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后还记得小时候最难忘的零食是什么?

如题所述

让我想起小时候的美食,那是黄土高原特有的糕子面。每天放学回家,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放下书包,从小锅中取出妈妈为我烙的金黄酥脆的黄糕片,再涂上院子里妈妈晒的黑豆酱。那味道,至今回想起来都让人意犹未尽。然而,如今无论怎样制作,都无法重现那时的味道。是糕子面,是黑豆酱,还是对妈妈的怀念?总之,那种味道似乎已经消失在童年时光里。
70、80年代最经典的零食,你吃过几样?这些泪崩的童年记忆,一幕幕小时候的场景就在脑海中闪过。时间过得真快,我们的童年真的好简单。随便吃吃玩玩就过来了,是很随便的一代,也是没有太多烦恼的一代。希望大家都能像小时候一样,一颗糖,就能忘掉不开心的事。
我小时候吃过的零食有:酸豆刀、芝麻饼、兰花根、开口笑、雪棍等等。那时候,我们总是边走边吃,寻找着人间不同的美味。我是80后,出生于农村,那时候虽然零食没有现在的品种多,经济条件也没有现在好,但我们的童年也很快乐。
酸枣是一种不用花钱就能得到的零食。周末,我们会约上三五好友,去摘酸枣,边摘边吃,最后满载而归。但这种零食只限于酸枣季节。宝塔糖长大后才知道那是一种驱虫药,小时候一直以为那就是一种糖。酸梅粉也很受欢迎,尤其是里面的勺子,上面还有图案。一袋酸梅粉就能让我度过一个快乐的下午。泡泡糖也是我们的最爱,像西瓜一样的泡泡糖,嚼一嚼,比赛看谁吹得大,有时候甚至会吹破,弄一脸的糖。山楂片也很受欢迎,一小片放在嘴里,让它自然融化,那感觉很好。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现在看不到的零食。有时候,回忆起小时候的这些零食,其实就是一种美好的记忆,一种情怀。那个时候的零食有大米棒、芝麻糖果等。我是一名80后,我记得小时候最难忘的零食是一种叫做三鲜伊面的方便面。那时候零食品种还是挺多的,但唯有这种方便面最受欢迎:第一,价格很低,大概五毛钱一包,我们这些小孩子都买得起;第二,味道确实不错。我们从来不用它泡水吃,而是干吃,干吃的方法也有很多,可以把它捏碎了吃,可以把调料撒在里面然后再慢慢吃,可以把它夹在馒头里面当馅饼来吃...可以说这种方便面陪伴了我们80后,给了我们一段美好的回忆。直到现在,只要提到方便面,我们就会想起这个牌子,就好像整个世界的方便面都是这个牌子一样,它成了一个代名词,也成了一份珍贵回忆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中。
还有包谷花、田里烤红薯、糖精、大大泡泡糖、西瓜泡泡糖、毛毛转儿糖(宝塔糖)、粘牙糖、酸梅粉、唐曾肉、日本豆、大冰袋水、冰棒、雪糕、辣条、生红薯、生萝卜等等,真的太多了。评论里求大神看看这几样熟不熟悉呢...
大家好,我是蒸蒸小食坊,也是70后,很高兴分享这个问题。在70年代,当材料短缺时,大多数人仍然忙于食物和衣服。零食对我们来说是更多的奢侈品,不饿肚子就是很幸福的事。能想起的零食有几个,给大家看看,我想现在的90后、00后都没听说过。
一、洋糖,就是现在的水果糖,我们那时叫洋糖,一毛钱9块,可好吃了,现在市场上也有卖的,但没有那时那个浓甜香的味道。二、风干土豆。那时候,没有钱买零食,很多家庭到了初冬,把土豆洗干净,蒸一大锅(整个土豆),蒸好后一个一个剥掉皮,放在一个大篮子里(这个篮子是用柳条编织的,通风透气),上面盖一层布,吊到房檐下面,让土豆冻了,再慢慢自然风干,这个时间比较长,大约得一个月左右,时间短了,土豆不好吃。风干好的土豆吃起来脆脆的,稍有一点味,也说不上来是什么味,当时来说就是很好的零食,家长一天只给一两个风干土豆。三、花儿。这个花不是种的花也不是开的花,是吃的花儿。现在的90后、00后就没见过这个花儿。是用黄米面做的,至于怎么做我也不知道,有会做花儿的可以留言或关注一起分享。总之花儿是特别好吃,吃的时候先得解冻,解冻完以后花儿又脆又甜,加上一碗小米粥,那才叫香呢。四、冰棍,5分钱一根,有钱家的孩子才能享受上,看着人家一口一口吸吮着冰棍,实在是馋得不得了。冰棍就不多说了,现在公园、游乐场都有卖的,有人抱着一个泡沫箱子,盖着厚厚的一层棉被,喊着老北京冰棍,好吃的老北京冰棍……
这些零食都是由天然材料纯手工制作而成,能让一代人想起童年的记忆。如果大家有什么好的零食,可以关注、评论,互相分享。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童年时还是经历过计划经济时代的,那时经济缺乏活力,商品供应总量偏低,食品工业不发达,即便有零食也是以糖食居多。缺糖时代就更需要糖果,也更喜欢带甜味的零食,当然也不太容易吃到。城市尚且如此,农村地区就更别说了。85后应该要好很多,85前基本上就靠小食品作坊和自家制作来满足那点渴望零食的口腹之欲了。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红薯一度是核心主食,当时水稻产量才一亩地几百斤,但红薯适应能力强且产量不低,重点是容易有饱腹感。冬天挖了红薯,偶尔还会给家中小孩子做点小零食——红薯干,有嚼劲有带甜味,很能解馋,因为制作程序比较复杂且较为稀缺,便深受小孩子喜欢。到了某个年纪,经历了职场沉浮和生活繁复后,红薯干(红苕干)往往就成了最难忘的童年零食之一。
全国各地做法大同小异,依稀记得农村烤架的做法,红薯洗净后上锅蒸,晾晒后切片或切条再晾晒,晒干即可。四川盆地湿气重,为了防止回潮,红薯干晒得特别干,基本上可以防止两三年。童年时的红薯干口感干脆,很有嚼劲,回味甘甜,不像现在网上买的蜜薯干,太绵软太甜腻,吃起来不带劲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