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格律

如题所述

“诗词格律”指近体诗(律诗和绝句)、词的不同体裁在格式上的规定,主要包括:句数、段落(词中叫“阕”或“片”)、每一句的字数、句式、读音平仄、押韵、对仗等内容。
在近体诗中叫“格律”。近体诗常见的有七律、七绝和五律、五绝四种,每一种分入韵、不入韵和平起、仄起四样,共十六个格律。
常见的词有一千多种,每一种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满江红》。有的词牌只有一种格式,称为“定格”;有的词牌除了定格外,还有其它一种或多种“变格”。词的格律称为“词谱”。
人们常说的“出格”、“离谱”,就是来源于诗词术语。
诗词的格律很复杂,无法在此列举。可以阅读相关书籍,如:王力的《诗词格律》、《钦定词谱》、《白香词谱》、龙榆生的《唐宋词格律》等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09
隋唐以前就出现过的诗体,称为古体诗,包括《诗经》(四言为主)《楚辞》(七言为主)和汉魏时期以五言为主的乐府诗。古体诗格律要求较宽松,每句字数基本相同,押韵就可以了。诗歌可长可短,中间可以换韵。没有平仄对仗的要求。到了唐代,出现了近体诗,也叫格律诗,也就是律诗和绝句。近体诗的格律要求就很严格了。律诗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全诗只能压一个韵,要求平仄相对。其中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工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