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辛弃疾,李清照

诗篇,生平
评价

本人本着科学,客观,公正的态度 采纳世界上最权威百科-维基百科,为您回答
范仲淹: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諡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祖籍彬州(今陕西省彬县),生於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早年
生於北宋苏州,隔年(990年)父亲范墉不幸逝世,母亲谢氏改嫁到山东淄州长山县一户姓朱的人家,范仲淹改姓名叫朱说。范仲淹知道自己身世之后,辞别母亲。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至雎阳应天府书院(在今河南商丘)读书,每天只煮一锅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食用。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登进士第,乃恢复范姓,受命为广德军的司理参军,掌管讼狱,此时迎回母亲赡养。
任官
后相继出任集庆军节度推官、泰州海陵西溪盐仓监官。泰州任内,倡议修海堤,转任兴化知县,与好友滕宗谅协力修筑通州、泰州、楚州、海州四周海堤。堤成后不久,因母丧回应天府守丧三年。
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年),仁宗行郊祀大礼,下令将亲率百官至会庆殿为太后刘娥贺寿,再至天安殿受百官朝贺。时正值范仲淹守丧期满,返朝任秘阁校理,上书反对,以为有违君主之体,不合朝廷体制,并接连上书要求太后还政天子。两度上书皆被宰执压下,范仲淹乃自请出任地方,贬为河中府判官。
宋仁宗亲政时期后,担任右司谏一职。景佑五年(1038年),在西夏李元昊的叛乱中,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协助夏竦平定叛乱,在当地编造歌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庆历三年(1043年)七月升为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等职,进一步编造歌谣说:「小范老子(范仲淹)胸中有数万甲兵,不像大范老子(范雍)好欺负。」庆历三年(1043年)与富弼、韩琦等人组成政治小集团参与政治改革。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十项改革建议,就是史上著名的《答手诏条陈十事》,是当时所谓「庆历之治」的推动者之一,形成了宋代官僚的风范。后因为遭到嫉恨朋党的夏竦的反对,被贬为地方官,辗转於邓州、杭州、青州,皇佑四年(1052年)病逝於徐州。
文学

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也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词作,如〈渔家傲〉、〈苏幕遮〉,苍凉豪放、感情强烈,为历代传诵。欧阳修曾称渔家傲为「穷塞主词」。著作为《范文正公集》。范纯仁是他的次子,父子都当过宰相。
「彼希声之凤皇,亦见讥於楚狂;彼不世之麒麟,亦见伤於鲁人。凤岂以讥而不灵,麟岂以伤而不仁?故割而可卷,孰为神兵;焚而可变,孰为英琼。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在答友人梅尧臣的《灵乌赋》(大概是在景佑三年(西元1036年)他同欧阳修、余靖、尹洙诸人因言事被贬谪的时期所作。因范仲淹多次因谏被贬谪,当时梅尧臣作文《灵乌赋》力劝范仲淹要少说话,少管闲事,自己逍遥就行。《灵乌赋》为范所作的同名答文)中强调的「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更是彰显了古代士大夫为民请命的凛然大节(即现今所谓的「知识分子的良知」)。
范仲淹此言颇类似於美国开国前期争自由的名言「不自由,毋宁死」(原文是 Patrick Henry 在西元1775年的「给我自由,否则给我死」- 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但比他早讲了七百四十年。
评价

王安石在《祭范颍州文》中称范仲淹为「一世之师」。可是早在熙宁九年(1076年)五月,王安石在宋神宗面前批评范仲淹「好广名誉,结游士,以为党助,甚坏风俗」。
朱熹评说:「范文正杰出之才。」「本朝道学之盛……亦有其渐,自范文正以来已有好议论,如山东有孙明复,徂徕有石守道,湖州有胡安定,到后来遂有周子、程子、张子出。」
吕中说:「先儒论宋朝人物,以范仲淹为第一。」
《宋元学案·序录》云:「高平(范仲淹)一生粹然无疵,而导横渠以入圣人之室,尤为有功。」
王夫之对范仲淹有苛评:「(范公)以天下为己任,其志也。任之力,则忧之亟。故人之贞邪,法之疏密,穷檐之疾苦,寒士之升沉,风俗之醇薄,一系於其心。……若其执国柄以总庶务,则好善恶恶之性,不能以纤芥容,而亟议更张;裁幸滥,核考课,抑词赋,兴策问,替任子,综核名实,繁立科条,一皆以其心计之有余,乐用之而不倦。唯其长也,而亟用之,乃使百年安静之天下,人挟怀来以求试,熙、丰、绍圣之纷纭,皆自此而启,曾不如行边静镇之赖以安也。

辛弃疾: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中国山东济南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词人。
辛弃疾从小生长在当时金朝的土地上。其祖父辛赞,是金朝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的县令,经常灌输他抗金复地、洗雪宋耻的教育。辛弃疾14,17岁时两次参加金朝燕京的科举考试,不中。在20岁那年,率领2000多人起义抗金,投奔耿京为首的农民义军,为其掌书记。耿京被张安国杀害后,他邀集50名义士闯入5万众的张军营中,生擒张安国,并策动上万士兵一同投奔南宋,押解张安国回到建康斩首示众。乾道六年被召为司农寺主簿。
在南宋期间,辛曾任建康通判,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湖北转运副使,湖南安抚使,淳熙五年,担任江西安抚使等职,是年二月,奏劾知兴国军黄茂材“过数收纳苗米,致人户陈诉故也。”。召为大理少卿。在历任地方官期间,重视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为北伐积极做好准备,表现出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能,因此受到朝廷当权者忌恨,一生被弹劾七次。被罢职,闲居在信州上饶(今江西省上饶市)前后近20年,中间虽短期出任福建安抚使等职,但很快就被罢免。1180年,再次任隆兴(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抚使时,在上饶建园林式的庄园。晚年一度被韩侂胄起用,但仍然得不到信任,最后含恨辞世。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作品

辛弃疾是中国南宋的著名词人,现存词六百二十六首,是两宋现存词最多的作家。词中表现了他积极主张抗金和由南宋统一国家的爱国热忱。作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成为南宋词坛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之一。人称他的词作“色笑如花,肝肠如火”。元大德年间编有《稼轩长短句》十二卷存世,是辛词中较完备版本。 词与北宋的苏轼有“苏辛”之称,被认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词中之龙。
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水龙吟 过南剑双溪楼》,破阵子,丑奴儿,永遇乐

李清照:李清照(1084年-1156年),南宋人氏,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生平

1084年,李清照诞生於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明水镇。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员外郎,是当时极有名气的作家,深受当日文坛宗匠苏轼所赏识,常以文章相往来。母亲王氏系出名门,高祖王景图、曾祖王赞,都荣登进士,祖父王准受封为汉国公,父亲王珪在宋神宗熙宁时为中书省平章事,元丰时为尚书左仆射,都是执掌国家枢要的丞相,受封为歧国公。善文学。
1101年李清照18岁,与长她三岁的太学生诸城赵明诚结婚。赵是金石家。前期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闺阁之怨或是对出行丈夫的思念;1107年移居青州。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与丈夫南渡江宁,行至镇江时,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逃去。建炎二年(1128年)春,始抵江宁府。
南渡后,词人的生活困顿。1129年丈夫於八月十八日卒於建康,李清照为文祭之:「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绍兴),在土民钟氏之家,一夕书画被盗。当年与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饱受打击,其写作转为对现实的忧患。绍兴二年(1132年),至杭州,再嫁张汝舟,婚姻并不幸福,数月后便离异。卒年不详,但至少在1151年后。
据说她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词》八卷,但已经遗失。现有《漱玉词》辑本,现存约五十首左右。
文学贡献

李清照对诗词的分界看的很严格,她在《词论》中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主张词必须尚文雅,协音律,铺叙,典重,故实。李清照词擅长白描手法,用字自然浅显而音节和谐、词意婉转,经常在寻常词语中创出新意,在文学词坛中独树一帜,在词的内容上,她一方面以女性特有的艺术感受,使两宋以来的婉约雅词的题材、意境更加深化、细腻,将婉约词派推向了新的高峰。同时通过描写个人的苦难遭遇,反映出两宋之交整个国家、民族的历史悲剧,创造了「易安体」。后世对李清照的词评价非常高。宋代朱熹说:「本朝妇人能文只有李易安与魏夫人」;明杨慎:「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郑振铎说:「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诗人,……像她那样的词,在意境一方面,在风格一方面,都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代表作

词:《武陵春》、《醉花阴》、《一翦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小重山·春到长门草青青》、《忆秦娥·临高阁》、《多丽·小楼寒》、《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寻觅觅》、《念奴娇·萧条庭院》、《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清平乐·年年雪里》、《菩萨蛮·风柔日薄春尤早》、《减字木兰花·浪淘沙帘外五更风》等。
诗:《浯溪中兴碑诗》、《乌江》、《皇帝阁春帖子》、《钓台》、《上枢密韩肖胄诗》等。
文:《金石录序》、《词论》、《打马图序》、《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等。
名句

《声声慢》开首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全由叠字组成而意境天成。
元伊士珍《琅嬛记》有如下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

参考资料:维基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2个回答  2010-05-17
你到百度百科里键入这几个字还怕没详细答案吗
第3个回答  2010-05-17
因字数原因请到:http://hi.baidu.com/dengwenjuekongjian去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