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以孝为道,,,,,,,,,

孝道是古代社会历史的产物,不能看作是古代圣人想出来专门限制家庭子女的桎梏。古代农业社会,政府重道德伦理,体恤天下为人父母之心怀,所以有“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孝道贯穿始终,父母在世时要孝顺,亡故后常思念父母的养育恩德,为子女做榜样固有

因为: 中国是个重视孝道的国家,对过去父母以及宗亲的追思,不论时间经过怎样久远,非特不会忘怀,而且历久弥深,中国人的这一孝亲精神,不得不说是中国文化的最大特质!孝道是学佛的基石,更是做人的根本。 中国人孝亲思想,固然值得称道,而佛法的报恩观念,尤其值得赞许。因佛法所说的孝道,不特不逊于中国儒家,甚至还有超过的地方。不说别的,单以成佛来说,一般以为佛的成佛,由修六度万行而来,殊不知孝养父母、才是成佛的主要原因,这在很多经中,佛都这样说过。如菩萨本业经说:‘孝事父母,当愿众生,一切护视,便成佛道'。报恩经也说:‘为孝养父母,知恩报恩故,今得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集经云:‘世若无佛,善事父母;事父母即是事佛也'。杂宝藏经云:‘非但今日赞叹慈孝,于无量劫,亦常赞叹'。再如佛在因中所表现的种种难行能行,难舍能舍的崇高伟大之菩萨行,无一而非是为报父母恩的,并不是与孝亲毫无一点关系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6
不管对“孝”作何种特别会解,“孝”作为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还是应该提倡的,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如此。西方思想中“孝”的意识很淡,子女成人之后,纷纷离开父母过自己独立的生活,这种行为方式虽然无可厚非,但是,我们的文化氛围却自始至终充满着人性和人伦色彩,“孝”作为传统美德,在维护亲情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是值得大力提倡的。当然,“孝”中某些封建性的内涵却是必须剔除的。子女对长辈尽“孝”,也并不是要他们真的付出多少什么,往往是只要一点点感情交流,一小会儿的陪伴,就能使长辈获得满足。再说,在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冷漠的时候,能在长辈那里寻找到往日成长的欢乐与爱抚,也必然使子女获得身心的愉悦。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我国传统的伦理观念体系中,“忠”、“孝”是两个基本点,也可以说核心就是:忠于君国,孝敬父老。 所谓“孝道”,包含报恩、敬老和赡养老人、和睦兄弟姊妹等等内容,再推广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会成为全社会的敬老、爱老、养老的文明风尚。这才是华夏文明的最高目标。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4-26
《孟子》里面说到“百善孝为先”。以后的统治者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大都以孝为标准。例如汉朝的察举制,标准就是“孝廉”。大家都认为人先有孝然后才有忠,只有讲孝道的人才会忠于君主。所以李密的《陈情表》能打动九五至尊的司马炎也得算它一分功劳。而这些都深深影响了中国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