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手扶立嘉靖帝,为何反目成仇落得晚景凄凉呢?

如题所述

杨廷和,字介夫,号石斋,四川新都人 。跟李东阳一样,也是一个很有才气的人,年仅十九岁就考中了进士,得授翰林院检讨之职。曾经还做过正德皇帝朱厚照的老师,很是得正德皇帝信任,于正德七年成为文臣之首的内阁首辅。

正德十六年朱厚照驾崩,因为他没有儿子,新君暂时无法确定。趁着这个空档,杨廷和巧妙的利用张太后之弟张延龄和张鹤龄的关系,成功争取到了张太后的信任,更是到达了其权利的巅峰——所有朝政大事全都由其一人总揽,包括新君的选择都是由他与张太后商量后才定下朱厚熜的。


之后,又由他一手草拟了《大行皇帝(明武宗)遗诏》和《新君(朱厚熜)登基诏书》,并且颁布天下。

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他亲手选中的朱厚熜登基为嘉靖帝后,却在尊谁为父这件事上与他产生了强烈的碰撞,这就是史上有名的“大礼议”之争。

原本他选择当时年仅十五岁的朱厚熜就是出于这方面的防范考虑。因为朱厚熜的父亲兴献王已经过世,又没有兄弟扶持,可谓势单力孤。不容易出现宋朝那样的“濮议之争”,然而结果还是出现了。

起因就是因为朱厚熜父亲兴献王虽已过世,但他母亲兴王妃蒋氏还在。为了维护张太后的地位,杨廷和决定让朱厚熜追认孝宗皇帝为皇考,并以皇太子身份进京。可他没想到,十五岁的朱厚熜异常执拗,坚决只认自己的亲父兴献王,甚至以不当皇帝也无所谓相威胁。

此时,先皇遗诏早已颁行天下,这就让杨廷和骑虎难下了,只能暂时妥协,先让朱厚熜继位再说。然而,继位之后的嘉靖帝乘胜追击,还想追封兴献王为皇帝,称其为皇考,只愿称孝宗皇帝为皇伯。

这自然遭到了杨廷和一帮大臣们的激烈反对,因为真这样的话他是没有办法对张太后交代的。于是谁也不让步,双方陷入了僵持。直到几年后,逐渐进入状态的嘉靖帝抛出了一个撒手锏,瞬间完败杨廷和,还让他有苦无处说。

这个威力巨大的撒手锏到底是什么呢?完全出乎意料,就是杨廷和亲手炮制的《大行皇帝(明武宗)遗诏》!

《遗诏》中有一句:“兴献王长子(朱厚熜),伦序当立,遵奉祖训兄终弟及,嗣皇帝位”。

意思就是说,按照遗诏的意思,他朱厚熜是按照顺序本就该他当皇帝,是遵照的祖训兄终弟及,根本不需要过继给孝宗当儿子。

杨廷和可能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亲手草拟的遗诏中竟留下了如此巨大的一个漏洞,以至于被人利用,以己之矛攻己之盾,自己还只能有苦无处说。

其实,这也是他自己的问题,被一时的权力冲昏了头脑,得意忘形以至于在遗诏中留下如此漏洞而不自知。也小看了嘉靖皇帝朱厚熜的智商,原以为一个十五岁的小儿很好掌握,却不知人是一头凶猛的狼崽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