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对联怎么写

如题所述

1、一言联格律。 上联:仄下联:平 例如 虎 雨 画 墨 龙 风 诗 泉
2、二言联格律。 上联:仄仄下联:平平 例如 上海 彩凤 绿叶 良友 宁波 金龙 红花 好书
3、三言联格律。三言联格律有两种: A 上联:平仄仄, 下联:仄平平。 B 上联:平平仄, 下联:仄仄平。 例如: 三尺剑 桃叶渡 空中月 六钧弓 琼花台 水底天
4、四言联格律。 A 上联:平平仄仄。 下联:仄仄平平。 如:天明鸟语==月夕鸡栖 (夕字古仄) B 上联:仄平平仄。 下联:平仄仄平。 例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杰字古仄)
5、五言联格律 A 上联:平平平仄仄。 下联:仄仄仄平平。 例如 残灯明市井==晓月辨楼台 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B 上联:仄仄平平仄, 下联:平平仄仄平。 例如: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6、六言联格律。 上联:仄仄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平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6
一、尾字平仄规则
一副对联,上下联收尾的各一个尾字,合共两个尾字,必须是一平一仄。在正格联中,这个原则是铁定的,不能更改.一般要求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当然,正如前面所讲,有些变格联,如岳麓书院门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则是平起仄收的,不过这在浩若烟海的古今楹联中,却是为数不多的。
二、句中平仄规则 句中平仄,指的是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一般规律是,同一联句当中,每两个或三个字要互换平仄。(平仄交替规则)上下联之间的同一位置,平仄要相反。(平仄对立规则)公式如下:(以下所举的,皆是正格,变格不计在内)
1、一言联格律。
上联:仄下联:平
例如 虎 雨 画 墨
龙 风 诗 泉
2、二言联格律。
上联:仄仄下联:平平
例如 上海 彩凤 绿叶 良友
宁波 金龙 红花 好书
3、三言联格律。三言联格律有两种:
A 上联:平仄仄, 下联:仄平平。
B 上联:平平仄, 下联:仄仄平。
例如: 三尺剑 桃叶渡 空中月
六钧弓 琼花台 水底天
4、四言联格律。
A 上联:平平仄仄。 下联:仄仄平平。
如:天明鸟语==月夕鸡栖 (夕字古仄)
B 上联:仄平平仄。 下联:平仄仄平。
例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杰字古仄)
5、五言联格律
A 上联:平平平仄仄。 下联:仄仄仄平平。
例如 残灯明市井==晓月辨楼台
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B 上联:仄仄平平仄, 下联:平平仄仄平。
例如: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6、六言联格律。
2 对联的格律
例如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秋水长天一色===落霞孤鹜齐飞
7、七言联格律。
A 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联:仄仄
第2个回答  2020-10-16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几种特殊形式的比喻
  我们知道,比喻有三种基本类型,即明喻、暗喻和借喻。其实,比喻还有若干种形式。了解和掌握这些形式,对于灵活运用比喻,提高语言表达技巧,是大有好处的。
  一、博喻:又名复喻,即运用多个不同的喻体来说明或描绘同一个本体。这种比喻能够充分地描写事物的特征,形象地揭示事物多方面的内涵,又能大大地增强文章的气势。如:……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白、蓝、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天山景物记》)
  二、倒喻:又名逆喻,即故意将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倒过来使用,它能使本体得到最大限度的凸现,而且意趣盎然。如: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批角色,也很像我们的党八股,干瘪得很,样子十分难看。(《反对党八股》)
第3个回答  2020-10-16
写对联有三个规律:

第一是上下联字数相等。对联起码每联4个字,7个字的居多,12个字以上的称为长联,比较少。

第二是平仄相协,即平对仄,仄对平,这样读起来和谐,不会拗口。但单数字位可以不拘平仄,双数字位必须严格遵守,这叫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第三是词性相对。总的来说,是虚词对虚词(之乎者也矣焉哉等)实词对实词。虚词的字数很少,实词的字数最多。例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名词中如果能再分细一点就更工整,例如人名对人名、地理对地理,天文对天文,颜色对颜色,动物对动物等。至于在用字方面,凡上联用过的字,下联不能再用。
第4个回答  2020-10-16
仄起平收,应该是这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