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文第21页阅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5
【原文】

第二学段(3~4年级)

(1)在真实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独立识字与写字,初步梳理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

(2)关注校园内外汉字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情况,整理自己的发现并和同学交流,互相正字正音。

(3)诵读、积累成语典故、中华文化名言、短小的古诗词和新鲜词语、精彩句段等,丰富自己的语汇,分类整理、交流,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在语言积累和运用过程中,体会同义词、反义词等词语的作用,发现、感受语言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第三学段(5~6年级)

(1)主动通过多种方式独立识字,按照汉字字形结构等规律梳理学过的汉字。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2)开展校园内外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情况的调查,整理、分享自己的发现。

(3)诵读优秀诗文,分主题梳理自己积累的成语典故、格言警句、对联等语言材料,并尝试运用到日常读写活动中,增强表达效果。

第四学段(7~9年级)

(1)在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发现、感受和表现语言文字的魅力。围绕汉字、书法、成语典故、对联、诗文等方面内容,策划并开展语文学习、展示和交流活动,加深对语言文字及其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2)梳理学过的语言现象,欣赏优秀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初步探究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学习按照词类梳理字词,学习整理典型的语法、修辞应用实例。

(3)继续丰富自己的积累。分类整理、欣赏、交流所积累的词语、名句、诗文等,并在日常读写活动中积极运用,提升自身的中华文化修养。

【感悟】

一、这部分讲了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中学习内容的第2、第3、第4学段的主要任务。

从我们现在每次的期末考试考卷分析来看,这一部分内存需存在非常大的问题,特别是学生的错别字,在默写题中和大小作文中出现的比较多,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从低学段开始,让学生亲自梳理常用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主动通过多种方式独立识字,比如,在阅读名著,阅读课外书籍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说有疑问的字,主动去查字典,长期下来,识字能力就会提高。

二、在标点符号的使用方面,除了在考试之中要认真对待,老师还要在学生所写的作文之中反复强调反复规范,把标点符号的重要性与错别字等同起来,引起学生的重视,提高学生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三、对于成语典故,中华文化名言短小的古诗词和新鲜词语,精彩句段的积累也要根据学生的学段提出具体的要求。除了平常的摘抄和考试的考察之外,要多多鼓励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反复运用,对作文中常常运用的学生进行表扬,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中华文化修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