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的心态不好?

如题所述

心理咨询师认为,大部分心情不好,是因为错误的思考陷阱。

可能很多人会很疑惑什么是思考陷阱,这里需要先了解一个概念——“自动思考”(或叫自动思维)。

举个例子,你到山上散步。一边跟朋友说话,一边欣赏路旁盛开的野花,突然从草丛深处传来沙沙的声响。“蛇? 难不成是熊?”一般来说,遇到这种场面都会感受到危机,然后飞也似地往后跑,应该很少人认为草丛里会跳出一只可爱的兔子吧。

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自动思考”,越过你的自主意思,迅速而直接就跳到结论。

自动思考是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养成的能力,但是,如果一些引起不好情绪的自动思考被滥用,总是感到不安,或是不自觉的焦躁、生气,那就意味着你被思考陷阱坑了。

在聊天软件上,看到朋友没有马上回应,就有“被忽视”、“被讨厌”的负面想像,这就是被负面的自动思考所操纵。信息看不到彼此的脸,光靠文字无法传达真正的想法,很容易产生误解。

如果顺从自动思考,就会在判断不够充足的状况下行动。

自动思考会成为习惯。有人总是说丧气话,相反的,也有人永远乐观开朗,这都是因为自动思考。

快速判断是现今社会主流文化提倡的能力,但是很多时候,如果没有冷静的了解状况, 就会陷入认知扭曲。

那么该怎么办呢?(2022.1.6更新)

实施起来可能不容易,但步骤并不复杂:

    觉察;即意识到自己有情绪以及情绪是什么。

    做记录,找陷阱;对产生情绪的全过程做记录,如果是某个时刻心情不好,就记录下那个时刻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看看这些自己中了哪个思考陷阱(本文下半部分有)

    重新评估和解释;对产生这个情绪的原因问问自己,这个是真的吗,有没有别的解释或别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以下介绍九种典型的认知扭曲,可以检查看看自己生活当中是否有受到哪些思考陷阱的影响。

    1. 二分法思考

    善或恶、新或旧、左或右、生病或健康,是保守还是革新?是天才还是笨蛋? 是美还是丑?所有事情都要二选一。

    但是,这个世界并非所有事情都可以切割得那么清楚,灰色地带占大多数。

    新车稍微有点擦伤就沮丧低落、认为没有拿到第一名就没有意义, 完美主义者都是二分法思考。

    2. 过度类化

    只发生过一、两次,就认为“每次都一样”、“全部都这样”。

    被甩过一次,就认定“一辈子都不会有人爱我”;被一部分人说坏话,就认为 “每个人都讨厌我”;“反正我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改变”,马上就把“反正 ”、“结果就是那样”搬出来的人,都是受到这种认知扭曲的影响。

    3. 悲观滤镜

    这是超级悲观者的习惯。将所有的快乐都去除,只留下悲观的事情和想法。

    如主管抱着期待交代任务,部属却一味的往坏的方向思考:“都给我一些很难的任务,是不是想把烂摊子都丢给我?”这就是负面思考。

    经常拿到大订单,总是自信满满在工作的人,很罕见的在争取新客户的时候失败了。这只是一个小挫折,以过去的成绩来看,顶多就是“人有失手,马有乱 蹄”的程度。

    但是悲观滤镜会让人负面思考,“我的实力根本就不怎么样……”“以前都只 是运气好而已……”很快就意志消沉。过往带来自信的成功体验,一下子就失去了价值。

    4. 跳跃式结论

    武断、草率做出结论,是任何人都会犯的错误。但程度严重的话,也是一种认知扭曲。

    大致分成两种模式:过度解读和预测偏误

    过度解读

    从对方的言行举止,妄自推断他人想法。 把文件拿给同事或主管时,却得到对方冷淡的回应。这时候你会怎么想?

    “他大概很累吧!”如果是这么想,就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我做了什么吗?”“难道他讨厌我吗?”如果是这样想,有可能已经产生认 知扭曲。

    解读对方的感受再采取行动,这在商场上是必要的。但要是做过头,就会陷入自己的负面幻想。

    预测偏误

    总是把结果想像得很糟,断定未来毫无希望。

    “我这辈子都结不了婚……”“我不可能出人头地……”这种没有根据的片面断定,就是认知扭曲。

    如果演变成“灾难性思考”,认为所有事情都会走向悲剧结局,甚至可能因此而自杀,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思考模式。

    5. 夸大与贬低

    将自己的缺点或失败看得很夸张,对于自己的长处或成功经验贬低为“没什么 了不起”。

    别人看来只是个小过错,却陷入“怎么会这么失败”的深深自责;在世人眼中 是成功人士,却仍认为“自己还不成气候”,落差非常大。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品德高尚,但要是情况严重的话,只会让自己很辛苦。

    6. 情绪性偏见

    感情用事、情绪化,认为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绝对正确。只以自己的感受做为判断和行动的根据。

    “那个人很冷淡,一定很不细心,将来也不会有出息!”

    “总觉得很不安,这个专案一定会失败!”

    当正面的感受减少,负面的情绪跑在前面时,就越容易情绪化。

    7.“应该”思考

    对于任何事情都认为“应该要……”或“一定要……”。

    “员工应该要遵从主管的命令。”

    “小孩不可以跟父母顶嘴。”

    你是不是也有“本来就应该要……”的想法呢? 这样的想法要是过了头,我们的思考就无法跳脱框架。

    “我才没有这种想法!”会这么说的人,不妨想想,“应该要保持乐观”、“应该要保持健康”、“一定要幸福”等等的“应该思考”,是不是已经成为你的成见呢?

    8. 贴标签

    擅自给自己或他人创造负面形象,决定角色。

    举个例子,主妇们在茶余饭后闲聊:

    “XX家的孩子好像在读XX高中。”

    “那所学校不是风评很差吗? 如果变成不良少年就糟了,一定要跟我们家的孩 子说不可以跟他做朋友。”

    这就是贴标签。

    给自己贴标签也是,例如,给自己贴上“我个性很内向,不擅长跟别人说话” 的标签,跟别人说话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紧张,说不出话来。如果这种经验不 断累积,渐渐的,就会讨厌跟人接触,选择逃避。平常不跟人说话,就更不懂得如何沟通。

    贴标签会把人往负面的方向推。

    9. 自我关连

    跟自己没有直接关系的事情,也会认为“是我不好”、“是我的错”,而自责 不已。

    在领导心情不好的时候去找他,结果被批了一顿,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是说话的时机不对。但是如果建立自我关连,把责任归咎在自己身上,就会觉得:“可能是我的态度让主管不高兴……”

    “后辈没有成长是我指导无方……”“家庭不美满是我的错……”会有这样的想法,可能就是认知扭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09

主要是因为对方不能够脚踏实地的去工作,没有自己的事业,还不努力认真的工作的人爱情中考虑最多的应该是对方是否爱你,你俩是否有一个好的相处模式,关于事业心的话,这是一个生活的保障,只要男的脚踏实地都能做到的。事实爱情中,应 不要穿插太多东西进去,纯真一点,坦诚一点,纯洁一点,最好,你爱她她也爱你,能满足生 活所必 须的开 支,比如房 租、吃饭、通 勤交 通、通 讯 等等,最好还有一部分结余,这部分结余能相对自 由地支配,或者存储下来应对各种突 发问题。
大抵上,在北 上 广 深月 薪1万以上、在二 线城 市月薪7000以上、在三 四线城市月 薪4000以上,差不多就能达到上述要求。
的确,基本的生活保障有了,就有条件谈舒服了。
比如你月 薪几万,但是996,并且有一个在北 京买大房子的目 标,那你多半不会舒 服,反而容易怨 气冲天、怨 天尤 人。

再比如你月薪几千,在二 线 城 市,虽然生活拮 据点,但生 性乐观,也没有多大野 心,同时工作很轻松,有大把休闲时间,或许也能岁月静好。
人心是很难满足的,刚工作的时候和别人合 租,你有个小房间都感觉舒服,几年后工 资上去了,没有一房一厅大采光的房子都不愿意住。

收入高了,眼 光也挑了。穷 人有穷 人的痛苦,有钱人同样也是。

所以说,舒不舒服,关键还在于心态。

人这一生,难免会遇到不尽人意的时候。拥有一个好心态,生活张弛有度,才会更舒心。

这个道理人人都懂。
真正让人更快乐、更健康的因素,源自良好的关系。

而在所有的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亲 密关系的质量。

事实证明,充满冲突而没有感情的婚姻,对健 康不利,甚至有可能比离 婚还糟。

而生活在良好、温 暖的关系中是有保护作用的。
在关系中,真的感到自己能在需要时可以依 赖另一个人的人们,能保持清晰记忆力的时间更长。

而感到自己在关系中真的无法依 赖另一个人的人群,他们将更早出现记 忆 力衰 退。

这说明,亲 密关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精 神状态。

夫 妻关系不 牢 靠,心态再好也有崩 塌的一天。

所以说,亲 密关系质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心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