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质谱法的原理是什么?

我最近在看一片论文里面提到串联质谱法.我想知道串联质谱法的实验原理.

使试样中各组分电离生成不同荷质比的离子,经加速电场的作用,形成离子束,进入质量分析器,利用电场和磁场使发生相反的速度色散——离子束中速度较慢的离子通过电场后偏转大,速度快的偏转小。

在磁场中离子发生角速度矢量相反的偏转,即速度慢的离子依然偏转大,速度快的偏转小;当两个场的偏转作用彼此补偿时,它们的轨道便相交于一点。

与此同时,在磁场中还能发生质量的分离,这样就使具有同一质荷比而速度不同的离子聚焦在同一点上,不同质荷比的离子聚焦在不同的点上,将它们分别聚焦而得到质谱图,从而确定其质量。

扩展资料:

质谱技术的应用:

质谱技术是一种鉴定技术,在有机分子的鉴定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快速而极为准确地测定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使蛋白质组研究从蛋白质鉴定深入到高级结构研究以及各种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随着质谱技术的发展,质谱技术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由于质谱分析具有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分析速度快,分离和鉴定同时进行等优点,因此,质谱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化学,化工,环境,能源,医药,运动医学,刑事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各个领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质谱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质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4
串联质谱法是指用质谱作质量分离的质谱方法。它还有几种名称,如质谱-质谱法,多级质谱法,二维质谱法和序贯质谱法。
作用:1 诱导第一级质谱产生的分子离子裂解,有利于研究子离子和母离子的关系,进而给出该分子离子的结构信息。
2 从干扰严重的质谱中抽取有用数据,大大提高质谱检测的选择性,从而能够测定混合物中的痕量物质。
串联质谱仪的组合方式:1 磁分析器-静电分析器-磁分析器
2静电分析器-磁分析器-静电分析器
3 三重四极滤质器质谱仪
4 混合式串联质谱仪,如MA-ESA-Q-Q。实现串联质谱有空间串联的时间串联两种方式。以MA-ESA-Q-Q说明空间串联质谱的作用。其机制为:
先用MA进行质量分离,筛先出某一种离子,在MA与ESA之间进行第一次碰撞活化,高能量的离子产生出一级子离子;再由ESA从一级子离子中筛先出某一种离子,它经减速后在一级Q中进行第二次碰撞活化,产生低能量碰撞诱导分解产物(二级子离子),二级子离子再通达二级Q进行分析,由于在此系统中同时检测了高、低能量碰撞的诱导分解产物,因此可获得较全面的离子信息。离子阱属于时间串联式质谱,在离子阱中进行质量选择、离子活化、质量分析,而且可多次重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10-30
串联质谱(也称为 MS/MS 或 MS2)通过在系列化的两个或更多的质谱分析步骤中分离和检测离子,以获得有关分子的详细信息。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鉴定复杂样品中的分子,例如蛋白质、肽或其他有机化合物,并且在生物化学、药物研究、环境科学等领域中有广泛应用。以下是串联质谱的基本原理:
1.离子化:
样品首先通过适当的离子化技术(如电喷雾离子化 ESI、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MALDI、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ICP)转化为气态离子。
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质谱分析是通过分析气态离子来进行的。

2.第一级质谱分析(MS1):
这些离子被引入到质谱仪中,并根据它们的质荷比(m/z)被分离。常用的分离技术包括四极质谱仪、飞行时间质谱仪(TOF)和离子阱。
结果是一个质谱图,显示了不同质荷比的离子的相对丰度。

3.离子选择:
在串联质谱中,特定的前体离子(即来自第一级质谱分析的特定 m/z 离子)被选定进一步分析。
这种选择通常是基于离子的丰度或因为它们可能代表了感兴趣的特定化合物。

4.碰撞诱导解离(CID)或其他碎片化技术:
选定的前体离子被引导到碰撞细胞中,与惰性气体(如氩或氦)碰撞,导致离子碎裂。
除了 CID,还有其他碎片化技术,如电子转移解离(ETD)、激光诱导解离(LID)和表面诱导解离(SID)等。

5.第二级质谱分析(MS2):
碎片离子(即来自前体离子碎裂的离子)再次根据质荷比进行分离和检测。
这生成了一个碎片离子图或串联质谱图,提供了有关原始分子结构的详细信息。

通过解析这些数据,研究人员可以鉴定出特定分子的组成、序列或结构,这对于理解复杂生物样品、确定未知化合物、验证化学合成产物等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