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做人不要太偏激?

如题所述

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给《四书·中庸》加注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中,就是不要偏激,不要走极端,不要不及,也不要过头。中,就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了一个最低分。中,就是既不纵欲,也不禁欲;既不愚忠,也不欺诈;既不轻生厌世,也不贪生失节。不必一味充老大,有时投弃权票并不失身份。中,就是升了官不专横跋扈,丢了官不低三下四;发了财不要为富不仁,受了穷不要人穷志短。中,就是既不让天下人负我,我也不负天下人;既不好高骛远,也不自暴自弃。中,就是不卑不亢,不左不右……

性格偏激之人是很难让人与其相处的。比如,性情急躁而慌慌张张的人,刻薄寡恩而无情无义的人,顽固不化而固执己见的人,都属于性格偏激之人。性情急躁的人对于任何事都缺乏全面考虑,完全听凭自己的浮躁之气去行事,毫无沉着稳重之谋,其个性好像一团烈火,遇事好生气,很容易自毁前程。刻薄无情的人,则对人对事冷酷无情,人们见到这种人就觉得不寒而栗,很难与其建立起信任。顽固不化的人,遇事丝毫不讲究通融变化,他们认定一样东西,不管对错都要坚持到底。因此,如果不能戒除这种偏激个性的人,就根本谈不上避祸远罪。

常言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只有这样才不会因为偏激而导致矛盾激化,就会带来和谐和融洽。

南北朝时,齐国有个叫韩系伯的人,家住襄阳。襄阳有个风俗,邻居种植桑树于地界上为标志。韩系伯因为他所种的桑树树冠太大,遮蔽了邻居的土地,怕影响别家庄稼的生长,就主动把桑树从地界上向自家方向移过来数尺,可是邻居却乘机侵占了他的土地。韩系伯又主动把桑树向自己这边移过来数尺,邻居又进一步侵占了他的土地。这样,连续几次,韩系伯都没有说什么。邻居终于良心发现,自觉惭愧,便把侵占的土地归还给韩系伯,并且主动向他赔礼道歉。

由此可知,韩系伯懂得忍让,做到有理不与人争,面对着邻居一再侵占地界的行为,不是针锋相对,寸土不让,而是“以退为攻”,一让再让,直到让得邻居良心发现,不好意思了,就主动退出所侵占的土地,并赔礼道歉。这样,既没有伤害邻里之间的感情,最终又合理解决了地界之争。这就是“不偏激”带来的好处。因此,避祸远罪的处世绝学就是要提醒人们:中和为福,偏激为灾。

性情暴躁的人就像是炽热的火焰,碰到东西就会将其烧毁;缺少情义的人就像是冷酷的冰雪,碰到物体都会将其冻坏;性情刻板、顽固不化的人,就像死水朽木一样毫无生机。以上这三种人都很难建功立业,不可能广泛地造福于人群。有人说,人的脾气秉性是天生的,其实不然。心理学将人的气质分为几种类型,如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等。但也同时指出,纯粹的类型极少,一般都是混合类型。这又说明人的气质只是侧重于某一方面,其他方面也同时存在,只不过是有待开发而已。

一个人如果意识到自己性格偏激,就应该努力克服,绝不能用脾气秉性、气质特点等来原谅自己。比如性情暴躁,虽然没有坏心,却容易伤害朋友,天长日久,别人都会躲得远远的。又比如性情孤僻,凡事不理,因此别人不敢接近你,天长日久便成了孤家寡人。诸如此类性格上的偏激,越早发觉,越早改正,越可以避祸远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06
遇情不能偏激,有理不要过头。在无关大雅的小事上,退一步海阔天空,给人退路,也给自己留余地;而把人逼到无路,受害的最终是自己。作家杨大侠说道,偏激让人失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