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轮体空”?

应该是佛教的词语,请大家给解释一下.谢谢!

三轮体空指布施时之应有态度。
又称三事皆空、三轮清净。指布施时住于空观,不执着能施、所施及施物三轮。就布施言,施者、受者和所施之物,谓之三轮,行施后,此三轮相,不存于心,名“三轮体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24
三轮体空,从显得来说即心中无有布施的人,所受施的人,所布施的物(包括财施、法施、无畏施等等)。从密上来说即开通左脉、右脉和中脉。只有真正修练打通了三脉的人,特别是中脉的,才能真正体会到三轮体空的境界。打通中脉的方法主要有大礼拜、念咒和打坐。
第2个回答  2020-06-06
三轮体空指布施时之应有态度。又称三事皆空、三轮清净。指布施时住于空观,不执着能施、所施及施物三轮。此三轮略如下述︰(1)施空︰指能施之人体达我身本空,既知无实在的能施之我,布施时便无希求福报之心。(2)受空︰指既体达本无能施之人,故对受者不起慢心。(3)施物空︰指了达资财珍宝一切所施物品本来皆空,对所施物品不起贪惜心。三轮体空有功德,反之着相便是福德。
第3个回答  2006-11-19
简单来说-----三轮体空,又名三轮空寂.
1.施空:施者忘施,所施舍皆空也.(心内不见布施的我)
2.受空:受者忘受,所受者化空也.(外不见受布施的人)
3.物空:物者忘物,所施舍之物皆空也.(中不见布施的钱)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6-11-19
三轮体空的定义

在人间生活,有许多因缘来成就我们,因此我们要以感恩惜福的心,与他人广结善缘。结缘之道,首在布施,因为布施随时随地都可以实行,即使自己一无所有,一个真挚的笑容,可以令人生起信心;一个随手的帮忙,可以济人困难危急;甚至与人为善、一句赞美、一瓣心香等等,都是殊胜的布施因缘。《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说:由于布施能令众生安乐,是最容易修习的法门,有如大地一样,一切万物都依之生长,所以六度、四摄都以布施波罗蜜为上首。

布施可分为有相布施与无相布施二种。有相布施,指世间上一般人心希果报,执着人我的布施,所以又称为世间布施;此种布施,只能得到有漏的人天福报,报尽又再堕落,所以不是究竟的布施。无相布施则与有相布施相反,在布施时,能体达施者、受者、施物三者当体皆空,而无所执着,因为能超越世间的有漏烦恼,所以称为出世间布施。又因为此三者有如车轮一般,能辗断烦恼惑障,所以也称为“三轮体空”。三轮体空的布施,能使我们越过生死海,与众生同登涅盘彼岸,因此称为“布施波罗蜜”。

三轮体空的内容

空,是宇宙万象的真理。三轮体空正是空理的最高体证与实践,我们可以概略的就三方面来说明其中的妙义:

□人我二空:众生之所以常常感到烦恼,是因为来自内心的执着妄想,以为六尘境界是实有的,因此产生我、我所的观念,使身心成为五欲六尘的奴役。布施行善,心存贪念,结果因为心有所系缚,不但功德减少了,自己的心情也受到受者、施物等外境的影响。其实,五蕴和合的身心是假聚之有,刹那生灭,所以那里有能施的我呢?既然能施的我了不可得,当然也就没有受施的对象,这就是“人空”。又因为诸法是五蕴和合而成,所以施物当体即空,法执也就跟着去除了,这就是“法空”。三轮体空的布施,使我们从二空里去除对人对法的执着,是自他二利的菩萨道。

□一切皆空:做到人空和法空还不够,还必须把“空”也完全空掉。因为佛教说空是要我们荡除执着,如果执着有一个“空”的存在,根本法执未除,反而病上加病,须知在分别思惟上所执的空,它的自性也是空的。三轮体空就是要我们釜底抽薪,从根本上破除一切颠倒妄想,从体性上斩断一切执着。

□真空妙有:虽然本无一法可得,但是诸相宛然,不可说无。当我们以智慧观察诸法无相无我、毕竟空寂以后,般若慧现前,这时我们的心与外界合而为一,自然而然地就能随顺幻“有”,以善巧方便,大作佛事,布施行善,这时才可以说是真正的通达法性。这就是《金刚经》所说的:“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日光明照,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终日布施而不见布施相,不着空有相,这就是三轮体空的布施了。

以上三种层次的分析,可以青原行思禅师的一段话来形容: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平常我们对于现象界的森罗万象都仅止于一般感官的看法,所以当我们仰观山色,俯视溪涧时,只觉得它就是高高的山,潺潺的水,这时候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心随境转的一种分别境界。等到我们学佛修行有了心得的时候,一切假有在清朗的心境上无所遁形,这时候“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已观照到诸法虚妄,但是还没有到达毕竟皆空的地步,这是第二种层次的境界。进而到完全开悟的时候,“是”与“不”、“心”与“物”之间的对立,在悟者的心中已经合而为一,所以真俗可以兼容,理事可以圆融,这时“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只是这山和水与刚开始学佛时的山水在意境上已经大不相同了。此时,大千世界充满无限美好的风光,潺潺的流水是诸佛说法的妙音,青青的山岗是诸佛清净的法身。

参考资料:http://www.ebud.net/teach/fschool/teach_fschool_20050826_1.html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