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文介绍了任丘的地道,从什么等方面写了地道的构造

如题所述

选文介绍了任丘的地道,从“地道”、“洞”、“气孔”等方面写了地道的构造。

冀中的地道战一文按由总到分的顺序和空间转换的顺序,先介绍冀中地道的总体结构,再分别介绍各种具体的设计样式及其保护自己、抗击敌人、防止破坏和传递敌情信息的功用,体现了它设计周密、易守能攻、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的特点。

为了防止敌人用水、火、毒破坏地道,还在洞内设有卡口、翻板和防毒、防水门,或者将地道挖得忽高忽低、忽粗忽细、并且设有直通村外的突围口。这样,地道便成了进可攻、防可守、退可走的地下堡垒。

1941年秋,冀中平原的抗日斗争进入困难阶段,日伪军“扫荡”日益残酷。冀中人民抗日武装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开始挖掘和利用地道对日伪军进行斗争。

冬初,清苑县冉庄民兵先在自己家中挖了单口隐蔽洞(俗称蛤蟆蹲),很快遭到日伪军的破坏。民兵把单口隐蔽洞改造成能进能出的双口隐蔽地道,但仍不能有效地进行战斗,多数地道又遭到破坏。

1942年,夏季反“扫荡”开始后,中共冀中区委和冀中军区号召冀中人民普遍开展挖地道的活动,地道的构造不断改进和完善,初步形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既能隐蔽、转移,又便于依托作战的地道网络,成为长期坚持冀中平原抗日斗争的坚强地下堡垒。

地道一般宽2米、高1.5米、顶部土厚2米以上;地道内设有了望孔、射击孔、通气孔、陷阱、活动翻板、指路牌、水井、储粮室等,便于进行对敌斗争。

作者简介

周而复:原名周祖式,安徽旌德人,1914年元月3日出生于江苏南京,自幼受庭训,入私塾,为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著名作家。2004年1月8日23时20分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0岁。

周而复是中国最早将白求恩事迹介绍出来的,人们从他那里知道了这位国际主义战士和他的国际主义精神。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先后出版过多种外文译本,被拍摄成电影和电视连续剧,在当时几至家喻户晓,周而复也因此成为无愧于时代的文坛巨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