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的历史典故

如题所述

春秋战国的历史典故,详细介绍如下:

一、烽火戏诸侯:

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二、尊王攘夷:

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干,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

三、问鼎中原:

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四、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五、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六、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刎颈之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