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下一代的空间站将会是怎么样的?

如题所述

中国下一代的空间站将会是: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舱为基本构型。空间站将会在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和空间新技术与应用等4个重要领域制定系统、长期规划,将研制大批科学研究设施,支持在轨开展1000余项研究项目。

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舱简介

核心舱是空间站组合体控制和管理主份舱段,它的功能主要具备交会对接、转位与停泊、乘组长期驻留、航天员出舱、保障空间科学实验能力;问天和梦天实验舱都会以作为支持大规模舱内外空间科学实验以及技术试验载荷支持舱段,问天实验舱作为组合体控制和管理备份舱段,具备出舱活动能力,梦天实验舱具备载荷自动进出舱能力。中国空间站三舱飞行器依次发射成功后,将会在轨通过交会、对接以及转位,形成“T”构型组合体,长期在轨运行。组合体在轨运行寿命大于或等于10年,还可通过维修维护延长使用寿命。

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将深入研究空间环境,各因素对生命体细胞、组织、器官等各个层次的影响以及作用机理,探索认知生命体太空生长发育和繁衍规律,还有人类在太空长期生存面临的健康保障等问题,还会利用空间特殊环境,发展创新的药物和医疗技术。

微重力物理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则是:物质运动的本质规律,建立空间高精度时间频率系统,进行广义相对论的高精度检验、全球重力位测量等等研究;实现100 pK超低温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将展开极端条件下,超冷原子物理、低温量子相变等等基础前沿的实验;展开多相流以及相变传热、基础燃烧特性与机理、新材料空间制备等等的研究以及应用。

天文与地球科学领域,将会利用巡天光学望远镜、高能宇宙辐射探测设施等等天文观测设备,展开很长期的深入天文观测研究,研究暗物质以及暗能量、宇宙线起源、宇宙形成和早期演化等等的重大问题;将会着眼全球气候变化等,关系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对地观测新技术以及新体制。

空间新技术与应用领域,将会发展在轨制造以及建造、空间机器人和自主系统、空间信息以及精密测量等等空间新技术,提升人类的探索、开发以及利用太空的能力。

中国空间站在未来将运行十年以上,预计将工作到2035年左右。同时,还将持续开展载人月球探测方案深化论证,相关研究将会稳步推进,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实现载人登月,未来的目标就是建立月球基地。也会在遥远的未来,将载人空间探测推向更加遥远的深空。在未来更加注重科学的导向,工程实现更加符合科学规律,将会更好地获取科学成果。未来的空间站,空间科学研究的价值和引领作用会越来越好,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24
天问已经顺利到达火星,接下来就该轮到下一个重头戏-中国空间站(天宫)了,来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最新消息,负责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发射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已运往海南文昌发射中心。计划在第一季度发射升空,作为中国空间站的第一块也是最重要的一块积木。之后还会陆续发射三个空间舱上去和核心舱对接,最终在2022年完成整个空间站的组装。中国空间站想象图中国空间站属于第三代空间站(国际空间站为第四代),当然代数不同并不完全代表先进程度,而主要是构型上的差异。三代就是在核心舱上开很多洞,不同舱段都和核心舱连接,而国际空间站则拥有一根很长的桁架,各种舱段与桁架连接,大幅增加了可连接的舱段数量。国际空间站相对来说,四代空间站的可扩展性更强,不过中国目前并不需要如此庞大的空间实验区域,因此第三代的性价比相对要高得多。早在中国正式提出空间站计划的时候,关于中国空间站将成为太空唯一空间站的说法就开始流行,相信大部分同学应该都听说过这个说法,这个说法的来源是国际空间站的设计服役时间到2015年,经过一次延期到2020年。事实上,太空设备延期服役是家常便饭,设计服役十年的卫星跑个二十年也很正常,盖因太空项目花销实在是太大了,大部分又没什么回报,所以当然是能用多久是多久,修修补补又一年,更何况空间站这种倾美俄之力搞出的大项目。目前国际空间站已经延寿到2024年,就算真到了那时候,估计继续延寿的可能性仍然很高,就算为了和中国争口气也得撑下去不是嘛。并且美国也早已在研究下一代空间站计划,在老空间站退役前无缝衔接到新空间站完成也是概率不小的事。总之,中国空间站成为太空中唯一的空间站的可能性其实并不太高,但是抛却这一点点虚妄的爱国主义情怀,单单就中国几乎完全靠自己组建空间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和美国当前略显混乱的太空计划相比,中国按部就班推进太空项目的能力其实更值得期待,这个唯一不要也罢。
第2个回答  2022-11-11
提个意见,科技创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