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为什么必须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如题所述

人的生命本身从结构上讲,是由心理和身体所组成的。从二者的关系上看,心理会影响到身体,能够决定身体机能的发挥,甚至能够决定人生发展的优劣。


比如,孩子缺少自信、心理脆弱,那么,在学校与同学、老师的相处过程中,就做不好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等,可能就会出现问题等。这是心理影响到身体、行为的最简单的表现。


所以,家长重视孩子的心理 健康 ,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和身体,甚至还涉及到孩子整个生命的发展的优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中国古代圣贤认为:“心生于性,意生于心,意转为情,情生为妄。心犹草木之根,心病则身病,心不病则身不病。故要去除身病必先去其心病,此乃去病之圣药也。”


大意是说,心生于天地自然之性,而意念产生于内心之中,意念能转化为 情感 ,而 情感 能产生荒谬而不合乎常理的行为活动,从而伤害到自己或他人。心就好比草木的根一样,人如果有心病,身体也就要紧跟着生病了。人如果没有了心病,那么身体也就不会生病了。所以,要去除身体上的疾病,首先就要除去其心病,这才是除去疾病的圣药。



家长重视孩子的心理 健康 ,要注意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


第一,不要代替孩子经历困难

特别是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家长不要总是包办代替,许多时候可以淡化,交由孩子自己去体验、处理。孩子通过经历困难,会提高承受压力的能力。


第二,不要过度指导孩子

当孩子独自完成一些事情的时候,家长可以当一名旁观者,不要过度指导、帮助或干预。许多事情让孩子自己去完成,不要害怕孩子犯错,要选择相信孩子。

简化回答您的问题。因为心理不 健康 ,对人的正常发展是有阻碍的,心理不 健康 ,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身体 健康 ,多重视心理 健康 ,对一个能够正常处理日常事物、人际交流等有十分重要的帮助。孩子在成长期出现心理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很容易就从心理问题上升到心理疾病。这样的危害和后果是非常惨痛的。而且童年或者青春期成长中的心理问题,会影响孩子的性格、思维、行为、 健康 等等。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很可能是终身的。

首先,先分析一下心理 健康 与不 健康 孩子的身心表征: 心理 健康 的孩子乐观、阳光、身心和谐发展,看待人和事的眼光是正常、友好、公正的,心地善良,能够接纳自己,也能够较好地接纳别人,为他人考虑,很快融入团队生活。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对任何事情都有强烈的好奇心,行为习惯良好。心理 健康 的孩子外显的皮肤光亮、头发光亮、眼神安静闪亮,睡眠质量好、食欲好,食量正常,而且性格好,自信。 心理不 健康 的孩子表面上乐观,友好,但是身心不和谐,容易焦虑、压抑自己的内心,导致抑郁。容易对自己某个特点或行为表现出排斥或厌恶,有时经常言行不一致,说一套做一套,容易个人利益至上。做人做事经常有讨好行为或者投机行为,缺乏责任心,做事有的孩子还会说谎成性,容易逃避责任,对待身边的人表面上友好,但内心容易猜疑别人,会见到别人好就生发出嫉妒、仇恨,有的甚至容易报复他人,还有的严重到会有被害妄想。心理不 健康 的孩子外显皮肤、头发缺少光泽,睡眠质量差,做噩梦,食欲欠佳,有的孩子发育缓慢,不自信,容易有偏见,容易偏激。有时还伴有强迫症状,如洁癖、反复核对一件事、性别不认同等。

其次,看一下心理 健康 与不 健康 的抗压能力: 心理 健康 的孩子,遇到压力的时候能够积极想办法缓解、释放压力,比如和家人、朋友诉说,让负面情绪很快消失,并能在劝导或者帮助下通过正确的方法迎接压力与挑战。即使面对挫折,也能够正是挫折带来的积极与不利影响,能够承认现实,汲取教训,在下一次同样压力面前将好的经验做法呈现,顺利度过难关,做事效率高。 心理不 健康 的孩子,遇到压力的时候会出现退缩、逃避,甚至不能够正视问题,不能够正确理解问题的本质。本来是事件带来的困难,往往容易与人发生联系,将事件的根源引申到别人身上来回避自己的过错或者问题,或者把整个时间全部归咎于自己的问题而无法自拔。负面情绪不能得到很好的释放,而且解决问题往往是别动的,做事效率低。

第三,看一下心理 健康 、不 健康 的孩子的 社会 性发展: 心理 健康 的孩子 社会 性发展好,表现出亲 社会 性。能够正视舆论导向并认同,是非观好,有较好的道德评判标准,做事情能够从 社会 一般规则出发,在利己的同时也能够利他,至少不损害他人礼仪。 心理不 健康 的孩子亲 社会 性表现差。对于大众的正常舆论与 社会 规则,往往是表面遵守,但在内心不一定认同。当内在压力到达一定程度时,或表现出自我伤害或者伤害他人的焦躁情绪。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心理不 健康 的孩子的负面情绪与心理是在自我认同、自我价值认同过程中慢慢积累的,家长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心理 健康 。心理不 健康 的孩子产生的负能量到达一定程度时容易出现残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不仅对家庭产生严重的创伤,对于 社会 和谐也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家长必须要从小重视引导孩子,学会疏导孩子的情绪,认同孩子的优点,肯定孩子的努力,在一个良性的发展环境中引导孩子形成 健康 的心理状态,能够积极去迎接他未来负重前行路上的挑战。

家长为什么必须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人的 健康 分为身体 健康 即生理 健康 和心理 健康 ,一个身体有残疾但是心理 健康 的人,能养活自己,如很多修表,配钥匙的人,有的还有杰出的成绩,像张海迪,杨佩,雷佩瑶等。但如果心理疾病严重,身体在 健康 ,也自理不了,靠家人照顾,这样的例子很多。

今年的疫情,学生只能在家上网课,时间长点暴露了很多问题,如一开学很多学生不适应课堂纪律,有些脆弱的孩子,家长,老师说一句不爱听的话,就可能走向极端。

培养心理 健康 的孩子,主要是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感恩心,不怕吃苦的意志品质,不怕失败,敢于担当的性格特点。家长心里要有一个尺度,不能高兴起来什么都行,不高兴了什么都不行。

因为对孩子最大的爱,最好的教育就是给孩子 健康 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孩子 健康 快乐的成长。心理承受能力将是未来 社会 人才竞争的核心。

目前心理 健康 已经是威胁孩子 健康 成长的重大隐患,他们心理承受能力非常脆弱。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在家庭教育当中,孩子没有承受过委屈,没有受过挫折,一帆风顺的成长。所以一旦遇到挫折就会无法承受,就会看到各种自杀,离家出走,精神抑郁也时有发生。

心理 健康 说到底就是积极阳光正能量代名词,原生家庭父母给孩子一个温暖,和谐幸福的家庭是孩子心理 健康 的基础。

一个孩子即使有良好的学习成绩,但是如果身体不 健康 ,可以说没有多大用处。如果孩子学习好,身体好,但是心理不 健康 ,行为不良,可以说就是毒害,不仅有可能残害自身,更可能会对他人和 社会 造成极大的破坏。剧中的朱朝阳就是一个典型。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某市 8个区调查2500名中小学生,居然有24.39%的人有过“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

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我国内地自杀的人有28万,自杀未遂的有200万人,自杀已经成为我国青少年的第一杀手。

就拿今年疫情这半年来说,全国就有多名中小学生自杀身亡。

老师批评两句、同学嘲笑两句、家长说上两句,孩子就不堪忍受,选择自杀。

不得不说现在的孩子心理太脆弱,孩子的心理 健康 问题越来越严重。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所以,作为家长来说,必须注重孩子的心理 健康 。

首先,不要对孩子有太高的期望

家长的期望,往往会对孩子造成压力,这种压力一旦堆积过多,孩子的心理就会出现问题。

其次,注意观察孩子的异常行为

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是不是开始出现了一些过去没有出现过的情况。比如,孩子出现突然频繁咬指甲或是有了尿床等异样,或者说脾气变得跟以往不一样,过于平静或过于暴躁等,家长都应该留心。

朱朝阳交了什么样的朋友,妈妈都不知道,老师给朱朝阳妈妈说,孩子性格有些内向、不合群,希望妈妈能重视一下,可朱朝阳的妈妈却说,只要孩子学习好就行了,不合群是其他孩子嫉妒。妈妈一直忙于工作、忙于加班,从来没有关心过朱朝阳的内心,和孩子好好交流过。

青春期孩子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最需要家长的重视和开导,可我们家长却常常忽略。

孩子的身体 健康 和心理 健康 缺一不可,家长必须重视。

北大学霸吴谢宇典型的别人家孩子子,学习好却做了一件自毁的事情,要了母亲的性命后逃跑半年,用母亲的手机和众亲人联系,不是他自我暴露也许都没人知道这件事。

心理上的愤怒没有合理的发泄出来,积攒成堆就产生不可逆转的后果。这都是心理问题,心理上得不到好的发展,那么再优秀也是白搭。

心理 健康 的问题是该受到重视的,心理 健康 的发展可以说是一,其他的是零,没有了一再多的零也是没意义的。

那么该如何帮助孩子建立 健康 的心理呢?

一、引导孩子合理的发泄情绪,不指责孩子的愤怒。

男儿有泪不轻弹是很多家长教育男孩的一个信条,然而压抑的悲伤该何去何从?

引导孩子合理的发泄情绪,悲伤了哭,开心了笑这是一个人正常的反应。在孩子难过时我们接纳他们的情绪,做到不指责。

有时孩子不懂得发泄情绪时,我们引导他们,把不良情绪发泄出来,不能留在心里,压抑后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二、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征,带孩子多了解心理问题。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征,哪个年龄段会有哪些表现,这做父母的最好了解。

带孩子多了解些心理问题,比如孩子疑惑为什么自己会和好朋友闹矛盾,自己特别的生气时,我们不妨给他们分析分析,让他们找到方法,了解自己生气的原因。

让孩子了解情绪背后的原因,是让孩子了解自己的一种方法,了解自己才能更好的爱自己。

三、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包容孩子的缺点。

很多人都会犯这样的错,拿孩子的短板去比别人的长处,然后就贬低孩子。其实这是很伤人的,对孩子来说得到的不是鼓励而是自我效能低下,从而自卑。家长的希望是通过比较让孩子更加努力,而却得到了不一样的结果,这是非常不划算的。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把孩子当成一个普通的孩子,有缺点有不足,这才更能让孩子发挥所长。

四、鼓励孩子勇敢表现自己。

鼓励孩子勇敢表现自己,做自己,不压制不克制。

五、给孩子正确的三观,做个引路人。

不溺爱孩子,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做好孩子大方向的引路人。

六、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让孩子在以后的挫折面前能做到不卑不亢,不被压倒。心理上的韧性能让孩子成长得更好,对以后的生活也更能如鱼得水。

心理上的问题不像身体上的那么显露,它都是隐藏着的,然而心理上不 健康 的孩子会脆弱、敏感、偏执、冷漠。心理不 健康 的人常会做出极端的事情,不是自毁就是伤人,难以在 社会 上适应下去。

心理上的 健康 在生活上是很重要的,心理 健康 的人遇事能顺利度过,并且能得到好的发展,成就自我。

家长从小重视孩子的心理 健康 是尤为必要的,做到无则预防,有则干预的原则,让每个孩子能实现身心 健康 。

因为心理 健康 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 社会 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

现在有些家庭只注重孩子的身体 健康 ,心理问题毫不关心,这样对于孩子伤害挺大的。

就好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当身体上出了毛病,如果心理素质很好,有利于配合医生战胜疾病。如果心理素质不好,整天郁闷苦恼,忧心忡忡,就会加重病情。所以,心理 健康 才算 健康 。

努力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不仅对现在的学习有用,而且对未来的工作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那么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从当前看,一个孩子具有了 健康 的心理品质,生活就会充满欢乐;对所学的功课有兴趣,听课做作业专心致志效率高;关心集体,关心他人,人际关系好;不怕困难,勇对挫折,朝气蓬勃。从长远来看,一个孩子具有 健康 的心理品质,就打下了做人和成才的基础。

美国学者阿迪·瓦特曼说:“不管时代发生怎么变化,我们总是和我们的祖先有着同样的需要,那就是愉快地勇敢地度过我们的一生,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这就需要人们具有五种品质:一是欢乐,二是爱,三是诚实,四是勇敢,五是信念。”他认为,这五点是 社会 进步和学生 健康 成长不可缺少的。

心理 健康 要以 预防为主, 要在心理问题出现前就有心理上的预防措施。所有的预防措施中, 自信 是非常重要的。

任何情况下都要充满自信,即使遭受严重挫折或失败,也要信心满满。自信是良好心态的动力源泉。乐观也是非常重要的,任何时候都要乐观,尤其是不顺的逆境下,绝对不要怨天怨地,因为埋怨、悲观、泄气是无济于事的。

随着 社会 的发展,对于孩子心理 健康 产生影响的因素越来越多,情况只会变得更加严峻,想让孩子 健康 成长,必须要以孩子 健康 的心理状况为前提,所以请认真地关注孩子的心理 健康 问题。

孩子心理 健康 的重要性有哪些呢?

1、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一个 健康 的人格可以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及成年后的一生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2、身体 健康 与心理 健康 是相互影响的,身体 健康 是心理 健康 的基础,心理 健康 又是身体 健康 的必要条件,两者存在密切的关联性;

3、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及潜能开发。心理 健康 的孩子学习轻松、愉快,能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并增进体脑发展,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排除不必要的忧虑,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我有时候会问家长们一些问题,你觉得你希望养育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很多家长脱口而出的第一个词都是“ 健康 ”,那到底怎样才算 健康 呢?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 健康 的定义, 健康 不仅仅是指身体上的不虚弱不生病,而且还包括心理 健康 以及良好的 社会 适应能力 。我们看到监狱里面那些犯人,他们的身体一个比一个强壮,但是他们是 健康 的人吗?不是,因为他们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以及人格上的扭曲。

所以 心理 健康 是一个 健康 的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身与心两者缺一不可 。

那么对于家长而言,我们为什么要去重视孩子的心理 健康 呢?

在中国,每年有10万的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会有十个孩子企图自杀,两个成功八个未遂。

而 自杀只是最严重的一种体现,还有大量的孩子正处于自残,或者长期焦虑,抑郁的情绪状态中。而在这些情绪表面,体现的就是厌学,逃学,沉迷于手机,抽烟喝酒,违抗父母老师以及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 。

很多父母带着厌学的孩子,或者沉迷于手机,跟父母天天吵架的孩子来到我这里,他们以为孩子只是不懂事,让我去“矫正”孩子的行为。殊不知在这些行为背后与根源,其实都是情绪与心理问题。

这样看来,大家还会觉得心理 健康 不重要吗?

首先, 健康 的心理能够让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游刃有余的去面对他所处的任何环境,不管是困境还是顺境 。 在顺境中,孩子可以保持自信,能够积极乐观地去不骄不躁的去成长;而在逆境中,也有足够的心理韧性以及心理资源去渡过难关 。

就拿学习这件事情来举个例子。有一些孩子他在早期的学习中一路顺风顺水,但是到了某一个节点或者上了初高中,遇到一个难以学习的学科,可能会面对失败,因为没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基础,孩子这个时候就容易产生厌学,一蹶不振或是退缩,回避等心态,想“东山再起”也不会很顺利。

中国的高校约有20%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虽然心理问题有轻重之分,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这个数据的可怕性。相当于十个人里面就有两个孩子心理是不 健康 的,那么他们会被失眠,焦虑,抑郁,暴躁等各种负面情绪所困扰,从而幸福感极大的下降。

当我们想到这里时,是否应该对孩子的心理 健康 提起注意力呢?

当然, 心理 健康 水平的提高,不仅依赖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及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社会 与学校也需要一起来努力 ,家校共育,双管齐下,共同培养出一个不仅仅身体 健康 ,而且心理也 健康 的“全人”。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你,也希望家长们能意识到心理 健康 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我是@国家心理治疗师黄孜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