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亚洲大专辩论赛

最近是不是出了一本关于关于亚洲大专辩论赛的书,请问它的书名是什么?

首届亚洲大专辩论会

很多人可能听闻过《国际辩论会》,但在此之前的1986年全球首届国际性的《亚洲大专辩论会》在中央台没有事先通告的情况下,全国联播2次,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全国性轰动。
我做为当时直接参与这场盛事的辩论队员,在今天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这次活动予以一些内部性的忆述。
我是施杰非代表东亚大学队 (UNIVERSITY OF EAST ASIA)第四名即主力辩论员赴新加坡参加了这次活动。 1986年首届纯国语的《亚洲大专辩论会》是由新加坡大华银行赞助,新加坡广播局SBC(即当时的新加坡广播电视台)举办。当时很多人认为辩论会的始祖起源于新加坡,但我认为真正的辩论活动应该起源于英国,只是新加坡进一步的将其发扬和普及以致汉化。
当时我正在利用工作之余在东亚大学兴趣性的进修工商管理科目。后来接到大学负责人及校董的约见。邀请我代表东亚参与这次辩论活动。我也欣然接受了这个邀请。
根据当时新加坡主办方发来的参与资格指引及规定,说明了,将由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东亚大学及中国北京大学共四所院校参与,每校辩论队员共5人。包括:1辩论员,2辩论员,3辩论员,4主辩论员及第5名后备辩论员。并且明文规定,参与辩论员的年龄不得超过22岁及最高学历不得超过大学2年级。我当时是大一。
我们抵达新加坡后,举办方通过抽签方式把我们排在了《亚洲大专辩论会》的首场辩论,与北京大学对垒,辩论议题为:<贸易保护主义是否可以抑制>, 当时参赛队员的数据均有详细的介绍,通过介绍,我们赫然发见,北京大学的几位主力辩论队员均已为研究生。况且北京大学为拥有百年历史的中国最著名学府之一,而我们仅为建校5年的小小老弟。无疑这场辩论乍眼看去,我们已经被分到了死亡之组。但是我们的全体参赛队员并没有承受过多的思想压力,反而认为这是一场切磋“技艺”的好机会。我们当然也做好了充足的应战及应变准备。
北京大学队一上场即先声夺人,但过于依赖纯理论,同时我个人认为他们虽然很优异,但表达方式并非辩论而是独立性的较为机械的演讲。我们采取了灵活应战的方式,轻松而诙谐。但终究无法改变失败的宿命。过后通过新加坡的主要中文媒体及场下观众的评判,我们的民间得分率还是非常理想的,我们很肯定地说:虽败犹荣。
按照当时早前的规则,即,AB队辩论,CD队辩论,然后AB及CD两组的获胜队伍进入总决赛。即全过程为3场辩论。AB辩论会产生一名最佳辩论员,CD辩论也会产生一名最佳辩论员。但最终的《亚洲大专辩论会》全场总最佳辩论员必须由前两次的最佳辩论员中产生。但获得1986年的首届《亚洲大专辩论会》全场最佳辩论员的这名北京大学队员并没有获得规定中的前2场中的任何一场最佳辩论员。而是一步到位,直接获得了《亚洲大专辩论会》全场最佳辩论员。因此,我个人一直认为这个全场最佳辩论员的资格是有疑问的。因为他的出现并没有根据事前的规定及规则而产生。
事后分析,我个人无法排除一个思维,即当时的大华银行因为要到北京开办首家办事处而赞助了这次活动。北京大学的获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1,1986年07月16日新加坡新明日报刊登的 1986首届《亚洲大专辩论会》东亚大学辩论队员资料介绍

2,1986年07月18日新加坡新明日报刊登的 1986首届《亚洲大专辩论会》东亚大学与北京大学的辩论分析

3,1986年07月18日新加坡新明日报刊登的 1986首届《亚洲大专辩论会》对东亚大学主力辩论队员施杰非特写及专题报道

4,1986年07月18日新加坡新明日报本国新闻版刊登的 1986首届《亚洲大专辩论会》余兴节目资料介绍

5,1986年07月18日 新加坡 联合晚报 国内新闻版刊登的 1986首届《亚洲大专辩论会》余兴节目资料介绍

6,1986年07月23日新加坡 新明日报本国新闻版刊登的 1986首届《亚洲大专辩论会》谁是最佳辩论队员资料介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