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关键字:正确认识 资本主义 发展历程
  一、资本主义靠掠夺起家

  资本主义的基础是资本原始积累。欧洲开始暴力圈地,迫使农民与土地分离,造就大批自由劳动者,土地集中少数人手中。接着进行海外殖民掠夺,西班牙从中南美洲攫取黄金250万公斤,白银l亿公斤。同时贩卖黑奴400年,赚取5000%巨额利润。接着在世界各地殖民贸易一个多世纪,掠取数以亿计财富,给其他国家造成大灾难,从头到脚滴着肮脏东西。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发端于文艺复兴,其人本主义反对神权,主张思想智慧从神学中解放。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神权,启蒙运动又直指封建制度。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比封建意识形态进步,但看看原始积累就明白,只要有利于自己就可绝对损害他人,甚至大规模剥夺他人生命。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资本主义按资分配,人本主义实质是绝对利己主义。欧洲资产阶级把原始积累形成的资本和雇佣劳动与近代技术结合,导致工业革命,普及商品货币关系,市场经济成熟,造成城乡对立和阶级对抗,促成国际分工和殖民浪潮。自由竞争是资本主义初级阶段,政府推行一切由市场调节的自由经济政策,促进生产力发展,导致两极分化,引发阶级斗争。1870年到1910年5次经济危机造成严重损害,于是自由竞争进入垄断,少数大企业联合独占生产和市场,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形成金融寡头,只在经济运转方式途径及利益关系上作改变,没消除竞争,基本矛盾依存,表现为1929到1933年经济危机,英国生产下降32%,德国下降52%,法国下降36%,美国下降56%,资本主义工业退回1908到1909年水平。

  二、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原因

  二战后资本主义变化:一是生产力高度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占世界经济总量4/5,世界贸易总额3/4和几乎全部资本输出。工业智能化,微机广泛应用,劳动对象扩大,生产空间拓宽,原子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利用减少对非再生能源依赖,劳动力结构向高素质高技术转化。经济危机间隔长,破坏力下降,通胀率、失业率和赤字都在较低水平。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上升。知识工人比例高,白领多,经理资本家多,中间阶层大。二是生产关系发展到国家垄断。国家全面干预经济:通过增减财政开支和税收调节经济,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和利息率影响经济;私有制基础上所有制形式多样化,通过收购私人垄断企业和直接投资建企业,使垄断资本集体所有制、中小资本主义所有制、合作制等都有发展,股权分散,个人购买股票和企业法人互购股票增多,持股家庭占半数以上;建立较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国民收入再分配比例加大;垄断资本跨国公司发展迅速,最大的20家跨国公司营业总额超过世界80个最穷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发达国家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维护世界经济秩序,通过政策协调实现经济增长。三是政治统治形式完备。公民权扩大,通过个人或政党团体投票、民意测验、竞选、罢工、请愿、游行等对政治过程产生影响;从限制选举改为普遍选举,从不平等选举到平等选举,从间接选举到直接选举,从公开投票到秘密投票。美国需竞选获得的公职包括市镇议会成员、市长、州议会成员、州长、国会议员,副总统和总统职位达100万个。加强宪法为核心国家法律体系,把国家政权和权力行使纳入法制轨道,什么人只要触犯法律就受到法律追究,即使最高执政者不例外。国家权力监督加强,分权制衡,政权内设立监督协调机构,各利益集团通过施加压力实现利益,对政府行为和政策监督。传媒成为除立法、行政、司法外第四种权力。资本主义统治阶级性隐蔽,社会性扩展,权力机构对社会经济和再分配干预,对阶级、阶层、集团间矛盾调节,有效起到巩固资产阶级统治作用。
  资本主义变化原因:一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科技革命促进生产率提高,创造扩大再生产条件,拓展生产领域深广度,扩大国际国内市场。二是向发展中国家投资。战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经济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活动联在一起,西方资本大规模跨国运动。1960到1980年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资本输出5500亿美元。70年代后投资下降,但利润率高,发展中国家成为西方市场、廉价资源和获取高额利润来源。三是自我调节生产关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政策干预经济发展,以国家投入和国家消费介入经济生活。其国家干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它主张以国家宏观调控来指导市场经济,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即国家投资、国家采购订货、国家补贴和调整税收来缓解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危机,对国民收入进行大规模再分配,拉动有效需求增长,实现投资稳定与发展。凯恩斯主义带来一时繁荣,但未带来长期繁荣,扩张性政策成为持续性膨胀政策,经济普遍滞涨。70年代后,资本主义国家对宏观调控手段进行调整,保守主义供应学派和货币主义成为制定政策基础,包括紧缩政府开支,降低税率,放宽政府管制,强化市场机制,国家干预重点转为抑制通胀,经济滞涨得到缓解。9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再次衰退,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新调整,在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间寻求第三条道路,国家干预重点是实现低通涨下经济增长,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对高科技、教育和环保重点倾斜,给经济发展带来一定活力。

  三、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没改变其本质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没改变其本质:一私有制统治地位没改变。当代资本主义国有制没改变私有制基础,其国有资本是部分资本从私人手里转移到国家手中,再与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形成国家垄断资本,实质是全体资产阶级公共所有制。二是工人受剥削境地没改变。战后剩余价值率不断上升。美国1950年为236.7%,1987年达364.7%。1996年世界排名前20位大公司中有18家利润增长少则10%到20%,多则40%到60%,其中微软公司达57%。三是两极分化没消除。其社会福利政策改善社会分配不均衡性,但没消除两极分化。资本家在初次分配时拿走劳动者生产的绝大部分剩余价值,社会福利政策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社会福利补贴主要来自劳动者交纳的保险金,政府补助主要来自劳动者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工人阶级仍是与生产资料分离的雇佣劳动者,其所持股份只是由工资转化而来的货币凭证。私有制决定少数人用金钱操纵民主政治,工人阶级无法与资产阶级分享平等政治权利。工人阶级内部白领工人数量增加,阶级意识受到一定削弱,但没改变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阶级性。四是国际加剧。不平等交换使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剩余价值向发达国家转移,使劳动人民贫困化和两极分化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把高污染、低附加值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把国内物价上涨因素转移到出口价格,使发展中国家深受其害。发展中国家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输出资源,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电子产品、机器设备、精密仪器、民用飞机、汽车等高附加值产品,交换价格差惊人。中国向法国出口10亿美元服装、鞋帽、箱包、玩具、塑料制品、家具及纺织纱线,不及法国对华出口24架飞机总额12.1亿美元。它们利用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进行重利贷款和债务盘剥,造成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
  资本主义新变化没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基本原理:一是资本主义比过去成熟,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还具有相当容纳力。正如马克思所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全部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对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长期性要有充分认识,需要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艰苦奋斗。二是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是自我扬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社会化要求自我调整,为社会主义提供现实形式和物质基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没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性质,显示资本主义向扬弃小私有方向发展。正如列宁所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完备的准备,是社会主义入口”。表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是逻辑推理,而是客观趋势。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为社会主义准备了更成熟物质条件,因而离社会主义更近了。三是当代资本主义不能改变必然灭亡的命运。尽管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遭到挫折,资本主义世界矛盾有所缓和,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仍存在,趋于灭亡的必然性仍在起作用。当代资本主义变化增强生存能力,又带来更多自我否定因素。必须辩证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坚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21
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宣告资本主
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都是不可避免的。20世纪初,列宁又提出
帝国主义阶段的资本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为什
么在现在,资本主义不但没有灭亡,而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在20世
纪后半叶有了新的发展?

为什么在现在,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还在生产力和科技等方
面有新的很大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在私有制所许
可的范围内,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各个领域内作了一系
列的自我调节和改良,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管理机制作了不少的改
革。这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私有制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另一
方面也使资本主义统治下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
解,这就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资本主义不同于以往各种社会形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它必
须对它的生产工具、生产关系和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变革,否则
就不能生存下去。它之所以要作出这种变革或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
一方面是因为生产社会化的要求迫使它要在其内部可能的限度内越来
越把生产力当作社会生产力来看待,从而对生产和分配实行社会调节;
另一方面,是为了缓和剧烈的阶级对抗,防止被剥削被压迫阶级用革
命手段去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它不得不把改良、让步当作一种和暴
力镇压结合使用或交替使用的管理方法和统治手段。在资本主义进入
帝国主义以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消灭社会主义,从而消除
社会主义制度对于资本主义国家广大人民的吸引力,更加强化了国家
调节和干预经济生活的作用,包括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做法,去克服
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减轻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后果。资本主义制
度通过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减轻危机后果、缓解对生产力的束缚
和缓和阶级矛盾的典型实例,是为应付1929至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
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所采取的“新政”:针对资本主义狭隘的私有制
框框容纳不了生产力的发展而造成的生产大量过剩,又出台了整顿金
融法案、全国产业复兴法和农业调整法,对工农业生产和金融系统进
行一系列的社会调节;针对着千万工人失业、挨饿和反抗,罗斯福政
府出台了公共工程和保护自然资源法,把劳动力吸纳到政府举办的各
类社会工程中去,并提出在政府监督下实行劳资合作、经济民主,协
调国家、企业和劳工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规定工人有权组织工会,
选派代表与雇主谈判、签定集体合同,规定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
最低工资限额;罗斯福政府还出台了社会安全和社会保障法,为失业
者和残废者提供保障,同时对大公司征收超额累进税,以适当缩小财
富分配差距,维持社会稳定。罗斯福政府的这些“新政”措施,在保
证垄断资产阶级安全享有高额利润的同时,也保证了贫困者的最低限
度生活水平,从而使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能够在经济大危机中得以死
里逃生。这也为整个资本主义提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运行模式,使世
界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


当代资本主义在二战以后采取了哪些自我调节措施,它们又是怎
样促进生产力发展、缓和阶级矛盾的呢?美国罗斯福政府的“新政”,
只是1929至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以后,资本主义制度运用国家政权的
力量大规模地干预和调节经济生活的开始。但是,由于这次危机宣告
了放任主义的彻底失败,它说明仅靠市场力量和自由竞争来决定生产
资源合理配置的市场机制,具有极大的局限性,也说明了国家干预的
绝对必要性,所以在二战期间和二战以后,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
和调节的理论与实践,就在更大的规模上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
普遍采用,而且不断强化。大体说来,资本主义制度的这种自我调节
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和领域:

一是在生产力的领域,战后,美国通过把其军事上的高新科技转
为民用,以及为高新科技的发展大量投资等措施,促进了第三次科学
技术革命的形成和发展,并通过加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去促
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二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领域,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所有
权和经营管理的分离,通过推行“雇员持股计划”等措施,逐步实现
资本主义企业从以股东为中心到兼顾“利害相关者”(经营管理、雇
员、供应商、顾客、社区和股东等等)的转移,以调整私有制的实现
形式。但是,在另一方面,瑞典社会民主党政府所推行的“雇员投资
基金”计划的最终失败,又说明了这种使私有财产由绝对化到相对化
的转变,以不得危及私有制本身为限度。

三是在企业的组织和治理结构方面,为适应于大规模生产制向灵
活生产制的转变,要求把工人由“会说话的机器”逐渐转变为把工人
看作是“经济人”、“社会人”、“文化人”和“决策人”,以调动
其生产积极性的需要,资本主义国家推行了多层次和多形式的职工参
与决策和管理制度,建设现代企业文化。

四是在产品的分配方面,西方资产阶级在从国内和海外获得高额
利润的基础上,“把蛋糕做大”,实行高工资、高消费政策,而在产
品的再分配领域则实行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

五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通过国家组织雇主和工会谈判、签定集体
合同制度,建构一种争执、协商和妥协的结构,通过改良主义消解工
人阶级的斗争,并把搞“中左政治”作为一种统治和管理方法,允许
工人运动中的改良派、社会民主党组织内阁去管理资本主义社会。

为什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些自我调节措施能够促进生产力的
发展?因为它们通过大幅度地增加对高新技术的资本投入,通过重点
扶持、优化产业结构,通过指明经济发展方向、缓和经济波动和控制
通货膨胀,通过推行创造良好环境的社会政策,通过举办公益公效事
业创造经济发展条件,通过促进国内竞争和协调对外经济关系等等,
拓宽了生产力发展的空间。

为什么这些自我调节措施能够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其
他社会矛盾?因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这些措施使群众获得了工作
保证和稳定收入;又使群众陷入到不断追求和满足它通过媒体制造的
“虚假需要”中去,产生安于现状和维护现存制度的想法;它还使群
众产生对企业、社会和国家的认同感,把雇员和雇主之间的对立变成
不同社会集团之间文化传统形式的差异;与此同时,它又把群众的政
治兴趣转移到有关收入、休假、参与决定等涉及自身利益的个人领域
中去;它还把冲突由政治领域转移到没有特权的社会领域中去,据此
而排除引发社会矛盾的导火索。


我们现在仍然重申社会主义经过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取代资
本主义,其根据是什么呢?这个根据就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
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并没有改
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并没有解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
有之间的矛盾这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因为这样,资本主义
的这些自我调节措施在暂时缓解资本主义的危机和矛盾的同时,又在
进一步加深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这里,特别需要注意以下
两个方面的情况:

首先,随着生产力、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正在
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准备着新的社会因素。例如,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股
份公司,就曾被马克思称做是对私人资本的扬弃、向生产者集体所有
或社会所有和社会管理过渡的因素;资本主义的信用制度曾被马克思
看作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到另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资本
主义的国有化,曾被恩格斯看作是为社会本身占有一切生产力作准备
的阶段;资本主义的大银行,曾被列宁看作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所必
须的国家机构;资本主义社会中那些没有资本家的合作工厂和合作社,
更被马克思看作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生产方式的过渡形
式。除此之外,在分配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最低工资限额、超额累
进所得税、低收入补贴等等,同样是这种性质的因素。正因为这样,
列宁把包含有这些因素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看作是社会主义最
完备的准备、社会主义的前阶。毫无疑问,如果没有变资本主义社会
为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飞跃,这些单个的因素是丝毫不能改变总的局
面、不能触动资本主义的统治的;但同样没有疑问的是,一旦实现了
这样的革命飞跃,上述这些新的社会因素就将大大加速资本主义向社
会主义的过渡。

其次,正因为这些调节措施是在坚持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采
取的,因而,随着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
矛盾就必然会在新的基础上不断地积累和加深着。资本主义的周期经
济危机、像石油危机那样的结构性失衡危机、像金融危机那样的体制
危机,都依然存在和发展着。针对有些人把美国新经济在一百多个月
内的连续增长,当作是经济周期已经被突破的证据的情况,西方的一
些有识之士强调指出,那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恰恰相反,正是推动经
济发展到现水平的力量,使经济处在剧烈下滑的较大风险之中,因为
商业周期之于资本主义,犹如地震之于地球的地质那样,是内在的。
新经济并没有结束周期性危机,至多只是改变了它的表现形式和使它
的波动微波化罢了。更为严重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积累规律仍一如
既往在一极表现为财富的积累,在另一极则表现为贫困的积累。因此,
尽管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在连年地增长着,人们之
间的贫富差距却在不断地扩大着。目前,美国最富的1%的人拥有全美
家庭财富的40%,比90%的美国人所拥有的财富还要多。在英国,最
富的20%的人所占有的财富,是最穷的20%的人所占有财富的10倍。

面对着这些矛盾和危机,资本主义无疑将通过进一步的自我调节、
改良和改善来加以缓解,促进其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社会矛盾的暂时缓
和,但只要这些调节还是在私有制的框架内采取的,那就必定有个限
度,效率也会逐渐减弱,而且终究会发展到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框架
内所无法消解的地步。美国经济学家瑟罗在《资本主义的未来》一书
中预言:“全球金融市场迟早会经历一场类似90年代日本股市崩溃或
者相当于30年代美国股市崩溃的大崩溃”,因为事情正如法国哲学家
德立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资本主义有十个
无法愈合的伤口”。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无论资本主义作怎样的自
我调节、改良和改善,都无法改变其最终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
史命运。但是,在另一方面,只要资本主义还没有发挥完它所能容纳
的全部生产力,还没有用尽其应对矛盾、缓解危机的能力,那么,资
本主义就还将同社会主义在同一个地球上并存下去。这就是社会主义
要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才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的原因。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4-04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的认识方法: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
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 。
  二、正确看待二战后西方又出现的某些繁荣景象 。
  三、社会改良能在一定时期内延长资本主义的寿命,但挽救不了它必然灭亡的厄运。
  资本主义(Capitalism)是资本属于个人所有的经济制度,这种以资本为主体的制度是尊重资本和财产为个人所有,任何人都不得非法侵占,这就是私有制的含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最重要最主要的内容,没有私有制就不能叫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是要求不同资本对不同资源发挥的各自作用和价值来推动社会发展。这一发展模式形成了和资本家雇佣工人和白领进行生产的情况,当代社会资本主义公司股份制的实行,公司的股份被分配到了大众手中,这样资本不断的社会化,这一情况也不断发展和改进。
  资本主义,是指资本主导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意义。资本主义并没有准确定义,不同的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有不同的定义,一般而言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学或经济社会学的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都归个人所有,并借助雇佣劳动的手段以生产工具创造价值,价值分为五个部分,税金,租金,利润,劳动价值,和企业家才能。在这种制度里,商品和服务借助货币在自由市场里流通。投资的决定由个人进行,生产和销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业控制并互相竞争,依照各自的利益采取行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