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这首诗体现了农民怎样的辛苦?

如题所述

《锄禾》这首诗体现了农民在烈日当空的正午辛勤劳作的辛苦。
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诗中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表达了诗人无限的愤满和对农民真挚的同情。


锄禾》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诗文如下:


悯农(其二)
唐 ·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作品简介
《悯农(其二)》此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作品赏析
此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
开头两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创作背景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所作。
作者简介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后徙家润州无锡(今属江苏),乌程令李晤之子。唐代诗人、宰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2-11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充分体现出农民劳动的艰辛。今天,我非常想与农民伯伯说说心里话。 农民伯伯,您起早贪黑,辛勤劳动节。每天一大早,你便来到田地里,浇水施肥,把禾苗当成自己的宝宝一样精心地培育和爱护。中午,您顶着炎炎烈日,拔草锄地,一直干到太阳落下山去,您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农民伯伯,您真无私啊!您把自己辛辛苦苦种种的粮食无私地贡献给国家,养活13亿人口,使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 农民伯伯,您的汗水换出了好的结果,秋天,玉米堆成一座座金山,高梁涨红了脸,花生的红账子里睡着一个个白胖胖的玉宝,水稻笑弯了腰。大雁排着人字型,向您道谢,并挥手告别。这正是“春种一料粟,秋收万颗子。” 农民伯伯,我与您比起来真是相差太远了。我不爱惜口中的饭菜、挑食、暴饮暴食、浪费粮食。这些不良习惯今后我一定改正。 我以后应该学习您那勤奋、无私的可贵精神,每天早起晚睡,刻苦学习,每天都有新收获。 农民伯伯,希望您以后多保重自己的身体,不要太操劳了。闲暇时间要多看书看报,学习别人先进的科学种田技术,让粮食增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