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元节的传说

如题所述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之节日,亦称“七月半”。此节日不仅是对先人的一种纪念,更是中华孝道文化的体现,传递着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以下是对中元节传说的整理,供您参考。
传说中元节,阎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放出无主孤魂于人间,享受供祭。至七月最后一日,鬼门即将关闭,孤魂野鬼方才返回阴间。故七月又有“鬼月”之称。
关于目莲救母的故事:目莲,佛陀弟子中以神通著称者,因挂念其母而发现她因贪婪业报而堕入饿鬼道,受尽饥饿之苦。目莲以神力变食物予母,然其母因怕食物被其他恶鬼抢夺,食物到口即化作火焰,无法吞咽。目莲虽有神通,却救母无果,痛苦不已。佛陀告知目莲:“七月十五日,为结夏最后一日,法善充满。于此日,备百味供僧,功德无量,以此慈悲心,可救渡亡母。”此说成为台湾普渡祭“好兄弟”的由来。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亦称“中元节”,某些地区俗称“鬼节”、“施孤”。此节源于印度佛教仪式,佛教徒为追荐祖先而举行“盂兰盆会”。《盂兰盆经》强调孝顺,与中国追思先人的习俗相契合,故而广为流传。
民间广泛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莲僧者,法力广大。其母堕入饿鬼道,食物入口即化烈焰,饥饿难耐。目莲无法解救,求教于佛,佛传《盂兰盆经》,令其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母。
自梁代起,中国仿行此仪,形成中元节。节日除了供僧,还增添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是中元节,人们于街口村前搭建法师座与施孤台。法师座前供地藏王菩萨,下方摆放面制桃子、大米等物。施孤台上立灵牌、招魂幡。日中,家家户户将猪、羊、鸡、鸭、鹅及各式食品摆上台。每件祭品上都插有彩色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仪式在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法师敲钟,僧众诵咒。随后施食,撒面桃子和大米于四方,反复三次,此为“放焰口”。
夜晚,家家户户于门前焚香,插香地上,香越多越好,象征五谷丰登,此谓“布田”。某些地方还有放水灯习俗,水灯乃小木板上置灯,多以彩纸制成荷花状,称“水旱灯”。传统说法认为,水灯为冤死鬼引路,灯灭,水灯使命完成,引领冤魂过奈何桥。当日,店铺关门,街道让与鬼魂,每隔百步设香案,供瓜果与“鬼包子”。道士唱祭鬼歌,此为“施歌儿”。
上元节,即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祝。中元节,作为鬼节,亦应有灯,为鬼庆祝。然而人鬼有别,故中元之灯与上元不同:阳为光明,阴为黑暗。水之下暗黑神秘,使人联想到幽冥地狱,鬼魂沉沦其中。故上元之灯在陆地,中元之灯在水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