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童年的发现》阅读分析

如题所述

  一、教材分析

  1、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2、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3、作者语言幽默,对自己童年的发现颇引以自豪,对因童年的发现而被老师误解有一丝的愤懑。

  4、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时自豪和愤懑交织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二、解析句子

  1、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进化论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创立的关于物种起源和发展变化规律的学说。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九岁”“完全”“独立”等词语显示着“我”这个发现的不同凡响,和对这个发现抑制不住的自豪!

  2、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我跟你可不同,事情过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作者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就能发现,在常人眼里简直是天方夜谭,所以作者说“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而后面的句子,恐怕才是作者真正要说的意思,作者的语言不乏幽默,后面也有类似的句子(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但我们明显地感觉到童年这段故事让他在自豪之余,也有着丝丝的愤懑。这种复杂的感情,要反复地朗读课文才能体会到。

  3、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本来,我已经为自己的发现而格外高兴了,现在知道这发现果然是了不起的事情,简直是心花怒放,情不自禁就在情理之中了,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丝毫没有恶意。

  那么,为什么老师会以为“我”不怀好意呢?从课文中看,这位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讲的又是“人的发育和进化”,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婚姻和性,可能这位老师对这类问题非常敏感,所以讲课时是“一本正经板着面孔”。“一本正经板着面孔”,显然是要用这种表情控制学生不许胡思乱想,事实上也达到了这个目的,“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可就在这时,“我”笑出了声音,所以老师认为我“不怀好意”。

  4、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作者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明与发现的人列在一起,这是真正能让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这句话可以作为作者对童年发现一事的评说吧。当然,话里不乏愤慨的成分。

  眉目:事情的头绪。

  困窘:形容为难;感到难办。本课指我面对老师的误解和同学的嘲笑,不知道怎么办好。

  文章语言特点:
  (一)、层次清楚,结构严密。
  文章内容丰富,层次清楚,结构严密。1.课文(1—2自然段)首先围绕“发现”写了发现的结果,即概述“我”童年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了惩罚。2.课文(3—13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写“我”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询问老师后仍然没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观察思考,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叙述的要点多,层层展开,清楚明白。3.课文第三部分(14—19自然段)写四年后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验证了“我”的发现,“我”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把“我”轰出教室,受到惩罚。
  (二)、先果后因,倒叙手法吸引读者。
  写人记事的文章,开头写出事情的结局、结果,或事情的高潮,或事情的一个精彩片段等,以此给读者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了解事情的全过程,这样开头即倒叙法。本文就运用了这种写法,开头交代了结果:“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点出因得意于自己的发现笑出声来,却因此受到惩罚。这样的开头,巧妙地利用读者的阅读期待,制造了悬念,能激发起读者的读书欲望。然后再层层递进,把故事的前因一一道来,情节的发展顺理成章,在满足读者期待的同时故事得以展开。
  (三)、幽默双关的语言,尽显童年趣味。
  1.作者用语幽默诙谐。“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我跟你可不同,事情过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前一句讲胚胎发育规律这样重大的科学问题,九岁的作者通过自己的思考就能发现,简直不可思议。作者语调轻松,信不信由你,笑不笑也由你,于作者无所谓,诙谐幽默中自信和豁达之意自然流露出来。后一句则直陈自己因此受到惩罚,感受复杂,既有发现的自得,也有对因此受罚的调侃。读着这样的文字,九岁作者的神情样貌映在读者眼前,活灵活现。
  2.语意双关是作者语言的又一特色。“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一语双关。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哥白尼、布鲁诺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因为坚持自己的发现,坚持真理而付出代价,甚至是生命的代价;其二,“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哥白尼等人尚且如此,“我”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作者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明与发现的人列在一起,这是能让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这句话可以作为作者对童年发现一事的评说。虽然为此受到惩罚,与伟大的发现相比又有什么关系呢?童年的趣味,哪是对错是非可以决定的?
  (四)、角度不同,解读不同。
  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对于“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有不同的解读。其一:从文中看,这位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讲的又是“人的发育和进化”,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婚姻和性,可能这位老师对这类问题非常敏感,所以讲课时是“一本正经板着面孔”。“一本正经板着面孔”,显然是要用这种表情控制学生不许胡思乱想,事实上也达到了这个目的,“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可就在这时,“我”笑出了声音,所以老师认为我“不怀好意”。其二:“我”听了老师“一本正经板着面孔讲人的起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而且“清清楚楚听见老师说”“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了解了科学正确的胚胎发育规律,这时才感觉自己的发现是幼稚可笑的。要不,怎么会说“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不怀好意”因为老师是认真地讲,学生是认真地听,“当时教室里静得出奇”,大家都明白这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我”的笑就显得不严肃了,甚至是儿戏。所以才被惩罚。

参考资料:http://www.pep.com.cn/xiaoyu/jiaoshi/tbjxzy/px5x/sj/12/201003/t20100318_635976.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