今已有超过1500年的历史。1705年,荷兰人罗姆唤陪菲尔士将一面来自印尼的铜鼓带到欧洲,从而引起了欧洲人对这种乐器的关注。奥地利学者佛朗茨·黑格尔是首位系统研究铜鼓的欧洲学者,他在1902年的著作《东南亚古代金属鼓》中对铜鼓类型进行了首次详细阐释,其分类方法至今仍被一些学者采用。铜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云南洱海和礼社江流域,早期是人们将铜釜翻转敲击底部来娱乐。随着铜釜的改进,最早的万家坝型铜鼓(以云南楚雄县万家坝古墓群命名)诞生。滇人在石寨山型铜鼓(以云南晋宁县石寨山古墓群命名)上进行了美化,这一型铜鼓以其对称和谐、华丽装饰象征了滇王及其他统治者的权威。铜鼓的传播沿着河流向东,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岭南地区的越人开始铸造铜鼓,广西最早的铜鼓发现于右江流域。从公元1世纪到7世纪,铜鼓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各类新型铜鼓纷纷出现。铜鼓在传入广西后,融入了当地民族的审美,形成了独特的铜鼓文化。广西现有超过五百面铜鼓,约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拥有七种铜鼓类型,其中北流型、灵山型、冷水冲型三种以广西的出土地点命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