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初一是过冬?过冬有哪些世俗?

如题所述

农历十一月又叫冬月,因为二十四节气的冬至节气常在此月,故叫冬月或冬至月。农历十一月,冬寒料峭。十一月既有冷风吹、左手暖右手的凄然,也有肃静的美,有独钓寒江雪的苍茫与辽阔。

在中国民俗里,农人这个月可以闲适地串门聊天,互相谈起今年能否迎接一场瑞雪,捎带来一个丰年。孩子们的梦里,则迎来了阔别一年的雪人朋友。这时,祖国各地的少数民族也活跃起来,用原生态的方式表达着对天地人的感念。

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一,江祖羌族则要过牛王节,这是羌族传统节日,节期一天。这一天,要让耕牛休息,用面做的馍馍和麦草喂它。有的地方,要做日月形馍馍挂在牛角上,然后放它出圈自由活动。主人到牛王庙焚香烧纸,并宰羊一只、鸡一只,祈求牛王爷保佑耕牛平安不遭受瘟疫病痛。

扩展资料:

冬至这天,太阳虽低、白昼虽短,但是在气象上,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实际上,由于地表尚有“积热”,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

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种气候意义的冬季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23

农历上十一月份就是冬月,而前后两个月十月称为寒月,十二月叫作腊月,不过假如有闰月的话就相应进行调整,这三个月合在一起又称为寒冬腊月,这是一年中最冷的三个月,而且冬月比较寒冷要注意保暖避免生病。

立冬之后就进入了冬天,公历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太阳运行到黄经225度时为立冬节气。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在古代,这一天皇帝也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现在,人们在立冬之日,也要庆祝一下。中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


立冬习俗

1、祭祀

古时立冬是十月的大节,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在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

2、吃饺子

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一来立冬这天改善一下生活,而“好吃不过饺子”;二来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3、酿黄酒

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是绍兴传统的酿酒风俗。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29

1、冬月即农历十一月,又称幸月、畅月、仲月。

2、今年冬月初一是公历12月3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满意答案吃水饺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2、冬至习俗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正因如此,使冬至食文化丰富多彩,诸如馄饨、水饺、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不下数十种,经过数千年发展,又形成独特的节令食文化。

3、吃馄饨 我国许多地儿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据《燕京岁时记》载:“冬至馄饨夏至面,”冬至这天,京师人家多食馄饨,南宋时,当时临安(今杭州)也有每逢冬至这一天吃馄饨的风俗,宋朝人周密说,临安人在冬至吃馄饨是为祭祀祖先,只是到南宋,我国才开始盛行冬至食馄饨祭祖的风俗。



扩展资料:

1、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

2、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

3、吃年糕 从清末民初直到现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儿菜、冬笋、肉丝炒年糕,晚宴是雪里蕻、肉丝、笋丝汤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12-08
冬月即农历十一月,又称幸月、畅月、仲月。今年冬月初一是公历12月3日。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满意答案吃水饺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冬至习俗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正因如此,使冬至食文化丰富多彩,诸如馄饨、水饺、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不下数十种,经过数千年发展,又形成独特的节令食文化,
吃馄饨 我国许多地儿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据《燕京岁时记》载:“冬至馄饨夏至面,”冬至这天,京师人家多食馄饨,南宋时,当时临安(今杭州)也有每逢冬至这一天吃馄饨的风俗,宋朝人周密说,临安人在冬至吃馄饨是为祭祀祖先,只是到南宋,我国才开始盛行冬至食馄饨祭祖的风俗,
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儿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各地有不少特色的,深受食客好评的馄饨,著名的有成都市龙抄手饮食店的抄手,其品种多种,皮薄馅嫩,味美汤鲜;重庆市的过桥抄手,包捏讲究,调料多种,蘸调料食;上海老城隍庙松运楼三鲜馄饨,馅料讲究,薄皮包馅,味色鲜美;新疆乌鲁木齐市的曲曲,羊肉为馅,皮薄馅嫩,汤清味鲜等等,
吃汤圆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有“吃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清朝记载,江南人用糯米粉做成面团,里面包上糖、肉、苹果、豆沙、萝卜丝等,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市人最讲究吃汤团,他们在家宴上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圆子,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汤圆也是我国传统的美味食物,南北各地还有不少汤圆的名品,如宁波汤圆馅多皮薄,糯而不粘;长沙姐妹汤圆雪白晶莹,香甜可口;温州县前汤圆用料考究,甜美味香,都是驰名的美味食物,此外,台湾的菜肉汤圆、成都的赖汤圆、贵阳的八宝汤圆、安庆的韦家巷汤圆,也是风味独特的美味食物,如今不仅冬至吃,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汤圆,
吃“捏冻耳朵” “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水饺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
吃年糕 从清末民初直到现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儿菜、冬笋、肉丝炒年糕,晚宴是雪里蕻、肉丝、笋丝汤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
吃荞麦面 浙江等地每逢冬至这天,全家男女老少都要集齐,嫁出去的女儿也要赶回婆家,家家户户要做荞麦面吃,习俗认为,冬至吃荞麦,可以清除肠胃中的猪毛、鸡毛,
吃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关于它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传闻哩!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第4个回答  2015-12-08
冬节是中国很大的节日,是真正的春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