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1)天地之始,万物之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9
前言

《道德经》原名《老子》,汉代的河上公所著《老子章句》,把《老子》整理为《道经》37章,《德经》44章,故有《道德经》之名。

《道德经》作者为老子(又名老聃,名李耳),春秋时期楚国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和孔子同属一个时代,但年龄长于孔子。相传,《道德经》一书写于他归隐时,途经函谷关,守将尹喜向他问道,于是老子才留下这部《道德经》。

《道德经》一书的核心思想是“道”。这个“道”,就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它化生主宰着天地万物。所谓“道可道,非常道”,这个“道”无形无声、无迹可循,老子为了说明这个无形的存在,故名之以“道”。这个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老子本人并不主张多言、立言,但为了说明这个“道”,他著了简约的五千言,以示其真诚求“道”之心,以证“道”的存在。所以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在“无”中化生万物,产生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和而万物生,可见,“道”是天地万物之根、之母、之本元、之初始。而道的特点是无、低、谷、柔、弱、和,所以老子认为,人作为“道”之产物,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人要顺道而行,法天效地,天人合一,清静无为,柔弱中和,和光同尘。无论何时都要保持本性,这样才能不失根本。这就是顺道,从而获得大道。

上篇《道经》三十七章

第一章 天地之始,万物之母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能用言语说出来的“道”,都不是永恒的、终极的“道”;

能形容出来的“名”,都不是永恒的、终极的“名”。

无影无形的混沌状态,乃天地万物之始。

天地万物形成时的本原状态,乃孕育万物之源。

所以要常从“无”中领悟“道”的玄妙;

要常从“有”中领悟万物产生的端倪。

“无”和“有”本原相同名称相异,但都体现了“道”的深远玄妙。

这不是一般的深远玄妙,而是深远又深远,玄妙又玄妙,这就是宇宙天地万物之一切奥妙的总门。

“道”是《道德经》的核心思想,它存在于天地万物形成之前的“无”中,又主宰并化生天地万物。这个“道”,实际上就是对天地万物的规律性认识,即自然大道。

“道”是规律,是真理,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所以我们只有遵循,不能违背,否则,就是背道而驰,必然走向灭亡。

“名”,是概念,能用言辞表达出来的,多带有主观色彩,自然,它是有局限性的。而“道”是无影无形的,所谓“大道无形”;“道”也不是概念和语言所能表达出来的,所谓“言不尽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