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失电子能力越强,金属性越强

如题所述

从化学的观点来看,金属原子易失电子而变成阳离子,非金属原子易跟电子结合而变成阴离子。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显然与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引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原子核对外层电子吸引力的强弱主要与原子的核电荷数、原子半径和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等有关。

我们常用电离能来表示原子失电子的难易,并用电子亲合能来表示原子与电子结合的难易。

从元素的一个最低能态的气态原子中去掉1个电子成为一价气态阳离子时所需消耗的能量叫该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一价气态阳离子中再去掉1个电子所需消耗的能量叫第二电离能,单位常用电子伏特(eV)。

电离能的数据表明,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离能减小,即越向下,元素越易失去电子。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离能增大。一般说来,元素的电离能数值越大,它的金属性越弱。

原子的电子亲合能是元素的一个气态原子获得1个电子成为一价气态阴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电子亲合能越大,元素的原子就越容易跟电子结合。一般说来,元素的电子亲合能越大,它的非金属性越强。

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分子中把电子吸引向自己的本领叫做元素的电负性。元素的电负性同电离能和电子亲合能有一定的联系。我们可把电负性的数值作为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综合量度。金属的电负性较小,金属的电负性越小,它的活动性越强。非金属的电负性较大,非金属的电负性越大,它的活动性也越强。

同一周期中,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但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离能趋于增大,失电子越来越难,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因此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在短周期中这种递变很显著,但在长周期中,自左至右,元素的金属性减弱很慢。因为长周期中过渡元素增加的电子进入尚未填满的次外层,即填入d轨道(第六周期镧系元素电子进入倒数第三层,即填入f轨道),所以在长周期的前半部各元素的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2个,由于这些元素的原子半径和电离能依次仅略有改变,因此金属性减弱很慢。在长周期的后半部分各元素的原子中,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依次增加,因此金属性的减弱和非金属性的增强才变得显著。

在各主族内,从上到下,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虽然原子的核电荷数是增加了,但原子的电子层数也随着增多,原子半径也增大,内层电子的屏蔽效应也加大。由于这些原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减弱,原子易失去电子,因而元素的金属性也增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0
因为金属最外层的电子很容易失去,表现的很活泼,而非金属的最外层电子不容易失去,表现的很稳定,所以很容易失去电子的话,表现的是金属性
第2个回答  2019-07-17
非金属说明内部正电荷多,为了保持电荷平衡,外部必然要有和内部正电荷相当多的电子。而且非金属很贪的,自己平衡了还老喜欢抢别人的电子,抢了还不还,本质就是内部有好多正电荷,而且抢了电子,外部电子就能形成八电子稳定结构,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第3个回答  2017-05-29
这种说法是人为规定的。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都显正价,即它们都容易失去电子,所以人们得出结论,失电子是金属元素的重要的性质。于是人们规定元素的原子,失电子的性质为金属性。但不同元素失电子的能力是不同的,随即人们自然而言的得出结论,失电子能力越强其金属性越强。
第4个回答  2019-11-28
是,而且要记住,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都是由得失电子能力强弱决定的,是能力,而不仅是化学反应速率和能力(打牢基础,多记特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