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的架构一般分为那两大类?

????

ATX结构主板

Baby AT结构标准的首先表现在主板横向宽度太窄(一般为22cm),使得直接从主板引出接口的空间太小。大大限制了对外接口的数量,这对于功能越来越强、对外接口越来越多的微机来说,是无法克服的缺点。其次,Baby AT主板上CPU和I/0插槽的位置安排不合理。早期的CPU由于性能低、功耗小,散热的要求不高。而今天的CPU性能高、功耗大,为了使其工作稳定,必须要有良好的散热装置,加装散热片或风扇,因而大大增加了CPU的高度。在AT结构标准里CPU位于扩展槽的下方,使得很多全长的扩展卡插不上去或插上去后阻碍CPU风扇运转。内存的位置也不尽合理。早期的计算机内存大小是固定的,对安装位置无特殊要求。Baby AT主板在结构上按习惯把内存插槽安放在机箱电源的下方,安装、更换内存条往往要拆下电源或主板,很不方便。内存条散热条件也不好。此外,由于软硬盘控制器及软硬盘支架没有特定的位置,这造成了软硬盘线缆过长,增加了电脑内部连线的混乱,降低了电脑的中靠性。甚至由于硬盘线缆过长,使很多高速硬盘的转速受到影响。ATX主板针对AT和Baby AT主板的缺点做了以下改进:

主板外形在Baby AT的基础上旋转了90度,其几何尺寸改为30.5cm×24.4cm。
采用7个I/O插槽,CPU与I/O插槽、内存插槽位置更加合理。
优化了软硬盘驱动器接口位置。
提高了主板的兼容性与可扩充性。
采用了增强的电源管理,真正实现电脑的软件开/关机和绿色节能功能。

在IDF2003上,Intel推出了新一代的机箱、主板结构规范—BTX规范,它就是ATX的继任者,将在未来大行其道。

  一、BTX简介

  1.主板结构规范的发展

  主板,我们常常称为电脑的平台,是电脑中关键的部分,它连接了芯片组、各种I/O控制芯片、扩展槽、电源插座等部件。根据主板上各元器件的布局排列方式、尺寸大小、形状、所使用的电源规格等,业界便对主板及其使用的电源、机箱等制定了相应的工业标准,也就是“结构规范”。例如我们目前使用的ATX架构主板,ATX就是一种结构规范。

  主板曾经出现了AT、Baby AT、ATX、Micro ATX、LPX、NLX、Flex ATX等多种类型的结构规范,其中又以AT、ATX两种结构最为有名。AT结架构是最原始的板型,一般用于早期的586机型中,早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ATX架构则是目前的主流规范标准。

2.什么是BTX规范

  但是随着个人电脑的进一步发展,ATX规范逐渐显现出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随着Serial ATA和PCI Express等新技术、新总线的出现,ATX架构在散热性能、抗信号干扰、噪声控制等方面的表现已经很难让人满意,于是“BTX”诞生了,它的全称是“Balance Technology Extended”。

二、BTX同门三兄弟

为了适应不同用户的需要,BTX规范分为三种样式—标准BTX、Micro BTX和Pico BTX,分别支持三种不同尺寸的系统。
三种BTX架构的主板在布局方面是相同的

  这三种BTX架构的主板在布局方面是相同的,并且主板的宽度也一致,仅仅是主板的长度和支持的扩展槽数量有所不同。这种设计使得BTX具有更多的灵活性。

  三、新规范、新特色

  相对于ATX,BTX规范主要在散热、噪音控制等方面有着更优秀的表现,那么这些优点具体是如何实现的呢?

  1.出色的散热性能

  (1)改良的主板元器件布局

出色的散热性能

  为了增强整体散热效果,BTX重新设计、布局了主板上各元器件及扩展接口在主板上的位置。BTX架构把系统最主要的组件都安排在主板的上部,因此减小了主板的尺寸,只需要去掉多余的外围设备扩展槽便可实现。

  在BTX架构中,CPU是整个热源的核心。CPU插座的位置移到了主板的前侧,紧紧挨着机箱上的进风口。南北桥芯片的位置也有所调整,北桥与南桥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缩短,并且与CPU插座基本上在同一条轴线上。如此一来,从CPU散热模块吹进来的风,可以直接吹到南北桥芯片上,从而带走芯片组上的热量。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显卡的位置也基本与CPU插座在同一轴线上,虽然显卡有单独的散热系统,但这股从CPU吹来的气流同样可以辅助显卡的散热。

  当冷空气经CPU、南北桥芯片、显卡及其他板卡之后,到主板I/O接口这一侧时,变热的气流很快就会被电源风扇抽出到机箱外。

  通过CPU风扇及电源风扇的作用,整个系统形成了一个非常通畅的散热通道,整个系统内的气流非常有规律,因此散热性能比ATX架构更加出色。

  (2)出色的模块化设计及布局

  为了增强散热效果,BTX规范中将元器件进行了模块化设计,并且布局更为科学。例如CPU及其散热器构成了第一个模组,南桥北桥、I/O接口为一个模组,扩展卡为一个独立模组,电源部分为一个模组,驱动器以及内存部分为另外一个模组。如此设计主要是保证系统内的空气流通效果。

  (3)增强型散热模块

增强型散热模块

  在BTX架构中,CPU散热模块采用了高散热型模块,虽然主要还是由散热片和风扇组成,但为了提高散热效果,采用了导流槽、密封圈等。导流槽包裹在CPU散热片周围,保证气流从散热鳍片之间流过,气流流经CPU之后,一部分会到达显卡或是PCI Express插槽,对显卡进行散热,另一部分被分流到内存和系统其他部件上。

  2.更科学的安装与固定方式

  BTX规范中,出现了新的螺丝孔布置方式,使主板受力均匀、方便安装,另外,安装了可选的SRM配件的BTX主板会更加牢固,稳定。

  3.大量采用新型总线及接口

  在BTX规范中,大量采用新型总线及接口,而一些老的总线及接口将会消失,譬如串口和并口,将来新的BTX规范甚至有可能抛弃PS/2接口。为了接替传统I/O接口,BTX规范增加了面板上USB接口的数量。当然空余出来的位置将用于以太网、蓝牙等新型设备或接口。

  在BTX规范中,PCI Express总线将成为耀眼的新星。在标准BTX主板的7个扩展槽中,有一个PCI Express X16插槽、两个PCI Express X1插槽和4个32位的PCI插槽。在BTX标准中,显卡将主要以PCI Express X16接口为主。

  4.丰富多样的电源供给模式

  在电源供给方面,BTX并没有背离ATX的设计。从Intel公布的样品上以及散热部分看,电源的改变比较大。不过实际上改变的极有可能是电源的外形以及散热风扇的位置,实际上的电源规范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BTX相对于旧规范ATX来说,优势是相当明显的,它除了应用在桌面电脑上外,还将应用在服务器和工作站上。如果想充分利用PCI Express和Serial ATA,同时又不再需要传统接口的话,那么你很有可能成为第一批BTX主板的用户。不过,BTX能否成为个人电脑标准现在还是未知数,虽然前途会有坎坷,但相信BTX终究会凭借众多优势而最终取代ATX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19
英特尔�0�3宽位动态执行(Intel�0�3 Wide Dynamic Execution)

当今衡量一款处理器的性能水平,已经不能再单纯的以频率的高低考量,而是更强调“每瓦特性能”,也就是所谓的能效比。“性能=频率×每个时钟周期的指令数”是英特尔提出的对性能的创新理解,英特尔�0�3宽位动态执行通过提升每个时钟周期完成的指令数,从而显著改进执行能力。

英特尔�0�3酷睿�6�4微架构拥有4组解码器,相比上代Pentium Pro (P6) / Pentium II / Pentium III / Pentium M架构拥有3组可多处理一组指令,简单讲,每个内核将变得更加“宽阔”,这样每个内核就可以同时处理更多的指令。

英特尔�0�3酷睿�6�4微体系结构在提升每个时钟周期的指令数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例如新加入宏融合(Macro-Fusion)技术,它可以让处理器在解码的同时,将同类的指令融合为单一的指令,这样可以减少处理的指令总数,让处理器在更短的时间内处理更多的指令。为此英特尔�0�3酷睿�6�4微体系结构也改良了ALU(算术逻辑单元)以支持宏融合技术。

英特尔�0�3智能功率能力(Intel Intelligent Power Capability)

英特尔�0�3智能功率能力,可以进一步降低功耗,优化电源使用,从而为服务器、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提供个更高的每瓦特性能。新一代处理器在制程技术方面做出优化,采用了先进的65nm应变硅技术、加入低K栅介质及增加金属层,相比上代90nm制程减少漏电达1000倍。

值得注意的是,英特尔加入了超精细的逻辑控制机能独立开关各运算单元,具体来讲,酷睿�6�4微体系结构采用先进的功率门控技术。以往功率门控技术实现起来十分困难,因为元件开关过程需要消耗一定的能源,而且由休眠到恢复工作也会出现延迟,但英特尔�0�3酷睿�6�4微体系结构已经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该特性,可以智能地打开当前需要运行的子系统,而其他部分则处于休眠状态,这样将大幅降低处理器的功耗及发热。

英特尔�0�3高级智能高速缓存(Intel Advanced Smart Cache)

以往的多核心处理器,其每个核心的二级缓存是各自独立的,这就造成了二级缓存不能够被充分利用,并且两个核心之间的数据交换路线也更为冗长,必须要通过共享的前端串行总线和北桥来进行数据交换,影响了处理器工作效率。

英特尔�0�3酷睿�6�4微结构体系结构采用了共享二级缓存的做法,有效加强了多核心架构的效率。这样的好处是,两个核心可以共享二级缓存,大幅提高了二级高速缓存的命中率,从而可以较少通过前端串行总线和北桥进行外围交换。

英特尔�0�3高级智能高速缓存还有其他方面的优势,每个核心都可以动态支配全部二级高速缓存。当某一个内核当前对缓存的利用较低时,另一个内核就可以动态增加占用二级缓存的比例。甚至当其中的一个内核关闭时,仍可以保持全部缓存在工作状态,另外也可以根据需求关闭部分缓存来降低功耗。

这样可以降低二级缓存的命中失误,减少数据延迟,改进处理器效率,增加绝对性能和每瓦特性能。

英特尔�0�3智能内存访问(Intel Smart Memory Access)

英特尔�0�3智能内存访问是另一个能够提高系统性能的特性,通过缩短内存延迟来优化内存数据访问。英特尔�0�3智能内存访问能够预测系统的需要,从而提前载入或预取数据,反映到用户的直接使用体验上,就是大幅提高了执行程序的效率。

以前我们要从内存中读取数据,就需要等待处理器完成前面的所以指令后才可以进行,这样的效率显然是低下的。而英特尔�0�3酷睿�6�4微体系结构中加入一项名为内存消歧的能力,它可以对内存读取顺序做出分析,智能地预测和装载下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数据,这样能够减少处理器的等待时间,减少闲置,同时降低内存读取的延迟,而且它可以侦测出冲突并重新读取正确的资料及重新执行指令,保证运算结果不会出错误,大大提高了执行效率。

英特尔�0�3高级数字媒体增强(Intel Advanced Digital Media Boost)

上面提到了“性能=频率×每个时钟周期的指令数”这个新概念,而英特尔�0�3高级数字媒体增强也同样是为了提高每个时钟周期的指令数而诞生,它可以提高SIMD流指令扩展指令(SSE/SSE2/SSE3)的执行效率。之前的处理器需要两个时钟周期来处理一条完整指令,而Intel酷睿微体系结构则拥有128位的SIMD执行能力,一个时钟周期就可以完成一条指令,效率提升明显。

当前SSE指令集已经十分普遍地用于主流的软件中,包括绘图、影像、音频、加密、数学运算等用途,单周期128位SIMD处理器能力令处理器拥有高能效表现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1-01

按照搭载的芯片组的不同,分为两类:

    搭载AMD芯片组的主板,Intel芯片组是专门为英特尔的处理器设计的,用来连接CPU与其他的设备如内存、显卡等。

    搭载Intel芯片组的主板,AMD芯片组是专门为英特尔的处理器设计的,用来连接CPU与其他的设备如内存、显卡等。


主板芯片组几乎决定着主板的全部功能,其中CPU的类型、主板的系统总线频率,内存类型、容量和性能,显卡插槽规格是由芯片组中的北桥芯片决定的;而扩展槽的种类与数量、扩展接口的类型和数量(如USB2.0/1.1,IEEE1394,串口,并口,笔记本的VGA输出接口)等,是由芯片组的南桥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