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无人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全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3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典出于《礼记》的《大学》篇,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lifedrawing.mysinablog/index?op=ViewArticle&articleId=754894 《大学》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年—前434年)所作。《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过。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开始推崇《大学》与《中庸》。在南宋时期的儒学大师朱熹撰写的《四书章句集注》中,《大学》首次被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成为《四书》之一。按照朱熹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因此,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大学》原不分章节。后来朱熹按其内容,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朱熹:《大学章句》)而《中庸》是「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朱熹:《中庸章句序》)。但这种说法并不可靠。清朝学者戴震小时问老师说:「此何以知其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其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但戴震接着指出周朝离宋朝有两千年之遥,为什么朱子能知道这些事呢,问的老师无言以对。朱熹为了巩固「新儒学」的地位,刻意造成不少错误。 《大学》的哲学思想主要是在于传授做人做事最根本的道理。第一章是纲要所在, 朱熹称为经文,所讲诉的是「三纲八目」的连贯性,由个人之「明明德」做起: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发挥到「亲民」:齐家,治国,平天下,以达到「止于至善」的境地。 所谓的「三纲」指的是三个纲领:1)明明德 2)亲民 3)止于至善 。 所谓的「八目」指的是八个条目:1)格物 2)致知 3)诚意 4)正心 5)修身 6)齐家 7)治国 8)平天下 这三纲八目又可解释为「内圣外王」:「内圣」就是自己的管理,修养等,而「外王」是自己对外界的管理和行动。在这里,「内圣」指的是「明明德」(包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而「外王」指的是「亲民」(包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明明德」的意思就是使光明的德行兴盛起来,是对内的。「亲民」则是使民众能日新月异,进步不已,革新民意,是对外的。「止于至善」所指的是把自己的道德和社区的道德都达到或处于极善的境况中。 「格物」就是研究事物。「致知」就是达到真知灼见,把正确的答案找出来,增加知识。「诚意」就是要意念真诚,表里如一(所以要慎独),不虚伪,不自欺欺人。「正心」就是要端正自己的心灵,消除邪恶之心。「修身」就是把自己的身子(包括思想言行)培养好。 「齐家」就是整治其家,在伦理上要父子有亲,长幼有序,使家庭亲亲和蔼。「治国」就是把国家治理的好,除了教化,还须政令。「平天下」就是宾士天下(包括许多国家),主要是用政令来平。 整个大纲的意思就是在于把自己灵明的德性能够彰明出来,在亲爱民众,使人人革新,以达成至善的境界。要想使人能彰明自己的明德,先要治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好自己的国家,先要治好自己的家庭;要想治好自己的家庭,先要修养己身;要修好己身,先使自己的心平正;要想使自己的性情得当,先使自己的意念真实无妄;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实无妄,先增加自己的知识。要想增加自己的知识,在于能做到即物穷理。 接下来的则是解释如何治国平天下。主要推广絜矩之道和三大法则: 1.理财法则 2.用人法则 3.爱民法则 zh. *** /w/index?title=%E5%A4%A7%E5%AD%A6_%28%E4%B9%A6%29&variant=zh-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典出于《礼记》的《大学》篇,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