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里面,进行问题原因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如题所述

共七种统计分析方法在质量管理中应用,以提高并维护产品质量。这些方法包括控制图、排列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检查表和分居法,统称为常用的七种工具。本文将结合实例,介绍这些工具在印制板和表面贴装技术(SMT)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一、引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人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过程控制的概念,并发展了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SPC通过应用统计方法监控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以达到保证和改善质量的目的。SPC的核心在于全过程的预防为主,强调全系统的参与和科学方法的运用。
二、SPC的理论要点
SPC的理论要点包括:
1. 产品质量的统计观点:产品质量具有变异性,且这种变异遵循统计规律,这为保证和改进产品质量提供了依据。
2. 抓住异常因素:质量变异主要由偶然因素和异常因素引起。偶然因素难以去除,而异常因素对质量影响大,应迅速识别并消除。
3. 稳定状态是生产过程的追求:在无异常因素的状态下,即统计控制状态,生产过程最经济,不合格品最少,是生产追求的目标。
4. 预防为主:SPC中的各种统计方法都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确定关键变量是其中的关键步骤,常用因果图分析工序,排列图找出主要问题。
三、排列图和因果图的应用
排列图能够反映问题的重要性和频率,帮助识别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果图则用于分析原因和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确定问题的根本原因。
例如,某厂为降低多层印制板的翘曲度,使用排列图分析翘曲超标的原因,发现层压工序是主要原因。通过因果图分析层压过程,可以进一步找出导致翘曲的具体原因,如温度、压力等,从而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另一例中,某研究所为解决SMT表面贴装质量问题,使用因果图分析影响质量的因素,包括人员、设备、工艺和材料等方面,以找出主要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通过这些实例,可以看出统计工具在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它们帮助企业识别和解决质量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