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据……显示”为什么是错的

如题所述

我们在做病句辨析题目时,经常看到含有“据……显示”这样的句子,我们读着很顺,答案(老师)却一定说是杂糅。可是,跟这差不多的一个句子他却说句子是正确的。真是雾里看花不中望月,令人抓狂!且看下面这些句子:
①据已掌握的证据,专案组确定,“中国天平调查员管理局”冒充司法部下属机构,私自培训调查员的行为,已涉嫌诈骗。
②据市房地产开发协会在房交会上的统计,约有85%的被调查者在两年内有买房计划,但如何让这些购房需求变成买房行动,是让开发商们最头疼的问题。
③据透露,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吉祥物和主题口号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青年师生。
④中午还是阳光灿烂,但到下午5时左右,老天突然变脸,市区狂风大作,天昏地暗。据气象部门监测,这次特强沙尘暴瞬间风力达11级,地面能见度0米。
⑤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为271.6万人。(2011年山东卷)
这5个句子,只有第5句是病句,“据……显示”杂糅,前面4个都是正确的。
作为介词的“据”,有“按照、依照、依据”的意思,其主要有两种用法:
⑴“据+名词”的介宾结构,作状语。 例如:
⑥据理力争、据实报告、据民歌改编。
⑦据地质勘探的资料,这个煤矿的蕴藏量很丰富。
⑥句中的三个短语,均为状中短语,介词“据”跟名词性宾语“理(道理)”“实(实情)”“民歌”组成介宾结构,分别修饰限制动词“争”“报告”“改编”,而整个短语是动词性短语。⑦中“据”加宾语“资料”构成介宾结构,作句子的状语,在语义上是得出“蕴藏量很丰富”这一结论的依据,前面例①也是这种用法。
⑵“介词+动词”的结构,一般在句子中做插入语,成为独立成分。有时也在动词前添加名词,构成“介词+名词+动词”(亦称作“介词+小句”)的结构。
其中的“名词+动词”为主谓短语,名词指动作的主体或消息的来源,而动词又可以分为两类:
A.言语类动词:说、称、报(报道)、闻(传闻)、传、悉、记载、透露、介绍、反映、回忆、了解等。
B.推测类动词:测量、分析、统计、调查、鉴定、判断、猜测、观察等。
其中A组词语与“据”搭配,表示某种消息、情况的来源。B组表示某种判断、认识、看法的依据,这种依据既可以是建立在客观分析之上的,如“测量”的数值、“分析”的结果、“统计”的数据,也可以是主观的认为或经验的判断,如个人的“猜测”等等。
有时,为了强调动作的主体或信息的来源,可以在“据”与动词之间加上名词,这样,“据”的后面形成了主谓短语,且主语是动作的主体、信息的来源、结论的依据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名词+动词”(主谓短语)结构中可以加上结构助词“的”。
在主谓之间加上“的”,成为偏正结构,用于主语部分或宾语部分的现象称作“动词的名物化”。此时,句子的结构类似于用法(一)的“据+名词”的介宾结构。
综上所述,介词“据”的后面,不仅可以加名词、动词,还可以加名词化的动词、主谓结构。由此看来,前面①—④个句子中“据”的用法都是准确的。
那么,“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这种说法又有什么问题呢?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
⑴从语义上看,“显示” 的主体本应该是“数据”,“数据”本身就能够自主地提供、展现各种信息,无需“根据”什么,原句子属于杂糅,而去掉“据”就可以了。如果细心研究我们就会发现,与“据”搭配的动词都需要“人”的参与,[+人]是其共同的语义特征。据此我们再来看前面的5个例句:
⑤的“显示”,不是“人”显示,而是“数据”显示。再看其它几例,①的“确定”是“专案组”确定,②的“统计”是市房地产开发协会统计,③的“透露”是“相关人士”(隐含在句中)透露,④的“监测”是气象部门监测。
⑵从语法上看,介词“据”与宾语“数据”组成介宾短语,共同修饰限制动词“显示”,形成状中结构的动词性短语,而短语前又缺乏动作的主体,属于介词介入淹没主语这种成分残缺的病句,可以去掉“显示”或改成“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再看两个例句:
⑧国家统计局18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1元,同比名义增长13.7%。
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分析,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2%,创二十个月新低。
例句⑧中的“显示”后面的内容是“数据”展现出来的,读者一看就明白,无需再作深入分析,而例⑨中的“分析”之后的结论是“国家统计局”及相关人员“依据”数据,综合分析得出来的结论,“数据”是分析并得出结论的“依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23
我们在做病句辨析题目时,经常看到含有“据……显示”这样的句子,我们读着很顺,答案(老师)却一定说是杂糅。可是,跟这差不多的一个句子他却说句子是正确的。真是雾里看花不中望月,令人抓狂!且看下面这些句子:
①据已掌握的证据,专案组确定,“中国天平调查员管理局”冒充司法部下属机构,私自培训调查员的行为,已涉嫌诈骗。
②据市房地产开发协会在房交会上的统计,约有85%的被调查者在两年内有买房计划,但如何让这些购房需求变成买房行动,是让开发商们最头疼的问题。
③据透露,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吉祥物和主题口号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青年师生。
④中午还是阳光灿烂,但到下午5时左右,老天突然变脸,市区狂风大作,天昏地暗。据气象部门监测,这次特强沙尘暴瞬间风力达11级,地面能见度0米。
⑤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为271.6万人。(2011年山东卷)
这5个句子,只有第5句是病句,“据……显示”杂糅,前面4个都是正确的。
作为介词的“据”,有“按照、依照、依据”的意思,其主要有两种用法:
⑴“据+名词”的介宾结构,作状语。 例如:
⑥据理力争、据实报告、据民歌改编。
⑦据地质勘探的资料,这个煤矿的蕴藏量很丰富。
⑥句中的三个短语,均为状中短语,介词“据”跟名词性宾语“理(道理)”“实(实情)”“民歌”组成介宾结构,分别修饰限制动词“争”“报告”“改编”,而整个短语是动词性短语。⑦中“据”加宾语“资料”构成介宾结构,作句子的状语,在语义上是得出“蕴藏量很丰富”这一结论的依据,前面例①也是这种用法。
⑵“介词+动词”的结构,一般在句子中做插入语,成为独立成分。有时也在动词前添加名词,构成“介词+名词+动词”(亦称作“介词+小句”)的结构。
其中的“名词+动词”为主谓短语,名词指动作的主体或消息的来源,而动词又可以分为两类:
A.言语类动词:说、称、报(报道)、闻(传闻)、传、悉、记载、透露、介绍、反映、回忆、了解等。
B.推测类动词:测量、分析、统计、调查、鉴定、判断、猜测、观察等。
其中A组词语与“据”搭配,表示某种消息、情况的来源。B组表示某种判断、认识、看法的依据,这种依据既可以是建立在客观分析之上的,如“测量”的数值、“分析”的结果、“统计”的数据,也可以是主观的认为或经验的判断,如个人的“猜测”等等。
有时,为了强调动作的主体或信息的来源,可以在“据”与动词之间加上名词,这样,“据”的后面形成了主谓短语,且主语是动作的主体、信息的来源、结论的依据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名词+动词”(主谓短语)结构中可以加上结构助词“的”。
在主谓之间加上“的”,成为偏正结构,用于主语部分或宾语部分的现象称作“动词的名物化”。此时,句子的结构类似于用法(一)的“据+名词”的介宾结构。
综上所述,介词“据”的后面,不仅可以加名词、动词,还可以加名词化的动词、主谓结构。由此看来,前面①—④个句子中“据”的用法都是准确的。
那么,“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这种说法又有什么问题呢?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
⑴从语义上看,“显示” 的主体本应该是“数据”,“数据”本身就能够自主地提供、展现各种信息,无需“根据”什么,原句子属于杂糅,而去掉“据”就可以了。如果细心研究我们就会发现,与“据”搭配的动词都需要“人”的参与,[+人]是其共同的语义特征。据此我们再来看前面的5个例句:
⑤的“显示”,不是“人”显示,而是“数据”显示。再看其它几例,①的“确定”是“专案组”确定,②的“统计”是市房地产开发协会统计,③的“透露”是“相关人士”(隐含在句中)透露,④的“监测”是气象部门监测。
⑵从语法上看,介词“据”与宾语“数据”组成介宾短语,共同修饰限制动词“显示”,形成状中结构的动词性短语,而短语前又缺乏动作的主体,属于介词介入淹没主语这种成分残缺的病句,可以去掉“显示”或改成“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再看两个例句:
⑧国家统计局18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1元,同比名义增长13.7%。
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分析,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2%,创二十个月新低。
例句⑧中的“显示”后面的内容是“数据”展现出来的,读者一看就明白,无需再作深入分析,而例⑨中的“分析”之后的结论是“国家统计局”及相关人员“依据”数据,综合分析得出来的结论,“数据”是分析并得出结论的“依据”。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