薜仁贵征西时唐朝有哪些将领及简介

如题所述

第一个是徐世绩那时候他还没死
英国忠武公李勣(594年-669年,“勣”音“绩”),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汉族,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唐初名将,与李靖并称,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从李世民平定四方,后来成为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曾破东突厥、高句丽,功勋卓著。
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显庆二年(657年)奉旨与许敬宗、苏敬、孔志约、于志宁等编《新修本草》二十卷,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药典。

他也活着并且带兵出征
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济州东阿(今山东东平西南)人,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字义贞,唐朝大将,封卢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程咬金乃世家大族之后,隋朝末年,入瓦岗军,投王世充,后降唐,成为秦王李世民之骨干成员。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命将开国功臣肖像,图画于皇宫凌烟阁,程咬金即其中之一。
麟德二年(665)二月七日,程咬金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追赠为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于昭陵。谥曰襄公。

苏定方(592年—667),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世,汉族,冀州武邑(今河北武邑县)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

五岁时,以骁悍多力,胆气绝伦的气魄追随父亲作战,先登陷阵,乡里依赖他得以安定。隋朝末年,投奔窦建德、刘黑闼义军,乱世中屡建战功。贞观初年归李唐,
从李靖夜袭阴山,作为前锋率先攻破颉利可汗牙帐。显庆二年,累功升任行军大总管,开始独当一面,并以其非凡战绩和正直为人深受唐高宗的赏识与信任,屡委以
重任。定方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将唐朝国土向西开拓至中亚,向东扩展至朝鲜半岛,为大唐帝国立下不世之功。先后迁任左骁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封邢国公。晚年受命担任安集大使,全面负责对吐蕃的军事防御。
乾封二年去世,年七十六岁,追赠幽州都督,谥曰庄。

裴行俭(619年-682年6月9日),汉族,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高宗时名将。隋将裴仁基之子。早年得名将苏定方教授用兵奇术。

刘仁轨(601—685年3月2日),字正规,汉族,汴州尉氏人(今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唐朝名将。
刘仁轨出身隋末的平民之家,虽生在动荡年代,仍“恭谨好学”,“每行坐所在,辄书空地,由是博涉文史”。唐高祖、唐高宗年间,历任给事中、青州刺史。因救援新罗,在白江口之战大败日本、百济联军而名震天下。

程名振在与刘黑闼作战中颇多建树,因此招致黑闼大怒,将他的母亲、妻子掳去杀死,程名振对刘黑闼恨之入骨,刘战败被俘后,程名振亲手斩下刘的头颅,祭奠其母亡灵。封东平郡公。
管州都督府长史,后又历任洺州刺史、右骁卫将军、平壤道行军总管、东夷都护、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662年)程名振去世,赠封右卫大将军,谥曰“烈”。

黑齿常之(630—689年11月26日),百济(位于朝鲜半岛西南部)西部人,黑齿氏,唐朝著名军事将领。黑齿常之并非唐朝人,他是出生在唐朝的属国——百济国。黑齿常之的早年事迹不详,长大以后,身高七尺有余,善于用兵,史称其“骁勇有谋略”(《旧唐书·黑齿常之列传》)。后来黑齿常之在百济国任达率(百济官名)兼郡将,相当于唐朝刺史一职。降唐后数十年,黑齿常之屡建战功,纵横青藏所向披靡,数破突厥威震天下,进爵燕国公,成为大唐的封疆大吏。永昌元年,受酷吏周兴诬陷,含冤自缢而死。

程务挺(?-684年),洺州平恩(今河北曲周东南)人。父程名振为初唐名将。务挺少随父作战,以勇力闻名。调露二年(680年),随裴行俭击破西突厥阿史那伏念,迁右武卫将军。镇压徐敬业。历官左武卫大将军。

萧嗣业,唐朝将领,梁明帝萧岿曾孙。幼年时就跟随隋炀帝,后随萧皇后入东突厥,贞观九年(635年)回国,领突厥部众。累转鸿胪卿,兼单于都护府长史。曾招降薛延陀咄摩支,参与讨伐西突厥、高句丽、回纥。调露元年(679年),突厥反叛,萧嗣业率兵讨伐,大败而回,被流放岭南。

还有一些就不一一列举了

以上最出名的就是徐世绩 程咬金 苏定方 裴行俭 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3-28
历史上薛仁贵征西是咸亨元年(670年),唐朝为了打击吐蕃和光复吐谷浑,出动五万大军护送吐谷浑王还青海,以薛仁贵为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为副总管。
这个时期已经是唐高宗统治后期了,唐初名将大多逝去(李勣刚好死在前面一年,即669年),薛仁贵是将领里面最为顶尖的,较老一辈还有最能活的程知节,苏定方,刘仁轨,以及抗击吐蕃的名将:能文能武的娄世德,外族来的黑齿常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