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的服饰

我要少数民族的服饰的资料!!!!!!!!!!!!!!

少数民族服饰介绍

大家知道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吗?

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国的不同地区,不光是语言和生活习惯相差很大,其服饰样式、色彩也各不相同,所反映出来的文化也极其丰富。今天赵老师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少数民族的服饰”。

咱们先来看看藏族:

▓1 袍子和帽子

藏北高原气温低,风沙大,又是辽阔的草原、天然的牧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要选择便于起居、保暖御寒的服装。牧区藏族穿着以皮袍为主,它结构肥大,袖口宽畅,穿着自如,白天阳光充足,气温升高时,可脱袖露臂,调节体温,夜间可解带和衣而眠。男式的宽腰、大襟、肥大,襟、袖下摆镶边。藏族帽子种类繁多,主要有毡帽、皮帽、金丝花帽等。

2.靴子

藏族男女通行的长筒靴,底高2厘米,腰高至小腿之上,鞋面用红绿相间的毛呢装饰,鞋腰上也有线条、花纹。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藏族人民的日常服饰,但在节日里,他们会盛装打扮,看,琳琅满目的装饰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显得人格外精神。

再来看看草原民族——蒙古族服饰:

1. 蒙古袍:

这是蒙古族人民为适应牧业生产和自然环境而创制的一种古老传统服装。衣领、衣襟、袖。口,皆有艳色的镶边。衣扣多用黑绦子绣制,或缀以特制的黄铜扣子。从右方开襟,左方多不开叉。男式长袍一般用深蓝色、海蓝色或天蓝色的衣料制作;女式长袍多用红色、绿色或黄色的绸缎类制成。蒙古袍按季节还分为单袍、夹袍、棉袍和皮袍。年轻的牧人穿上长袍和马靴,紧扎腰带,显得魁梧、剽悍;姑娘穿上蒙古袍,腰间系红绿绸带,能衬托出苗条身躯和青春之美。

蒙古礼帽 :

蒙古族男子首服之一。一种椭圆形的、四周有一圈宽边檐的帽子。一般用精致呢料制作,多为黑色、棕色或灰色。帽筒前高后低,帽顶中央稍凹陷,帽筒与帽檐相接处,缀以花纹镶边。穿蒙古袍或西服,配戴礼帽,显得文雅美观。

蒙古坎肩:

蒙古民族服装的配套服饰之一。蒙古长袍的一种外套。蒙古妇女穿坎肩,一般不扎腰带。坎肩无领无袖,前面无衽,后身较长,正胸横列两排钮扣或缀以带子,四周镶边,对襟上绣着鲜艳花朵,并缀有五颜六色的电光片儿,光泽闪闪。蒙古坎肩始于元代。初为世祖皇帝所服,后流行于民间。到明、清两代,逐渐成为普通蒙古妇女的一种服饰。

有一个民族不管男女老少,个个能歌善舞,你们知道是什么民族吗?

维吾尔人热情奔放、性格豪迈,其服饰特点是:式样宽松、洒脱,色彩对比强烈。妇女爱穿宽袖轻盈的连衣裙,衣料一般选用著名的“艾得里斯绸”。

男袍称“袷袢”。右衽斜领,无纽扣,用长方巾扎腰。过去女子多在宽袖的连衣裙外套黑色对襟背心。今多穿西式短上装和裙子。

维吾尔族不论男女老幼都戴绣有各种花纹的朵帕(花帽)。女子喜戴耳环、手镯、项链等装饰物。过去少女都梳十多条发辫,以长发为美。婚后一般改为两条,辫梢散开,头上别半月形梳子作装饰,也有将双辫盘成发髻者。

电视剧《大长今》大家都很喜欢吧?在我国的东北地区有一个民族,不管是服饰还是生活习惯都和《大长今》里面的人很相似,你们知道是什么民族么?对,就是朝鲜族。

和大长今一样,朝鲜族妇女服装为短衣长裙,朝鲜语称则羔利和契玛。则羔利为斜襟无纽扣并以长布带系结的短上衣,契玛是腰间打着许多皱褶的裙子,一般由丝绸制作。裙分短裙和长裙,视年龄大小有别,长及脚面的多是中年以上的妇女穿用,短至膝盖的多为少女穿着,行走时随风飘动,婀娜多姿。男子的服装为白色短上衣,外加深色坎肩。裤腿宽大,裤口以布带系结。外出时喜穿一种斜襟长袍,显其豪放豁达的性格。

现在,绝大部分人改穿制服,民族服装已逐渐成为喜庆节日的穿着了。

了解了这么多民族的服饰,咱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好么?

赏娃娃学知识:

老师这里有许多身着民族服饰的小娃娃的图片,请大家根据刚才了解到的各民族服饰的特点来判断一下,它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娃娃。

这两个民族的服饰特点鲜明,大家一眼就看出来了。还有几个少数民族,虽然今天没有介绍,但平时在歌舞节目中经常出现,看看有谁能认出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民族的着装正在被汉族同化,因此我们更要了解民族服装,了解民族文化,为我们多民族文化的传承添砖加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21
壮族

壮族人喜欢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妇女有嚼槟榔的习惯。壮族人信仰多神,除祭祀祖先外,最早还膜拜巨石、高山、土地和龙蛇等。壮族人有歌圩的习俗,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大家聚集到山坡上,搭起赛歌台,参加唱山歌的男女青年们先唱“见面歌”、“迎客歌”。唱过山歌之后,就开始抛绣球、碰彩蛋、抢花炮等娱乐活动。大的歌圩有上万人参加,他们常以唱山歌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布依族

风俗习惯
建国前,布依族地区还盛行“赶表”习俗。未婚男女可以利用节日、赶场或外出劳动的机会,聚集在一起对歌,女的看中男的 就把自己事先精心绣好的绣球,抛给对方,如男的同意,即相约到会场不远的地方,对唱山歌,倾吐爱情。但在封建制度下,情人们很难结成终身伴侣,建国前缔结婚姻须门当户对,重彩礼。父母包办的早婚称“背带亲”。布依族有些地区还盛行“转房”的婚姻制度。流行“不落夫家”。或称“座家”的习俗。布依族的葬礼在近代实行棺葬,须请巫师开路,有砍牛办斋超度死者的,谓之“打嘎”。

侗族

风俗习惯 月也”,是这一村群众到另一村作客,并以吹芦笙或唱歌、唱戏为乐的社交活动。农闲斗牛,是集体娱乐之一。届时老少咸集,人山人海,欢声四起,锣鼓喧天,铁炮震动山谷。有外寨客人途经本寨,则阻之于寨边,以歌对答,谓之“塞寨门”。“行歌坐月”又称“行歌坐夜”,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谈情说爱的通称。北部侗族地区称为“玩山”,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三五成群,相约在山坡上对唱情歌。南部侗族地区称“走寨”,或称“走姑娘”,晚上姑娘们结伴在屋里作针线活,客寨男青年携带乐器前来伴奏对唱,互相倾诉爱情,深情时男女互相“换记”(送礼物)定情,约为夫妻。三江县富禄等地侗族群众常于夏历3月3日或2月2日汇集于广坪上,用一特制火包冲一铁环腾空而起,降落时,让大家抢夺,获得者受重奖,叫做“抢花炮”。
蒙古族民间传统节日有“白节”、祭敖包、那达慕等。

达斡尔族正月十六为“黑灰日”,在黑灰日这一天,人们之间,特别是青年人之间要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抹黑,认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达斡尔族也过中秋节,吃月饼。

藏族“雪顿节” 每年藏历七月一日,原意为“酸奶宴”,届时家家都要制作大量的酸奶食用,后来又增加了演藏戏的内容。雪顿节很多人都要提酥油筒、茶壶、保温瓶,带上食品到风景优美的地方饮茶喝酒。
“望果节” 在每年秋收以前,过望果节时要互相宴请并进行各种野餐活动,以迎接秋收。还要过“沐浴节”、“降冬节”等传统节日。

毛南族毛南族的节日是农历五月的庙节,清明节“赶祖先圩”和元宵节“放飞鸟”也是他们独有的纪念活动。毛南族的节日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必定祭祀祖先;二是多开展唱歌对歌活动。
毛南族民间最大的节日是每年夏至后的分龙节。过分龙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蒸五色糯米饭和粉蒸肉,有的还要烤香猪。折回柳枝插在中堂,把五色糯米饭捏成小团团,密密麻麻地粘在柳枝上,以表示果实累累,祈望五谷丰登

德昂族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如: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节日,都要敬佛。 开门节时有寺庙的村寨要进行“格听祭”(庆祝丰收,喜尝新米之意),要从傣历12月13日开始准备,有舂新米、煮新饭、做年糕等活动,并要选出两块年糕送入本寨的公房(专供全寨祭祀用的房屋),次日全寨开祭,要由本寨里的能工巧匠用竹篾做成小房(傣语称格听),内装年糕,由众人抬着小竹房到寺庙朝拜。 烧白柴这天,各家要杀鸡备酒,全寨共聚一餐,各家还要制作各式糯米糕点,用芭蕉叶包好,蒸熟并随身携带相互赠送,相互品尝各家的风味,新婚夫妻要带上加糖的年糕到本寨头人和长辈家中告拜。
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一般选在春季,届时要杀猪、杀鸡,由祭司画纸龙,众人叩拜,然后一起饮酒野餐,醉酒后相互打骂,发泄平时相互之间的不满。此间不许别人劝阻,直到双方斗得精疲力尽为止,第二天再相互道歉

僳僳族人使用自然历,借助花开、鸟叫等,把一年分成花开月、鸟叫月、烧山月、饥饿月、采集月、收获月、煮酒月、狩猎月、过年月和盖房月等10个季节月。传统节日主要有年节、收获节、火把节、中秋节和刀竿节。
第2个回答  2009-03-23

各民族的服饰介绍:http://www.pingshuifengzhou.com/minzufengmao/

参考资料:http://www.pingshuifengzhou.com/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3-21
56个民族服饰介绍都有的,你可以参考:http://www.artwork-cn.com/Html/list__66.html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