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习性习性

介绍几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就可以了。说一下他们的饮食习惯、住在那里、群居方式就行了。

大熊猫生活环境 大熊猫栖息于长江上游各山系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故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这些地方土质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长良好,构成为一个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居住于海拔2400~3500米的高山竹林中。其生活环境湿度很大,温差也比较大。生活习性 除发情期外,常过着独栖生活,昼夜兼行。巢域面积为3.9~6.4平方千米不定,个体之间巢域有重叠现象,雄体的巢域略大于雌体。雌体大多数时间仅活动于30~40公顷的巢域内,雌体间的巢域不重叠。食物主要是高山、亚高山上的50种竹类,偶食其它植物,甚至动物尸体。日食量很大,每天还到泉水或溪流饮水。 企鹅]生活习性 企鹅可以说是现生最不怕冷的鸟类。它全身羽毛密布,并且皮下脂肪厚达二至三公分,这种特殊的保温设备,使它在摄氏零下六十度的冰天雪地中,仍然能够自在生活。 已灭绝的大海雀可能和本鸟一样耐寒,而且两者外表相似曾经被误认有亲缘关系,使得在发现企鹅时欧洲人对企鹅命名也相似。企鹅如今在南极一带生活的企鹅,其祖先管鼻类动物是在赤道以南的区域发展起来的。科学家推测,它们不继续向北挺进到北半球的原因,可能是企鹅忍受不了热带的暖水。它们的分布范围最北界和年平均气温20℃区域非常一致。温暖的赤道水流和较高的气温形成一个天然屏障,阻隔了企鹅跨越赤道北上。它们只能生活在来自南极冰雪融化的水或由深海涌来的较冷的水流经过的海域里。 企鹅是海洋鸟类,虽然它们有时也在陆地、冰原和海冰上栖息。在企鹅的一生中,生活在海里和陆上的时间约各占一半。 企鹅不会飞,善游泳。在陆上行走时,行动笨拙,脚掌着地,身体直立,依靠尾巴和翅膀维持平衡。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卧倒,舒展两翅, 在冰雪上匍匐前进;有时还可在冰雪的悬崖、斜坡上,以尾和翅掌握方向,迅速滑行。企鹅游泳的速度十分惊人,成体企鹅的游泳时速为20~30公里, 比万吨巨轮的速度还要快,甚至可以超过速度最快的捕鲸船。企鹅跳水的本领可与世界跳水冠军相媲美,它能跳出水面2米多高,并能从冰山或冰上腾空而起,跃入水中,潜入水底。因此, 企鹅称得起游泳健将、跳水和潜水能手。 企鹅以海洋浮游动物,主要是南极磷虾为食,有时也捕食一些腕族类、乌贼和小鱼。 企鹅的胃口不错,每只企鹅每天平均能吃0.75公斤食物,主要是南极磷虾。因此,企鹅作为捕食者在南大洋食物链中起着重要作用。企鹅在南极捕食的磷虾约3317万吨,占南极鸟类总消耗 量的90%,相当于鲸捕食磷虾的一半。 企鹅的栖息地因种类和分布区域的不同而异:帝企鹅喜欢在冰架和海冰上栖息;阿德利企鹅和金图企鹅既可以在海冰上,又可以在无冰区的露岩上生活;在亚南极的企鹅,大都喜欢在无冰 区的岩石上栖息,并常用石块筑巢。 企鹅喜欢群栖,一群有几百只,几千只,上万只,最多者甚至达10~20多万只。在南极大陆的冰架上,或在南大洋的冰山和浮冰上,人们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企鹅聚集的盛况。有时,它们 排着整齐的队伍,面朝一个方向, 好像一支训练有素的仪仗队,在等待和欢迎远方来客;有时它们排成距离、间隔相等的方队,如同团体操表演的运动员,阵势十分整齐壮观。 企鹅的性情憨厚、大方,十分逗人。尽管企鹅的外表道貌岸然,显得有点高傲,甚至盛气凌人,但是,当人们靠近它们时,它们并不望人而逃,有时好像若无其事,有时好像羞羞答答,不 知所措,有时又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唧唧喳喳。那种憨厚并带有几分傻劲的神态,真是惹人发笑,也许,它们很少见到人,是一种好奇的心理使然吧。 生活史因种的体形大小不同以及地理分布而异。同一种内的繁殖周期还与纬度有关。有的种长途迁移到内陆的祖传营巢区去产卵,合恩角企鹅(S.demersus,即驴鸣企鹅)和小企鹅一年繁殖2次,大多数种一年仅繁殖1次。而王企鹅(A.patagonica)则三年内繁殖2次。王企鹅和帝企鹅每次产卵1枚,而其他种则产2枚,偶为3枚。大多数企鹅在南半球的春夏季繁殖。巴布亚企鹅(P.papua)的某些种群也在冬季繁殖。帝企鹅发育时间长,故在秋季开始繁殖,以使幼雏在成活率机会最大的夏季产出。 当企鹅入群和离群时,常有种种表演和鸣叫。求偶配对时,常有求偶鸣叫,鸣声在两性之间有二态性。合恩角企鹅鸣声似驴鸣。到繁殖季节,帝企鹅能找到旧巢及旧配偶。除帝企鹅只由雄鸟担任外,所有种都由两性孵卵。在交配时企鹅群中十分热闹,鸣声聒耳,到孵卵时则一片寂静。卵和雏鸟的死亡率决定于气候条件、幼鸟在生殖种群的百分比和敌害等因素,一般为产卵总数的40~80%。产卵后,雌鸟常常离群到海洋觅食,约10~20天后回来替换雄鸟,以后便以一两周为期互相轮换。但雌性帝企鹅从鸟群到海洋需要走80~160公里(50~100哩),一直到64天孵卵期之末才能返回;此时正值南极严冬,雄帝企鹅将卵置于足上孵化,并靠体内储存的脂肪生活。 企鹅幼雏从卵壳孵出需24~48小时,孵出后即表现有取食行为,将嘴放入亲鸟口腔,取食成液状的吐出的甲壳类或鱼类食物。开始时,幼鸟藏在亲鸟身下;逐渐长大后,幼鸟停留在亲鸟体侧。幼鸟从孵化到完全独立的期限,在较小的种要2个月,帝企鹅需5个半月,王企鹅12~14个月。半成熟的幼雏会成大群由成鸟照管,如在“托儿所”内一般。 成鸟每年更换全部羽毛一次。换羽时不能入水,通常躲在鸟群以外的一个掩蔽地点。企鹅游泳迅速,用鳍肢作为推进器。需高速前进时,常常跳离水面,每跳一次可在空中前进1公尺或者更远,并在此期间呼吸。在陆上则步态笨拙可笑,但前进速度甚快,以前肢为平衡器。可在岩石上灵活地行动,亦可在冰雪上以腹部著地滑行,以足及前肢为推进器。企鹅能藉太阳的位置来定向。 企鹅的食物随著种、地理区域和季节的不同而异。大多数较小的南方企鹅以在南极富氧水面达到很高密度的磷虾为食,象大型的企鹅同时也可以以鱼为食物,在水中扑食的时候,由于企鹅是靠肺来呼吸,所以每隔一段时间需要到水面上换气,例如:帝企鹅在水中捕食的时候可以呆20分钟左右,一次最少可以捕6条鱼。企鹅的大群体消耗的食物量惊人,一天超过几吨,出海一次可达数周,成群捕食鱼、乌贼和甲壳动物,天敌为豹形海豹(Hydrurgaleptonyx)或逆戟鲸(Orcinusorca)。澳大利亚-纽西兰和南极附近地区的南非海狮属(Arctocephalus)和新海狮属(Neophoca)的海狮也捕食企鹅。 南极的企鹅常常在0℃(32℉)以下的水中游动,因而身体的保温十分重要。水中高速运动又增加热量的丧失。在陆地上时脚与冰块密切接触,皮肤温度在0℃。皮肤温度所以这样低,是因为下肢内相邻的动脉和静脉之间存在逆流热交换系统,使回心的较冷血液从流向末梢的血液中吸收热量,从而节约体热。与鸌类相似,企鹅也具盐腺。研究证明,帝企鹅亦能感染鹦鹉热淋巴肉芽肿型病毒病,阿黛利企鹅等体内带痕量DDT。 企鹅与鸌形目(Procellariiformes)有共同祖先,始新世后化石纪录丰富。企鹅目含1科企鹅科(Spheniscidae),下分5亚科,仅企鹅亚科(Spheniscinae)现存18种。北极狐根据以往的说法,狐狸被认为是不合群的动物,近来的观察结果表明,狐狸有其一定的社群性。3月份是北极狐的发情期。当发情开始时,雌北极狐头向上扬起,坐着鸣叫,这是在呼唤雄北极狐。雄性在发情时,也是鸣叫,比雌性叫得更频繁、更性急些,最后用独特的声调结尾,有些类似猫打架的叫声,也有些像松鸡的声音,一般只要51~52天,一窝小狐狸便诞生了,每窝一般8~10个,最高纪录是16个,刚出生的幼狐尚未睁开眼睛,这时母狐会专心致志给它们喂奶。16~18天,小狐便开始睁眼看世界了。经两个月的哺乳期后,母狐便开始从野外捕来旅鼠、田鼠等喂养小狐狸,每当母狐叼着猎物回来,轻柔地一声呼唤,小狐狸们便争先恐后地冲出洞穴,欢迎母狐,同时分享猎物。约10个月的时间,小狐狸们便开始达到性成熟,随后开始成家立业,过着一种新的生活。 在一群狐狸中,雌狐狸之间是有严格的等级的,它们当中的一个能支配控制其它的雌狐。此外,同一群中的成员分享同一块领地,如果这些领地非要和临近的群体相接,也很少重叠,说明狐狸是有一定的领域性。北极狐狸的数量是随旅鼠数量的波动而波动的,通常情况下,旅鼠大量死亡的低峰年,正是北极狐数量高峰年,为了生计,北极狐开始远走它乡;这时候,狐群会莫名其妙地流行一种疾病“疯舞病”。这种病系由病毒侵入神经系统所致,得病的北极狐会变得异常激动和兴奋,往往控制不住自己,到处乱闯乱撞,甚至胆敢进攻过路的狗和狼。得病者大多在第一年冬季就死掉了,尸体多达每平方公里2只,当地猎民往往从狐尸上取其毛皮。食物 北极狐的食物包括旅鼠、鱼、鸟类与鸟蛋、浆果和北极兔,有时也会漫游海岸捕捉贝类,但最主要的食物供应还是来自旅鼠。当遇到旅鼠时,北极狐会极其准确地跳起来,然后猛扑过去、将旅鼠按在地下,吞食掉。有意思的是,当北极狐闻到在窝里的旅鼠气味和听到旅鼠的尖叫声时,它会迅速地挖掘位于雪下面的旅鼠窝,等到扒得差不多时,北极狐会突然高高跳起,借着跃起的力量,用腿将雪做的鼠窝压塌,将一窝旅鼠一网打尽,逐个吃掉它们。它们虽然无力向驯鹿那样的大型食草动物进攻,但捕捉小鸟,捡食鸟蛋,追捕兔子,或者在海边上捞取软体动物充饥都能干得得心应手。到了秋天,它们也能换换口味,到草丛中寻找一点浆果吃,以补充身体所必须的维生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30
狮子是唯一成群生活的猫科动物,最喜欢呆的地方是热带稀树草原、或者大面积草原的边缘地带。狮体重在120—250公斤,体长140—192厘米。区别于其它猫科动物的是雄狮有明显的鬃毛,为的是相互打斗时起保护颈部的作用。

狮子还是猫科动物中唯一能真正发出吼叫的动物,吼声可传到八九公里以外。狮子的视力极佳,在很远以外就能发现猎物,集体捕食,速度快且效率高。主要捕食有蹄类如:牛羚、大羚羊、斑马,有时也捕食大象、犀牛。

狮子是猫科动物中唯一的喜欢群体聚居的家伙。一个狮群约有20到30个成员,其中往往包含连续的几代雌狮,至少一头成年雄狮和一些成长中的狮宝宝、狮贝贝。母狮构成了狮群的核心,它们极少离开出生地。狮群可能包含几头成年雄狮,但是肯定只有一头是领头的。成年雄狮往往并不和狮群呆在一起,它们不得不在领地四周常年游走,保卫整个领地——一般它们能够在狮群中做几个月到几年的头领,这要看它们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击败外来雄狮。狮群成员数目在4到37之间,平均为15头。每一个狮群的领地区域相当明确,在猎物充足的地方可以小到20平方千米;而在猎物稀疏的地域中它们也许不得不建立大到400平方千米的领地。幼小的雄狮长足够强大(一般为5岁)后将击败某个狮群的老国王而成为新的统治者。多数雌狮成熟后留在原来的狮群里,个别则被赶走然后加入别的狮群。狮群的成员们一般会分散成几个小群体来度过每一天,而当聚猎杀戮或者集体进餐时它们将汇集到一起。

狮群会尽量避免与其它狮群遭遇。雄狮通过咆哮和尿液气味标记领地。它们一般会在每天晚间狩猎前和黎明醒来开始活动前咆哮一番。雄狮将尿液排在灌木丛、树丛或者干脆排在地上,或者在经常行走的通道上留下这些刺激性气味的标记宣示它们的领地范围。有时,雄狮也会将粪便涂在灌木丛上用作标记。遇上入侵者,或者仅仅是不巧经过的陌生狮子,雄狮都会咆哮着警告来者,“请勿接近,否则格杀勿论!”有时候来势汹汹的外来雄狮,或者也可能是狮群内部实力增强到一定程度的年轻雄狮,会向当前狮王发起挑战,试图取而代之,这时一场生死攸关的激烈厮杀在所难免。战败者能够伤痕累累落荒而逃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多数时候无论对挑战者还是卫冕者而言都是不成功便成仁,别无选择。

狮群的捕食对象范围很广,小个子的瞪羚、狒狒到体型庞大的水牛甚至河马都是它们的美味,但它们更愿意猎食体型中等偏上的有蹄类动物,比如斑马、黑斑羚以及其他种类的羚羊。有时候狮子还会打打野猪和鸵鸟的主意。事实上狮子吃任何能找到的肉类,包括它们使用武力或者威吓从袋狼口中抢下的腐肉。如果非得为狮子列出一张食谱,上面可能会包括非洲大陆上体重能够超过1kg的所有哺乳动物,以及多种鸟类和一些爬行类,比如龟。而在狮群中,雌狮们是主要的狩猎者。尽管狮子在奔跑的时速高达每小时六十公里,但是它们的猎物往往比他们跑得还快。狩猎时,这些大型猫科动物并不会注意风向,因而往往将气味暴露给了它们的猎物;而且由于相比于它们庞大身躯的小小心脏,狮子缺乏长途追击的耐力,只冲刺一小段路程后就筋疲力尽了。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它们不得不空手而归。不管怎样,狮群狩猎时总是小心翼翼地贴近目标,尽可能地利用一切可以用作遮掩的屏障隐藏自己,逼近猎物到三十多米的范围内,然后突然地、迅疾地向目标猛扑过去。雌狮在奔跑中贴住猎物,然后一口咬住猎物的颈部直到它窒息死去。这时狮群的其他成员会一哄而上尽情美餐,混战中往往是强劲的雄狮得到最多最好的肉,小一些的幼狮只分到少许甚至什么都没得到。雌狮往往集体围猎,狮群成员们分散开围成一个扇型包围一群猎物,把捕猎对象围在中间,然后从各个方向接近,伺机在被围的兽群惊慌奔突时找准一个倒霉的家伙下手。

也许是因为太张扬的鬃毛使得雄狮很容易暴露目标,它们很少参与狩猎。不过很明显,它们的狩猎能力仍不容小视,在对付大水牛、成年河马等等大型猎物时也许还是雄狮的坚硬的利爪和强有力的犬齿更管用些。自然,在狮群内部的进食顺序上,雄狮具有无可非议的优先权,母狮次之,而小狮崽们则只能等着捡些碎骨残肉。狮子填饱肚子后将找就近的水源补充足够的水份,然后在附近休息好几天。如果附近没有水源,狮子也能较长时间忍受干渴,因为新鲜猎物血肉中包含的水分本来就很丰富。一只成年雄狮一顿吃下34千克以上的肉后可以休息一个星期再去猎食。猎物充足的话,雄狮和雌狮每天都只在凌晨、黄昏、或晚上花2到3个小时狩猎,其余时间都在睡觉休息,甚至仅仅是坐在那里什么都不干。

蚂蚁是世界上分布最广,存在数量最多的生物之一。除了北极、南极等少数地带没有蚂蚁涉足以外,蚂蚁几乎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蚂蚁的群体密度名扬四海,一只蚂蚁所占空间不足人体的百万分之一,而蚂蚁所拥有的地盘却与我们人类旗鼓相当。 生活中,随便你倚在哪棵树下休息,或是走在某条山间小道上,都会发现它们忙忙碌碌的踪影。如果你有时间细心地去观察,或许还能看到蚂蚁们排成几十米长的纵队在蚁巢周围来回巡逻,这种纪律严明的大部队,犹如在低空飞行的飞机上看到城市中快速奔走的车流。 众所周知,蚂蚁是一种社会性昆虫,它们在集体劳动时,组织严密,配合默契,分工合理。英国著名的昆虫学家马斯顿博士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一只死蚱蜢分成三段,第二段是第一段重量的两倍,第三段又是第二段的两倍。他把三段蚱蜢分别放在蚁穴的不同地方。当蚂蚁发现了这些食物后,分别返回洞中告之同伴来搬运食物。大约40分钟以后,各部分蚂蚁都来到了现场,马斯顿分别记录了每一块蚱蜢上的蚂蚁数,三段分别有28、44、89 只蚂蚁。很明显,报信的工蚁对每段食物的重量和体积进行了估算,搬运食物的蚂蚁数与每段食物的重量成正比。蚂蚁能有如此精确的计算能力,可见它们本领的高明了。 在蚂蚁的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地方与人类社会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者都有着独特的社会形态,有着严密的社会分工,有着挑战成功的奋斗精神。在蚂蚁的身上,有许多优点是值得我们人类好好借鉴和学习的。可以说,一个蚂蚁族群就是一个独立的王国。有组织,有分工。各成员之间,互相配合,分工明确,没有哪一只蚂蚁是吃白食和毫无用处的。 在小小的蚂蚁王国里,其分工之细令人叹为观止。比如蚁后,它的职责主要是产卵、繁殖后代和统管这个大家庭。它是整个蚁群的灵魂,没有它,无论工蚁和兵蚁的数量有多么巨大,也会迅速地消亡。所以,对于一个蚁群来说,只要有蚁后存在,就会有蚁群的存在。比如雄蚁,它的主要职责是与蚁后交配。一旦交配完成后,雄蚁就会死去。但是,每当交配的季节来临时,它们仍然会显示出一种跃跃欲试的姿态,争相与蚁后交配。 作为没有生殖能力的工蚁和兵蚁呢,它们简直就是一个蚁群中的骨干与精英。成天忙忙碌碌地为蚁群建造巢穴、采集食物、保卫家园,伺喂幼蚁及蚁后。蚁穴中所有的活都由工蚁来干。它们外出觅食,采集各种食品拖回洞中;它们照顾幼虫、卵和蛹,它们照顾蚁后的生活,给蚁后洗澡、喂食,还要把它产下的卵搬走;它们负责造房子,不断地扩大蚂蚁王国的领域。人们平时在外面能看到的几乎都是工蚁。那么,和工蚁同属于没有生殖能力的兵蚁由于天生就有一副善于搏斗的身架,所以它们的职责,主要是负责保护王国的大门,蚁巢内每进来一只蚂蚁,它们都要用触角碰一下,如果发现有侵入者,就会用大颚咬住不松口…… 正因为蚂蚁王国的分工特别细,所以每一只蚂蚁都可以在王国里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历经千百万年的蚂蚁王国,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生物界最为团结的集体之一。
第2个回答  2010-05-30
狼,食肉目犬科犬属的一种。外形和狼狗相似,但吻略尖长,口稍宽阔,耳竖立不曲。尾挺直状下垂;毛色棕灰。栖息范围广,适应性强,凡山地、林区、草原、荒漠、半沙漠以至冻原均有狼群生存。中国除台湾、海南以外,各省区均产。狼既耐热,又不畏严寒。夜间活动。嗅觉敏锐,听觉良好。性残忍而机警,极善奔跑,常采用穷追方式获得猎物。杂食性,主要以鹿类、羚羊、兔等为食,有时亦吃昆虫、野果或盗食猪、羊等。
生活习性
狼是群居性极高的物种。一群狼的数量大约在5到12只之间,在冬天寒冷的时候最多可到四十只左右,通常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狼由一对优势对偶领导,而以兄弟姐妹为一群的则以最强一头狼为领导。狼群有领域性,且通常也都是其活动范围,群内个体数量若增加,领域范围会缩小。群之间的领域范围不重叠,会以嚎声向其他群宣告范围。幼狼成长后,会留在群内照顾弟妹,也可能继承群内优势地位,有的则会迁移出去(大多为雄狼)而还有一些情况下会出现迁徙狼,以百来头为一群,有来自不同家庭等级的各类狼,各个小团体原狼首领会成为头狼,头狼中最出众的则会成为狼王。野生的狼一般可以活12——16年,人工饲养的狼有的可以活到二十年左右。 奔跑速度极快,可达五十五公里左右,持久性也很好。它们有能力以速度10公里/小时(六英里)长时间奔跑 , 并能以高达近65公里/小时速度( 45英里) 追猎冲刺。 如果是长跑,它的速度会超过猎豹。智能颇高,可以气味、叫声沟通。 狼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动物,是生物链中极关键的一节。

天鹅是大型鸟类,最大的身长1.5米,体重六千多克。大天鹅又叫白天鹅、鹄,是一种大型游禽,体长约1.5米,体重可超过10千克。全身羽毛白色,嘴多为黑色,上嘴部至鼻孔部为黄色。它们的头颈很长,约占体长的一半,在游泳时脖子经常伸直,两翅贴伏。
生活环境
天鹅是一种冬候鸟,喜欢群栖在湖泊和沼泽地带,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每年三四月间,它们大群地从南方飞向北方,在我国北部边疆省份产卵繁殖。雌天鹅都是在每年的五月间产下二三枚卵,然后雌鹅孵卵,雄鹅守卫在身旁,一刻也不离开。一过十月份,它们就会结队南迁。在南方气候较温暖的地方越冬,养息。在我国雄伟的天山脚下,有一片幽静的湖泊 ——天鹅湖,每年夏秋两季,这里有成千上万的天鹅在碧绿的水面漫游,就像蓝天上飘动着的朵朵白云,好看极了。
生活习性
天鹅保持着一种稀有的“终身伴侣制”在南方越冬时不论是取食或休息都成双成对。雌天鹅在产卵时,雄天鹅在旁边守卫着,遇到敌害时,它拍打翅膀上前迎敌,勇敢的与对方搏斗。它们不仅在繁殖期彼此互相帮助,平时也是成双成对,如果一只死亡,另一只也确能为之“守节”,终生单独生活。
第3个回答  2013-04-14
大熊猫
生活环境
大熊猫栖息于长江上游各山系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故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这些地方土质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长良好,构成为一个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居住于海拔2400~3500米的高山竹林中。其生活环境湿度很大,温差也比较大。
生活习性
除发情期外,常过着独栖生活,昼夜兼行。巢域面积为3.9~6.4平方千米不定,个体之间巢域有重叠现象,雄体的巢域略大于雌体。雌体大多数时间仅活动于30~40公顷的巢域内,雌体间的巢域不重叠。食物主要是高山、亚高山上的50种竹类,偶食其它植物,甚至动物尸体。日食量很大,每天还到泉水或溪流饮水。
第4个回答  2021-04-12

动物小知识,动物来历和习性,自己的知识又增加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