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瘦肉精事件瘦肉精地下产业链曝光

如题所述


河南“瘦肉精”事件的地下产业链曝光,揭示了这个餐桌上的长期隐患是如何秘密生成的。2011年的案件中,河南省公安厅通过“追上线、查网络、端窝点、打源头”的策略,揪出了制造“瘦肉精”的关键人物——湖北襄阳籍的刘某。


刘某曾是药厂的技术人员,受销售药品的奚某启发,开始研制盐酸克伦特罗。2007年,他利用租赁的襄阳民营化工企业试验室和设备,开始非法生产。销售网络由奚某和河南郑州的陈某、洛阳的肖某等人构成,他们通过电话单线联系,以暗号约定数量,通过物流以“添加剂”名义发货,资金交易则通过指定账户完成。


加工源头是刘某和奚某的合谋,销售窝点主要由陈某和肖某负责,次级分销则通过不法兽药店主和生猪购销人进行,最终到达生猪饲养户和屠宰点、肉制品加工厂。刘某出厂的原粉每公斤售价2000元,利润丰厚。而分销过程中,随着转手次数增加,瘦肉精纯度降低,利润也因此波动,从数千元到上万元不等。


养殖户通过添加“瘦肉精”可以提高猪的瘦肉率,每头猪可额外赚取40到60元,这在正常利润中是一笔可观的收益。市场需求驱使屠宰点和肉制品厂增加收购瘦肉率,以获取竞争优势。



扩展资料

一年一度  河南瘦肉精事件的3·15照例成为了无良企业的曝光台。此次触发众怒的是国人最为敏感的食品安全问题,受冲击的则是肉类食品行业的龙头老大。可以说,在历经了三鹿奶粉三聚氰胺的舆情冲击后,双汇引进瘦肉精猪肉一事已称不上是食品安全领域的标杆性负面事件。但由此引发的舆论关注,从范围与规模的角度讲,仍称得上触目惊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