蔽于天而不知人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蔽于天而不知人”意思是:被超人世的幸福所蒙蔽,而不知道人世的实际。

出自战国荀子的《荀子·解蔽》。

节选原文:

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申子蔽于势而不知智,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译文:

墨子蒙蔽于只重实用而不知文饰,宋子蒙蔽于只见人有寡欲的一面而不知人有贪得的一面,慎子蒙蔽于只求法治而不知任用贤人,申子蒙蔽于只知权势的作用而不知才智的作用,惠子蒙蔽于只务名辩而不知实际,庄子蒙蔽于只知自然的作用而不知人的力量。


扩展资料

《解蔽》本篇论述了有关认识论方面的问题。

荀子认为:“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人有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而客观事物本身又是可以被认识的。但是,人们又往往容易犯片面性的错误,“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所以,人们必须以“虚壹而静”的方法去正确地认识自然规律和治国之道,以达到“大清明”的境界。这样,就能“明参日月”而不会再被蒙蔽了。

《荀子》一书今存三十二篇,是荀子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文字,但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在前27篇中,也有几篇,如《议兵》、《大略》等可能是他的学生整理而成的。

荀子是一位儒学大师,在吸收法家学说的同时发展了儒家思想。他尊王道,也称霸力;崇礼义,又讲法治;在“法先王”的同时,又主张“法后王”。他还提出了人定胜天,反对宿命论,万物都循着自然规律运行变化等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荀子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荀子·解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30

意思是蒙蔽于只知自然的作用而不知人的力量。

这句话出自战国荀子的《荀子·解蔽》: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白话释义:惠子蒙蔽于只务名辩而不知实际,庄子蒙蔽于只知自然的作用而不知人的力量。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扩展资料

原文:昔宾孟之蔽者,乱家是也。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慎子 蔽于法而不知贤。申子蔽于埶而不知知。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庄子蔽于天而不知 人。故由用谓之道,尽利矣。由欲谓之道,尽嗛矣。由法谓之道,尽数矣。由埶谓 之道,尽便矣。由辞谓之道,尽论矣。由天谓之道,尽因矣。此数具者,皆道之一 隅也。

夫道者体常而尽变,一隅不足以举之。曲知之人,观于道之一隅,而未之能 识也。故以为足而饰之,内以自乱,外以惑人,上以蔽下,下以蔽上,此蔽塞之祸 也。孔子仁知且不蔽,故学乱术足以为先王者也。一家得周道,举而用之,不蔽于 成积也。故德与周公齐,名与三王并,此不蔽之福也。

翻译:

从前游士中有被蒙蔽的,搞乱学派的学者就是。墨子蒙蔽于只重实用而不知文饰,宋子蒙蔽于只见人有寡欲的一面而不知人有贪得的一面,慎子蒙蔽于只求法治而不知任用贤人,申子蒙蔽于只知权势的作用而不知才智的作用,惠子蒙蔽于只务名辩而不知实际,庄子蒙蔽于只知自然的作用而不知人的力量。所以,从实用的角度来谈道,就全谈功利了;

从欲望的角度来谈道,就全谈满足了;从法治的角度来谈道,就全谈法律条文了;从权势的角度来谈道,就全谈权势的便利了;从名辩的角度来谈道,就全谈些不切实际的理论了;从自然的角度来谈道,就全谈些因循依顺了。这几种说法,都是道的一个方面。道,本体经久不变而又能穷尽所有的变化,一个角度是不能够用来概括它的。

一知半解的人,只看到道的一个方面而没有能够真正认识它,所以把这一个方面当作为完整的道而研究它,于是内扰乱了自己学派的思想,外迷惑了别人,上被臣民所蒙蔽,下被君主所蒙蔽,这就是蒙蔽的祸害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6-14
:“蔽于天而不知人”是荀子对庄子提出的批评,也可以说荀子的这个观点亦是对老庄所代表的道家下的结论,而最近对道家学习的过程中亦有一些个人的体会,似乎对荀子对道家的说法有不同的理解。但是道家在天人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始终有所争论,到底道家学说怎样来处理天和人的关系?道家在继承原始楚文化的同时又在全面通解世界之后选择了观赏世界却不离舍世界的学说思想

关键词:楚文化,史官文化,无我被天蔽,何须去知人

“蔽于天而不知人”是荀子对庄子提出的批评,也可以说荀子的这个观点亦是对老庄所代表的道家下的结论,而最近对道家学习的过程中亦有一些个人的体会,似乎对荀子对道家的说法有不同的理解。但是道家在天人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始终有所争论,到底道家学说怎样来处理天和人的关系,我想采用的方法不是从学说的内容出发,而是在道家思想的源头找到答案。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讲明问题的方法:对“道家”思想的起源进行探求来寻找其学派的特点

首先围绕限制“道家”思想在这篇文章中的范围,因为“道家”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教派,发展过程中出现过黄老道家派,魏晋玄学派,在民间演化为道教,其间与佛教的互相融合,使得“道家”发展到现在变的杂而多端。本文所要讲的“道家” 以先秦老子、庄子关于“道”的学说为中心的派别。道家之名,始见于西汉司马谈的《论六家之要指》,称为“道德家”。《汉书·艺文志》称为道家,列为九流之一。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本文的道家思想仅仅是从老庄思想出发来探求问题的答案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30
荀子曰: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申子蔽于势而不知智,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 解蔽》

蔽于天而不知人:被超人世的幸福所蒙蔽,而不知道人世的实际。

作为回应,庄子做了解答来回应荀子: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
人们的知识一定要有所依凭方才能认定是否恰当,而认识的对象却是不稳定的。怎么知道我所说的本于自然的东西不是出于人为呢,怎么知道我所说的人为的东西又不是出于自然呢?
第4个回答  2013-07-03
“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庄子执着于自然之道,而迷失于自身所处环境的为人的劣根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