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手可热”的成语还能用吗?

如题所述

一、用错含义。如《光明日报》2005年7月28日一文标题为“软件测试人才炙手可热”,“软件测试人才”是专业技术人员,不是政界人物,谈不到“位”、“权”。作者显然是看到“炙手可热”中的“热”,再联系“软件测试人才是当今需求热”的实际,就把该成语理解为“热点”,进而理解为“大受欢迎”之意了。

二、用错适用对象。“炙手可热”是用来形容人的,因为只有人,才能有权有势。但有的文章却将该成语用在了物上。如《光明日报》2005年4月15日《“狼文化”与市侩哲学》一文中有如下描写:“不久回国,才下飞机,走出海关,大步跑进机场候机大厅书店,问服务员有没有《狼图腾》,人家顺手就递给我一本,可见这部书很是炙手可热的。”书是谈不到权势的,所以也就谈不到是否“炙手可热”。

作者显然是将“炙手可热”理解为“备受关注”“销售正旺”之类的意思了。还有文章将该成语用在了抽象的对象上。如“中央民族乐团访问维也纳演出成功,金色回响为民族音乐带来了炙手可热的轰动效应”(《新民晚报》1998年3月20日)。作者显然是想说这个“轰动效应”影响之大,但却用错了成语。

三、用错感情色彩。该成语不是纯客观地介绍某人权大势大,而是形容某人借以骄横放纵、胡作非为的权势之盛,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下面的例句就将该成语的感情色彩用错了。“眼下,和炎热的天气一样‘炙手可热’的恐怕是大中小学校的校长了”(《秦皇岛日报》2004年7月13日载新华社记者文章《警惕招生中的教育腐败》)。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炙手可热”的常用义是前面所说的比喻义,与温度无关。所以例句中“和炎热的天气一样炙手可热”的说法不当,属望文生义。其次,在招生中,各大中小学的校长权力确实很大,但大多数大中小学的校长是按政策办事的,只有少数校长才会借手中之权大搞不正之风以谋私利。

所以不能笼统地说大中小学校长都是“炙手可热”的人物。应将例句改为:“眼下,最受瞩目的人物,恐怕是大中小学校的校长了。”

扩展资料

炙手可热

【释义】炙:烤;字面义是:手一挨近就感觉热,比喻权贵气焰之盛、权势之大。多用于贬义

【拼音】zhì shǒu kě rè

【出处】唐代诗人杜甫《丽人行》中诗句,“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白话释义: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任命他的哥哥杨国忠为宰相,把朝政大事全交他去处理。杨家兄妹过着花天酒地、穷奢极欲的生活,诗人杜甫对杨氏兄妹极为不满,作《丽人行》讽刺他们的荒淫无道。

【用法】作状语、定语;指人的权势等。

【例句】当年他在老总跟前真是红到炙手可热,谁敢得罪他?

一站式出国留学攻略 http://www.offercoming.co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