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汉化

只是知道佛教传入中国后就日益汉化,但不知具体细节!
还望大家指点!!
谢谢!

具体细节推荐吕澄的《中国佛学源流略讲》。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他的前一本《印度佛学源流略讲》。
简单的说就是佛教一开始进来正遇到魏晋的清谈期,那时候首先是王弼、何晏等人用老庄解释儒家经典,接着他们就把这把刀子用在了佛教上。那段时间中原比较流行的是六家七宗,什么本无宗、心无宗一类的,还有用老子的无来比附佛家的空的。基本都是用老庄的东西解佛经的。这个就叫格义。
所以鸠摩罗什一开始来中原的时候挺郁闷的。他自己在印度罽宾学小乘,后来改宗大乘,在龟兹推广。跑到汉地来看到一个佛不佛道不道的烂摊子。所以他重译了很多经文。虽然他自己没有开宗创派,但是后来的宗派很多是依据他翻译的经文开创的。他的徒弟僧肇写了《肇论》,这个是相对纯正的佛家思想。所以说从那以后,中国佛学渐渐摆脱了格义,走上了比较独立的道路。
所以我不太明白你说的汉化是什么意思。
当然,竺道生曾说过:“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所以佛教传入中国后对自身的学说,戒律等确实有一定调整。比如强化了居士制度,《维摩诘所说经》也成了最受文人欢迎的佛经之一。强调了孝顺等儒家礼仪所强调的东西。还有寺庙经济的繁荣也是中国佛教的特色之一。
其实在那烂陀寺被波斯人毁掉之前,中原佛教还是仰仗印度佛教的。比如说玄奘大师就是到那烂陀寺去留学的。不过后来唯识宗的东西没有站稳脚就是中国的选择了。有人把这一点归于玄奘大师坚持的五种姓,说那个是落后的东西不符合生产力的发展。那是扣帽子。看看唯识宗的东西,你就知道那个东西实在是太太太麻烦了,比佛洛伊德的东西精密得去了。这种美丽而经院化的东西,在佛教虽然强大却没有取得统治权的中国来说确实不太适合。成佛的成本太高。
你也可以把禅宗看做中国特色。成佛成本最低。印度佛教发展的最高峰就是瑜伽行派了,大乘有宗。后来他们就走到密乘的路上去了。中国后来在大乘有宗的阿赖耶识后面又加了个心,完成了“一心开二门”,导出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都能成佛的体系。到了禅宗手里变成了明心见性,立地成佛。
如果还要说中国特色,最著名的也就是观音菩萨了。他在印度是观自在菩萨,一个留小胡子的男人。中国一直到唐朝,他都是男的。后来才有了七十二法相,又有鱼蓝有送孩子的。(关于印度佛教深化中的鬼子母到了中国居然变成了九子母的事情,季羡林先生有考证)
主要就这些了吧。有个谁写了本书《佛教征服中国》。我没看过,不过这个书很有名。
学者就是这样,研究儒家的说佛教受儒家影响,研究道家的说佛教受道家影响,研究佛教的说佛教影响了儒家和道家。呵呵。

关于明帝求法……学术界不太感冒。关于四十二章经,汤用彤先生认为它是第一本汉译佛经,吕澄先生不同意。这个经我看过,主要是劝人奉佛的和讲一些戒律的。以我的学力,没法判断。
关于造像奉佛等,这不算是中国特色。佛教本身是不允许造像的,释迦牟尼涅盘的时候也说不要造像,不要盲从的。印度人比较重视佛祖靠过的树啊,留下的脚印一类。全当是个念想。佛教造像一开始随亚历山大打到印度后来留下来的那帮人搞的,他们有弄雕像的习惯。那个东西叫踺陀螺艺术。云冈石窟里面还有痕迹。不过后来佛教的菩萨在中国时常改变形象,也有了不少世俗功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28
东汉永平十年 公元67年,佛教正式由官方传入中国
明帝永平十年(67年)明帝夜梦金人飞行殿庭,明晨问于群臣。太史傅毅答说:西方大圣人,其名曰佛;陛下所梦恐怕就是他。帝就派遣中郎将蔡愔等十八人去西域,访求佛道。蔡愔 等于西域遇竺法兰,摄摩腾两人,并得佛像经卷,用白马驮着共还洛阳。帝特为建立精舍给他们居住,称做白马寺。于是摩腾与竺法兰在寺里译出《四十二章经》。这几乎是汉地佛教初传的普遍说法,也为我国历史教科书所采用。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到了后汉末叶桓灵二帝的时代(147—189年),记载才逐渐翔实,史料也逐渐丰富。其时西域的佛教学者相继来到中国,如安世高、安玄从安息来,支娄迦谶、支曜从月氏来,竺佛朔从天竺来,康孟详从康居来。由此译事渐盛,法事也渐兴。
一、汉人出家之始:汉人由信佛而出家修道的,如赞宁《僧史略》卷上《东夏出家》题下,有“汉明帝听阳城侯刘峻等出家,僧之始也;洛阳妇女阿潘等出家,尼之始也”等语。按刘峻等出家事出《汉法本内传》。《内传》伪书,不足置信。可是《高僧传.佛图澄传》中,有“往汉明感梦,初传其道,唯听西域人得立寺都邑以奉其神,其汉人皆不得出家”等语,似乎其时已经有汉人出家,然后才有此项禁令。而汉人出家为沙门见于载籍的,是从严佛调开始,如《出三藏记集.安玄传》中称“沙门严佛调”,又说他“出家修道”;《出三藏记集》又转载《沙弥十慧章句序》,下题“严阿只黎(即阿奢黎)浮调所造”。然而《释氏稽古略》说,在佛调以后八、九十年的朱士行,是汉土最初为沙门的;《历代三宝记》也称佛调为清信士。这大概是因为从汉代以来,虽然佛法已经流行,但道风未纯,比丘出家只以剪落须发作区别,未禀律仪;到魏嘉平二年(249年),中天竺沙门昙柯迦罗(法时)来到洛阳,建立羯磨法,创行受戒,中土才有正式的沙门,而登坛受戒的朱士行为最早,因此把他作为中土沙门之始。
二、民间建寺造像之始:《后汉书.西域传》中叙述桓帝奉佛之后说,“百姓稍有奉佛者,后遂转盛”,可见当时民间的奉佛也由少数而逐渐增多;但其具体情况,只笮融奉佛一事见于现存的文献。据《后汉书.陶谦传》和《吴志.刘繇传》说:献帝时,丹阳人笮融聚众数百人,往依徐州牧陶谦,谦使督广陵、下邳、彭城三郡的运漕。融于是断三郡的委输,“大起浮屠寺,上累金盘,下为重楼,又堂阁周回可容三千余人。作黄金涂像,衣以锦彩。每浴佛辄多设饮饭,布席于路,其有就席及观者且万余人”。又依《出三藏记集》所载《般舟三昧经记》载,说明献帝时洛阳也有佛寺。从《吴志.刘繇传》所述笮融事看起来,后汉末民间的奉佛,有其种种原因,这和宫廷中只以求长寿祈福为目的者有所不同。----节选自赵朴初老居士所编著之《佛教史略》
第2个回答  2009-03-29
佛教的汉化首先是禅宗做起。达摩在中国弘扬佛教,令禅宗获得实质上的发展,禅宗以佛教思想为中心,结合了诸子百家的传统思想,开发了一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佛教思想,虽然还是以印度的佛教思想为中心,但已不再有印度味道,纯粹是中国式的,也是中国人想要的,除了玄奘三藏回国后那段日子,唯识盛行时期,佛教还真带有那么一点印度味道外,过后,禅宗统领的整个思想领域(包括宗教界与文化界),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中,这时的佛教已摆脱传统印度的本来面貌,换上中国人的衣冠,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20-01-04
1、西汉中叶,达摩大师东来,传播佛法。
2、自达摩大师以后,历代高僧都是中国人。
3、汉传佛教,并不是“汉化佛教”,只不过是历代的中国高僧,选择了佛法中适宜中国国情的那些法门,进行修行和弘扬。
第4个回答  2009-03-28
可以在网上查找汉化佛教参访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