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案例分析

第二讲案例 W股份有限公司的辉煌与困境

80年代初他就在W厂任厂长。在80年代,W厂曾极为辉煌。当时的产品是国内同类产品中最具知名度的,有最大的市场占有率,还常常供不应求。不少年青人因为买不到W厂的产品甚至可以推迟婚期,甚至愿意以高出原价一倍的价格来购买。那时W厂经济效益好,企业发展快,多次被国家和省里评为优秀企业,他也多次被评为部里和省里的优秀企业家,同行们都非常钦佩他,也常常向他请教,希望学习W厂的成功经验。
“我们的成功主要有三条经验:
第一,依靠职工,相信职工的觉悟和技术水平,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第二,重视技术创新,我们产品之所以如此好销是因为我们开发了一个好产品,一个好产品胜过一打空话。
第三,抓产品质量,决不允许不良产品出厂,质量取胜。”
1992年底上级单位希望W厂改制成为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试点。尽管有许多员工不理解,但他依然非常投入地率领W厂全体员工进行这项工作:资产评估、办理申报、招股募股、引入新股东、起名注册、设立章程等等。W厂在上级的支持下终于在1993年6月改制为W股份有限公司,他被任命为新成立的W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他觉得改制的确是好事,因为改制首先为企业筹集了大量资金,可以去做过去企业想做却没有能力做的事;其次企业可以较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投资方向,改制虽不能说完全彻底,但至少比过去强。他觉得可以大干一场了,希望将企业发展得更大更好。
然而,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W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逐步下降,销售额也逐步下降,公司的产品开始在仓库里积压。面对这么一个情况他很着急,连忙召开会议,谈自己的设想布置工作,他说:
“目前公司产品销售遇到了一些困难,怎么办?我认为仍然是靠三条:
第一,依靠职工,相信职工的觉悟和技术水平,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第二,我们的产品已很有知名度,不能随意改动。
第三,抓好产品质量,抓好售后服务。质量过得硬,服务周到,消费者仍然会喜爱我们的产品。”
他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然而一年后,W公司的经营业绩非但未能有所好转,反而进一步恶化,每股收益变成了负数。2年后上级决定对W公司进行资产重组。

思考:
1、过去的成功经验对今天而言,依然有用吗?
2、他为什么只能照搬过去的经验?
3、W公司后来的失败与他的心智模式有关吗?
4、资产重组后,W公司能重新获得新生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吗?
回答多少是多少- - 不用全回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1
真理越辩越明,感谢楼下指出我回答的不足,但我依旧认为过去的经验对今天仍然是有用的,但我们需要根据形势发展修正我们的经验。

我想楼下偷换了我的概念,
除了这个厂长的第二句话,的确是存在矛盾,
我阐述的是过去的经验是有用的,
注意,重点是有用和无用,
无用,意味着全盘否定。
有用,利用多少视情形而定。
。。。。。。。
现在忙,晚上再说。

第一个问题,过去的经验对今天而言当然是有用的。
我们看看他的经验是什么。
第1条经验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这种经验就是,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总体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作为一个公司而言,员工的意识和团队精神还是至关重要的。
第2条经验是产品的开发创新,这是制造型的企业永恒的话题,我相信无需赘述,这条经验至今仍是大多数企业、学者所推崇的。
第3条经验,就是质量至上的理念,同样是永恒的真理。

第二个问题,我说说我的看法。
他只能照搬过去的经验,是因为他受到心智模式的局限性。
心智模式的形成是先由讯息刺激,然后经由个人运用或观察得到进一步的讯息回馈,若自己主观认为是好的回馈,就会保留下来成为心智模式,不好的回馈就会放弃。心智模式不断地接收新讯息的刺激,这种刺激的过程可分为‘强化’或‘修正’。
我们看看他的历程,在他的经营之下,W有过辉煌,也有忧相当的社会荣誉,这些成就不断得到刺激强化,就保留了他的心智模式。他根据这些推论出他的成功经验,这是具有局限性的。他被局限在长期形成的心智模式里面,所以只能照搬过去的经验。

第三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后来的成败与他片面二偏执的心智模式很大关系。你提的这个问题,似乎就引导别人来阐述这个问题。我们具体的来分析,
1.在人的方面,他的经验是依靠职工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这本身也没错。但他没有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人,他的这点经验是80年代的工作实践得来的,但是进入21世纪了,我们的社会以及普遍的人们的价值取向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该还需要新的方法,打造一个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团队,靠政治思想教育已经行不通了。
2.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认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当W公司的这个产业经过几十年时间,必然会进入一个成熟期。所以在开发创新上已经不能光是简单的重复复制过去的经验了。要有新的突破,必要时就要转型,寻求新的增长点。

另外一个方面,他也意识到,自己的产品通过几十年在市场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他并没有建立品牌的意识,也没有去规划自己的品牌战略。

第四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没有必然结果。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6-10
哈哈哈哈~ 是的。理不辨不明。

我阐述的是过去的经验是有用的,
注意,重点是有用和无用,
无用,意味着全盘否定。
有用,利用多少视情形而定。

这个我支持~ 过去成功的经验,是绝对有参考价值的。这个咱们不废话,也不扯远了。

看来咱么争论的焦点是第一个问题:
过去的成功经验对今天而言,依然有用吗?

不看案例,放宏观世界中来看,说没用,那肯定是牵强附会,带有强词夺理的味道。

如果不扯远,仅仅是这个问题,针对这个案例来说,很明显案例中的领导者是没有转换他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思维的。

而且很明显,用他过去成功的经验放在现在的背景当中,案例中已经很明确地指出已经失败了,也就是说客观说明了案例中过去的成功经验已经不能继续带领企业走在成功的路上,也就没用了。

但我也并不是说,也不等于说,因为过去的成功经验没用了,就要抛弃。
我的观点是:
因为过去的成功经验在一个已经变化了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当中,已经不合时宜,所以不能作为指导一个企业的发展和战略方针继续执行下去,必需要重新寻找适合的定位和指引方针以适合新的市场局势。

旧有的成功经验应该也已经融合到企业文化当中,必需在日常的经营管理方式和员工培养计划上传承下去。

简单来说,案例当中的成功经验已经丧失了作为企业的战略指导作用,已经不能从根本上帮助企业适应当今市场变化,所以,没用。

太好了! 有人能跟我辨上了! 修改一下

1、过去的成功经验对今天而言,依然有用吗?

铁定没用。
举个最普遍的例子:流水线是福特公司发明的,据此福特曾经是北美汽车市场最大的霸主。但如今,是丰田(至少丰田质量危机爆发前是)

新添内容如下:

驳斥楼上的观点:

1、
“第1条经验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这种经验就是,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总体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作为一个公司而言,员工的意识和团队精神还是至关重要的。”

曾经看过讨论,为什么 彼得德鲁克很多很先进、经典的管理理念在中国行不通,其中的一个观点就是:中国雇员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甚至说很弱!很多企业还没有那种容许员工自主提建议的氛围,没有鼓励内部创新的机制,遏制了企业内部创新的发展。

因此,21世纪的市场竞争,“依靠”职工的觉悟和技术水平是不够的,在就业竞争压力下,很少有人愿当出头鸟。所以, 这个经验,没用。

依个人愚见,应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已经培养宽松的发言氛围,以“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而不仅仅是依靠。

2、
第2条经验是产品的开发创新,这是制造型的企业永恒的话题,我相信无需赘述,这条经验至今仍是大多数企业、学者所推崇的。

请看清楚案例了:
厂长 1 前 1 后 说了两句话:

第一句
第二,重视技术创新,我们产品之所以如此好销是因为我们开发了一个好产品,一个好产品胜过一打空话。

第二句:
第二,我们的产品已很有知名度,不能随意改动。

明显矛盾的两句话,我不认为该领导者是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人。 他仅仅是抱住了过往的成功经验不愿也不敢面对变化而已。所以此经验也没用

3、
第3条经验,就是质量至上的理念,同样是永恒的真理。

赞同。 这个我说反对的话就是SB了

以上为更新内容

2、他为什么只能照搬过去的经验?

对市场环境认识错误;
公司架构与时俱进了,但是管理制度没有从案例中看出与时俱进,例如引进职业经理人;

3、W公司后来的失败与他的心智模式有关吗?

很大关系,说个可能以偏概全的证明:

。面对这么一个情况他很着急,连忙召开会议,谈自己的设想布置工作,他说:
“目前公司产品销售遇到了一些困难,怎么办?我认为仍然是靠三条:
第一,依靠职工,相信职工的觉悟和技术水平,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第二,我们的产品已很有知名度,不能随意改动。

第一条前半句是很正确的。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明显与一个股份制有限公司不符的( 我并不否认应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哦!),但不能作为一个股份制公司的管理重点

第二、知名度很高的,是 品牌 ! 不是 产品~ ! 产品不与时俱进,就会落后。 谁会优先考虑购买一样落后过时的东西?

4、资产重组后,W公司能重新获得新生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吗?

不一定。 要看新的管理政策和该公司新产品是否能适应市场需求

PS: 这个例子有些像 容声冰箱 。

回答粗糙,有空晚上再作修改
第3个回答  2019-01-07
如果助理分析的情况属实,我作为总经理会考虑合理化建议对企业内部的改革。但这位总经理和助理都忽略了一点就是人事关系,这个问题在任何企业中都是存在的,当企业从发展阶过度到成熟阶段的时候,很多部门是需要精简整合的。但也影响了一部分小团体及个人的自身利益。防止这种局面的产生我个人认为公司要从内部人事方面抓起,合理分配公司人事资源,把握企业方向,再局部进行调整,如果大刀阔斧的调整公司内部结构,也会对公司的良性运转造成影响。
第4个回答  2020-06-27
体协所能提供的制度和球迷所能得到的价值不直接相关。而制度和其下的产品的质量也不直接相关。相反的,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的形态倒是高度一致的。所以,你的问题虽然是很时髦,但却是一个伪命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