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哥姚建国现状生活怎么样,身体怎么样。现在做什么为生。

如题所述

“海参哥”何许人也?他叫姚建国,立志徒步游遍中国。他曾是百万富翁,有海参厂,有牧场,有一招潜水采捕海参的绝技。但是,最亲近的朋友将他从人生小巅峰上拽了下来,赚的钱都没了。

一时间,几乎倾家荡产。卸下包袱、除去顾虑,姚建国决定徒步游遍祖国,用旅行锤炼自己,行走中梳理得失。

初到金华:青山绿水、热情好客

12月12日清晨5时半,姚建国从金东区傅村镇出发,步行近40公里,走到金华市区。途中,姚建国遇见了两个“第一次”。

“第一次见到橘子树!”姚建国兴奋地发了微信朋友圈。他说,橘林里的大爷很热情,一听他是旅行者,就把橘子往他手里塞。

“第一次见到蜜柚!”听说可以吃,姚建国捧了它一路,到旅馆住下后,试了试。“好酸,吃不太惯。”他说。对金华的第一印象,姚建国这样形容:青山绿水、热情好客。

来金华之前,姚建国听说过金华火腿。到义乌时,他觉得那里相当繁华。“以前10元3双袜子觉得很便宜了,我到了这里才知道,似乎可以论斤卖。”

12月13日,姚建国逛了两个公园,逛了几条老街,用手机地图找到卖火腿、酥饼的地方。他说,金华吸引了他,休闲了一天,14日得加紧赶路,预计要走50公里路。

徒步足迹:已走过11个省

俄籍华人李荆骑马穿越欧亚大陆,姚建国视他为偶像。“虽然崇拜,但我不会效仿。”姚建国用自己的方式,行走在路上,思考着人生。

去年7月25日起,姚建国从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出发,开始徒步游中国。一年多时间,已先后途经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北京、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山西、河南、安徽。“浙江不是已经来过,怎么又来?”面对疑问,姚建国说:“杭州是浙江第一站,到那后,盘缠用光了,于是回到大连潜水捞海参赚钱。”赚够盘缠,姚建国继续上路,来到金华。

记者试背了姚建国的行囊,由于撤下了帐篷,觉得并不重。“现在是不重,走过两里路,你就知道它重了。”姚建国说,长期行走,脚底常会磨出水疱。背包里,备着一些药物,以备身体出现不适。

好善乐施:资助14名学子

“钱要省着花,一天大概50元。”姚建国说,每到一地,他都住最便宜的旅馆。12日晚上,姚建国在汽车东站附近一家旅馆住下,一晚上30元。

虽然姚建国自己很节约,但对贫困学子,他毫不吝啬。“我明白,因没钱而读不起书,是怎样的一种痛苦和无奈。”在家乡内蒙古,姚建国资助了12名幼童,每年每人2000元。最近几年,“海参哥”又资助了一名沈阳的大学生和一名河北定州的高中生。前不久,姚建国在微信里看到一个患白血病的女孩需要帮助,他汇去了1000元。

姚建国的背包上写着:用海洋的力量,让不幸中的母亲和孩子多一点快乐与幸福。他说,徒步走遍祖国后,他会做回海参老本行,待事业上有所发展,他会帮助更多的人。

“海参哥”教你挑海参

“采捕海参,首先得会潜水。”姚建国说,他现在有100多个徒弟。很多人以为,潜水员一定是游泳健将,其实不然。“我就不会游泳,潜水和游泳完全是两码事。”姚建国说,不会游泳的人,学起潜水,反而更快,这跟进到水下时,做出的第一反应有关。“比如,会游泳的人习惯性将头抬起露出水面,而潜水则要求头部保持向下。”

姚建国对海参了如指掌。“市场上的海参,没有能蒙过我的。”姚建国说,挑选生鲜海参时有四看:一看颜色,要浓重,过渡要有序,不能通体一色;二看吸盘,腹部的吸盘要短、粗、黑;三看背刺,刺尖不代表好,关键要呈锥形;四看活力,海参伸、缩一次越快,说明活力越强。

老尹家海参为您解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