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自己收拾书包、整理房间的情况家长怎么写

对于孩子自己收拾书包、整理房间的情况家长怎么写

写作思路:确立中心,围绕选材,确定重点,安排详略,选材时要注意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选择真实可信、新鲜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鲜明、深刻地表现出来。

 1、孩子(或者写名字)爸爸妈妈感觉你进步了很多,爸爸妈妈为你感到骄傲!尤其要在生活上更懂得体贴爸爸妈妈了,看到你在厨房忙碌的小身影,爸爸妈妈由衷的感到你长大了。

2、真的谢谢你!虽然你做的都是小事,但在爸爸妈妈眼里,这是大事,说明你长大了,懂得爱了,一个懂得爱他人的人,更加会得到别人的爱!真希望我的宝贝能够健健康康的,爸爸妈妈爱你。

扩展资料

写家长意见的目的主要有两点

一是任课老师可以掌握学生这一学期在家的学习及生活习惯培养的大致情况。以便于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性格等方面的培养。

二是通过填写家长意见,建立家长老师的交流平台,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教师更好地教,家长更好地管。

所以在填写家长意见的时候,家长应以这些为原则,如实将学生近段时间的进步,需要改进或者对老师的请求及建议都写下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0
小萌放学回家后,妈妈忍不住怒气,责备起小萌来:“你这个丫头,怎么就这么懒!妈妈才出差几天,你就把家里搞成了这个样子,你就不知道收拾一下吗?”“你平时都没有教我,我怎么知道怎么收拾?再说了,爸爸也在家呢,他怎么也不收拾?”小萌似乎颇有理由,而妈妈听到这话也一时哑口无言。

妈妈要懂的心理学:不爱收拾、整理是一种惰性和习惯,妈妈需要耐心培养孩子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了,但似乎也变得越来越懒了。

也可能正是这优越的生活条件,养尊处优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变得懒惰和不爱收拾整理了。总体而言,孩子不爱收拾整理既出自于他们本身的一种惰性,也是一种从小养成的不良习惯。

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一种惰性,这种惰性主要表现在不愿意付出劳动上,而收拾整理不仅要付出体力劳动,还要不断地总结思考付出脑力劳动,而孩子在没有直接从收拾整理中得到“实惠”时,他们往往会对此表现出懒惰的样子。试想,零食可以满足孩子的食欲和口味,而没有哪个孩子是懒于吃零食的。正是因为收拾整理没有给孩子带来具体而直接的实惠,所以他们才懒于收拾整理,这是孩子不愿意收拾整理的根本原因。

此外,不爱收拾整理还源于孩子从小形成的一种习惯。很多家长在孩子小时候,没有形成让孩子收拾整理的习惯,而孩子自然也没有养成收拾整理的习惯,所以很多孩子都上小学了却连自己的书包都不会整理也就不足为奇了。实际上,单纯地就能力而言,孩子四五岁就应该会收拾整理自己的东西了,只不过家长没有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而已。以小萌为例,自她出生后妈妈就一直没有让她收拾整理过自己的东西,她长大后不会收拾整理自己的东西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个责任在于她的妈妈而不在于小萌。当然,收拾整理的习惯既在于家长的培养,也在于父母共同做出榜样。例子中,小萌的妈妈自然是一把收拾整理的好手,但小萌的爸爸做得就不合格了。通过阅读例子,可以从侧面看出,小萌的爸爸也是一个不爱收拾的人,本来自己的爱人出差,他应该帮助孩子收拾房间,这样就会给孩子一个有效的示范,也会对孩子产生积极影响,但他却没有这样做,而小萌不仅从他身上找到了借口,也找到了依赖妈妈的“榜样”,这种反面的示范效应对小萌的负面影响很大。

所以,让孩子养成爱收拾整理的习惯,不仅需要培养,更需要做出正面的示范。

叛逆期方法指导

方法一:让孩子意识到整理的必要性前面我们分析了,孩子不喜欢收拾和整理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从收拾整理中得到实惠,如果能够让孩子得到这种实惠或者意识到这种实惠,那么应当会有收拾整理的动力。简而言之,就是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收拾整理的必要性。

志辉是一个二年级的男孩,他活泼好动,而且喜欢搞小制作,但却不爱收拾东西,书包、文具、玩具等到处乱扔。当然,他自己的衣物及其他用品也是到处扔,害得妈妈每天都得帮他收拾,帮他找。妈妈认为不能再让志辉这样下去,这种坏习惯会破坏他做事的条理性,妈妈决定找机会让他意识到整理的必要性。

一个周未上午,志辉在家里搞手工制作,很多材料都找齐了,却发现主要的工具--螺丝刀不见了,他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抽屉里、工具箱里、书包里又找个了遍,还是不见螺丝刀的踪影,他几乎要抓狂了。妈妈劝他好好想想,上次用完螺丝刀放哪儿了,或者上次在哪里用过螺丝刀。志辉终于想起来,上次可能是在卧室用过螺丝刀,他于是急忙跑进卧室找起螺丝刀来,可是找来找去还是不见螺丝刀的影子,他几乎对找到螺丝刀不抱什么希望了。正在这时妈妈走进来,妈妈帮他找了找也没有找到,于是拉开床垫子看看螺丝刀是否掉在了床与墙壁之间的缝隙里,结果在这里终于发现了螺丝刀。找到了螺丝刀,志辉高兴地跳起来,狠狠地在妈妈脸上亲了一口。

原来,上次志辉搞完小制作时顺手把螺丝刀扔在了床上,而妈妈帮他收拾床铺时无意中把螺丝刀掉在了床和墙之间的缝隙里,这才导致了上述情况的发生。妈妈等志辉做好小制作后,趁机劝志辉把所有的工具放回工具箱里,把制作材料放入一个专用的小盒子里,小辉这次干脆地答应了,因为这样做方便他下次使用,经过这次的事情他是深有体会了。

孩子随时收拾东西的好习惯,一定要让他从小养成。如果孩子不收拾东西,或者东西用过后随便乱扔,下次再找时就会非常困难,也很不方便;即便是最后找到了,也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这样做是没必要的。让孩子明白了这个道理,或者亲身体会到了这样做的不便,他渐渐就会养成收拾和整理的习惯。

方法二:培养孩子的条理性和整理的习惯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受到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娇宠,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什么都不用管不用问,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会收拾自己的东西了,反正自己不收拾也有人收拾。其实,孩子不会收拾和整理倒不是什么大事,关键是孩子在这个坏习惯的影响下会失去做事的条理性。所以,无论从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来讲,还是从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情考虑,都应当让孩子养成收拾和整理的好习惯。当然,培养孩子爱收拾的习惯应当从小事入手,让孩子渐渐养成习惯。

小雷今年刚入小学一年级,非常聪明,成绩不错,但就是喜欢依赖人。平时在家,衣食住行,大事小事,都喜欢依赖妈妈,连他自己的书包、文具都要妈妈帮他整理好。眼看着孩子已经上小学了,连日常生活小事都依赖自己,小雷的妈妈心里非常着急,她决定从一些小事入手来培养小雷收拾整理的习惯。

周日下午小雷写完作业后,刚准备去看动画片,妈妈拉住了他,说要教他整理书包和文具。刚开始小雷不乐意,妈妈耐心地给他讲了一番道理,告诉他学会整理的必要性,然后以有趣的提问方式一点一滴地教小雷整理书包和文具。比如,课本怎样放更方便取用,作业本怎样放不容易磨损,水彩笔怎样放不容易弄脏文具盒等。小雷在妈妈的启发下,几乎都给出了正确的答案,妈妈直夸他聪明,他也乐得手舞足蹈。就这样,小雷学会了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文具,渐渐地妈妈又教他过渡到整理其他日常用品,而小雷也从中感受到了实惠。不到一个学期,小雷基本上养成了自己收拾整理东西的习惯。

其实,让孩子学会收拾和整理并不难,大多数妈妈从来不把这事当回事儿,认为没必要在这些小事上和孩子较真,有费口舌让孩子整理的时间,还不如自己动手效率高呢。其实,妈妈这样想是错误的,自己这样做等于包办了本该属于孩子做的事情,从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孩子在这方面的能力,也剥夺了他做事本该具备的条理性。方法三: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影响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一点不假,父母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父母在家中不爱收拾,那么孩子也很难养成爱收拾整理的习惯,因为孩子没有好的榜样可以学习。所以,要想让孩子养成爱收拾整理的习惯,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

如果父母有乱扔、乱放东西的习惯,那么当父母要求孩子收拾整理时,孩子可能就会反驳说:“你连自己的东西都不收拾,干吗要求我这样做呀?”这个时候无论你怎么回答孩子,都是苍白无力的。所以,最好的说服就是以身作则。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3-30
很好啊,小孩子就应该锻炼他的独立意识,做好自己身边小事,锻炼他的独立意识对学习也有帮助。而且收拾书包整理房间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让孩子自己来就可以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3-30
独立
第4个回答  2017-03-30
好孩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