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样生火做饭,取暖的?

如题所述

古人取火的方式有很多种,大家最熟知的就是钻木取火,这一方法流传最久,使用最广泛,古人在钻木取火上研究之深也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比如钻的木头相当有讲究,《周书·月令》就有“春取榆柳,夏取枣杏,秋取柞楢,冬取槐檀”的记载,都是榆树、柳树、枣树、杏树等常见之树种,取之简单,阴雨天用什么木头,冻雪天用什么木头都有区别。

图为火镰。

不过钻木取火费时费力,比较落后,慢慢的被另一种取火方法替代,叫“火镰”,这个方法起源于什么时候已不可考,最早记录出现在唐代,诗人白居易有“深炉敲火煮新茶,石火光中寄此身”,柳宗元有“夜发敲石火,山林如昼明”的记载,这里面的石火就是火镰,据说唐朝武官出行火镰是必备之物,到了宋朝时发明了火炮,火镰有了军事用途,在民间成了家家户户必备的生活用品,更是结婚时定亲聘礼之一。

现在抽烟必备打火机,以前抽烟必备火镰。

火镰是个什么东西,很简单,它由火石、火绒、火钢三部分组成,火石也叫燧石,就是常见的石英石,火绒就是非常容易燃烧,晒干后的絮状植物,比如艾蒿、棉花等,火钢就是就是普通的铁块,利用摩擦起火的原理,用火钢在火石上敲打,蹦出火花点燃火绒,三样东西还不到一手掌大小,用荷包装起来随身携带,非常方便,火药的普及后,人们会把硫磺掺进火绒,或者把硫磺粘在小木棒上,再用火石和火钢,能达到像火柴一样的效率。

图为火折子。

此外,还有种方法也使用广泛,那就是“火折子”,就是把点燃的草纸,放进竹筒里盖好,竹筒在缺氧的情况下,会处于半燃烧状态,需要用时拿出来轻轻吹,火光复燃,一般家庭生火做饭后,会存火折子,到晚上方便使用,最普通的燃料是草纸,可保存一天时间,有条件的使用添加了硝、硫、松香等成分的纸,大大提升了可燃率和保存时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