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爱主义教育历史发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16

1768年,巴西多受J.-J.卢梭《爱弥儿》启发,发表了一篇呼吁书,倡导国家管理初等教育,强调了泛爱主义教育的基础性价值。他主张编写普及性教材,以满足各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需求。这份呼吁得到了德国上层和社会知名学者如I.康德和J.W.von歌德的支持。


1774年,巴泽多在安哈尔特-德绍创立了一所名为泛爱学校的新型教育机构,其教育理念围绕人类互爱和人文主义,旨在培养健康、幸福并有益于社会的孩子,不论其贫富或宗教背景。学校设有寄宿、幼儿和较大儿童班,课程涵盖自然科学、实用技术、语言和体育,教学方法借鉴了夸美纽斯和卢梭的直观原则,注重对话、游戏和实地考察。


泛爱学校的建立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如J.H.卡姆佩等教育家相继加入。1777年,卡姆佩在特里顿复制了泛爱学校的模式,进一步推广这种教育理念。C.G.萨尔茨曼在1784年于斯内普芬塔尔开设了第三所泛爱学校。


泛爱主义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提倡泛爱思想和人道主义,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幸福、健康并能推动人类福祉的人。它主张国家主导和监督教育,以摆脱教会的控制和教派纷争。智育强调全面发展,包括广泛实用的知识学习,以及通过启发儿童主动性和趣味性,使学习过程愉悦。道德教育以爱国主义和人类互爱为核心,培养儿童的温良和谦逊品质,同时强调军事体育训练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泛爱主义教育理念对德国初等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对J.H.裴斯泰洛齐等教育家的思想和实践产生了直接推动作用,为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石。


扩展资料

泛爱主义教育是18世纪后期在德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因其主要代表人物J.B.巴泽多所创办的泛爱学校而得名。当时德国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在文化领域展开了反对封建思想束缚的狂飙突进运动。泛爱主义教育的出现便是这一思潮在教育上的反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