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隋朝大运河具体资料,考试用啊~~!!

我考试用啊,谢谢大家啦!~~

  大运河的开通
  隋朝大运河是在605年至610年开通的,共分四段。
  1.通济渠 605年,隋炀帝征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 开通济渠。早在战国初期,魏国就开凿了鸿沟(引河水循汴水,折南循沙水入颖)。通济渠是在鸿沟和下游的汴河两水基础上,加以疏浚的。通济渠自洛阳城西引谷水、洛水入黄河,再自板渚(为板城渚口的简称,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东北黄河侧)引黄河入汴河,经今河南开封东南入淮河,
  2.邗沟 隋炀帝于605年,征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通邗沟。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下令开通长江和淮河之间的运河。因这条河流经吴国部城(今江苏扬州)城,所以称为邗沟。隋朝大运河的邗沟,就是在春秋时期吴国邗沟的基础上疏浚的,它从山阳(今江苏淮安〕到江都入长江。
  3.永济渠 608年,隋炀帝征发河北诸郡壮丁百余万,开永济渠。男子不够,还征发了妇女,永济渠从洛阳的黄河北岸,引沁水东流入清河(卫河〕,到今天的天津附近,经沽水(白河)和桑干河(永定河)到涿郡。
  4.江南河 610年,开河南河。从京口到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
  运河两岸筑有御道,栽种柳树,修建离宫四十多所(自长安至江都)和许多粮仓。课本《隋朝的大运河》地图上还有一段运河,是584年隋文帝下令开通的。由于渭水多沙,深浅不一,行船不便,就在渭水南边开了一条从长安东到潼关入黄河的运河,长300多里,名广通渠。隋大运河全部完工以后,南北的物资可直达长安。
  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目的):
  主要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炀帝开凿南北大运河的动机和目的不是单一的,既有贪恋江都美景的动机,又有搜括江南财富的目的;既有耀兵江南、挖掉王气的动机,又有攻打高丽的目的(指运输军粮的方便)。其工程是伟大的综合工程,其动机也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而其本体动机则在于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以巩固其统治。)

  江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隋朝建立后,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经济虽然发展得比较快,但两京和边防军所需的粮食仍然要靠江淮地区供应。由于陆路运输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北方的这一需要。因此,开通运河,利用水利运输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从政治上看,为了加强对东北和江南地区的控制,隋政府也需要开通一条南北向的大运河。从隋炀帝个人角度说,也抱有开运河乘龙舟游江南的目的。那时候,隋朝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这也为开通运可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杨广即位之初,为了加强对富庶的江南地区的控制,榨取江南人民的财富,隋统治者利用天然河流和旧有渠道,于605年开通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大运河北通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浙江杭州),共分为四段。通济渠是从洛阳的西苑引觳、洛两水达于黄河,又从洛阳东面的板渚引黄河水,疏通莨荡渠故道入淮河,直达淮河两岸的山阳,(今江苏淮安);再从山阳起,疏导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的邗沟,引淮河水在江都(今江苏杨州)附近长江。这一段施工里程,从洛阳到江都长1000公里。另一段是永济渠,从洛口开渠到涿郡,长1000公里。还有江南河,是从京口引长江水直达余杭,入钱塘江,长400多公里。大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它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经过今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六个省的广大地区,成为我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参考资料:http://www.cbe21.com/subject/history/html/080402/20012/2001226_213.html

  605年 隋朝大运河开工

  隋是承前启后的一个朝代,文帝与炀帝共在位三十八年。在这三十八年中,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均有所巩固和发展。首先在政治方面,隋朝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统治机构,恢复了被废除多年的三师、三公、九卿的旧制。确立了三省、六部新制,增强了中央集权统治。通过制定《隋律》稳定了社会秩序。另外,开设了科举制度,为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人才选拔方式提供了一个蓝本。在经济方面,文帝下令整顿户籍,清查人口,继而推行均田制,调整赋役。与此同时,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和加强漕运力量,于开皇四年(584年)开“广通渠”引渭水直达潼关。后炀帝大业四年(608年)又开“永济渠”引沁水南通黄河,自辉县至涿郡,长达两千余里,这就是现在所谓的京杭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

  中国的大河如黄河、长江等,大多数是从西向东奔流人海。南北之间要有一条畅通的河流,只能靠人力开凿。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开凿过不少人工河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运河。

  公元605年到610年,隋炀帝为了加强对南北方的控制,活跃南北物资的交流,动用几百万民工,花费了约6年的时间,开凿了这条运河。其中有些河段,是把以前挖好的运河修复、增宽、加深,中间也利用一些天然河、湖与运河相连接。隋代大运河全长2000多千米,水面宽30到70米不等,北通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杭州),中心在洛阳,它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大河流,经过今天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浙江等广大地区。大运河的开通,对于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维护国家的统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隋炀帝南下游玩就利用了运河,他南下时,随行的船只有几千艘,在大运河中船头船尾相连,竟有二百多里长。

  元朝元世祖在疏通旧河道的基础上又开凿了山东运河和通惠河,形成一条北起北京、南达杭州的京杭直通大运河,使它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重要水路。

  中国今日又计划修复大运河,目的不仅是为方便南北的联系,更主要是使南水北调,解决北方缺水的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1-15
大运河的开通
隋朝大运河是在605年至610年开通的,共分四段。
1.通济渠 605年,隋炀帝征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 开通济渠。早在战国初期,魏国就开凿了鸿沟(引河水循汴水,折南循沙水入颖)。通济渠是在鸿沟和下游的汴河两水基础上,加以疏浚的。通济渠自洛阳城西引谷水、洛水入黄河,再自板渚(为板城渚口的简称,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东北黄河侧)引黄河入汴河,经今河南开封东南入淮河,
2.邗沟 隋炀帝于605年,征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通邗沟。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下令开通长江和淮河之间的运河。因这条河流经吴国部城(今江苏扬州)城,所以称为邗沟。隋朝大运河的邗沟,就是在春秋时期吴国邗沟的基础上疏浚的,它从山阳(今江苏淮安〕到江都入长江。
3.永济渠 608年,隋炀帝征发河北诸郡壮丁百余万,开永济渠。男子不够,还征发了妇女,永济渠从洛阳的黄河北岸,引沁水东流入清河(卫河〕,到今天的天津附近,经沽水(白河)和桑干河(永定河)到涿郡。
4.江南河 610年,开河南河。从京口到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
运河两岸筑有御道,栽种柳树,修建离宫四十多所(自长安至江都)和许多粮仓。课本《隋朝的大运河》地图上还有一段运河,是584年隋文帝下令开通的。由于渭水多沙,深浅不一,行船不便,就在渭水南边开了一条从长安东到潼关入黄河的运河,长300多里,名广通渠。隋大运河全部完工以后,南北的物资可直达长安。
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目的):
主要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炀帝开凿南北大运河的动机和目的不是单一的,既有贪恋江都美景的动机,又有搜括江南财富的目的;既有耀兵江南、挖掉王气的动机,又有攻打高丽的目的(指运输军粮的方便)。其工程是伟大的综合工程,其动机也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而其本体动机则在于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以巩固其统治。)

江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隋朝建立后,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经济虽然发展得比较快,但两京和边防军所需的粮食仍然要靠江淮地区供应。由于陆路运输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北方的这一需要。因此,开通运河,利用水利运输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从政治上看,为了加强对东北和江南地区的控制,隋政府也需要开通一条南北向的大运河。从隋炀帝个人角度说,也抱有开运河乘龙舟游江南的目的。那时候,隋朝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这也为开通运可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杨广即位之初,为了加强对富庶的江南地区的控制,榨取江南人民的财富,隋统治者利用天然河流和旧有渠道,于605年开通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大运河北通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浙江杭州),共分为四段。通济渠是从洛阳的西苑引觳、洛两水达于黄河,又从洛阳东面的板渚引黄河水,疏通莨荡渠故道入淮河,直达淮河两岸的山阳,(今江苏淮安);再从山阳起,疏导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的邗沟,引淮河水在江都(今江苏杨州)附近长江。这一段施工里程,从洛阳到江都长1000公里。另一段是永济渠,从洛口开渠到涿郡,长1000公里。还有江南河,是从京口引长江水直达余杭,入钱塘江,长400多公里。大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它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经过今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六个省的广大地区,成为我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参考资料:http://www.cbe21.com/subject/history/html/080402/20012/2001226_213.html

第2个回答  2006-11-11
大运河的开通
隋朝大运河是在605年至610年开通的,共分四段。
1.通济渠 605年,隋炀帝征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 开通济渠。早在战国初期,魏国就开凿了鸿沟(引河水循汴水,折南循沙水入颖)。通济渠是在鸿沟和下游的汴河两水基础上,加以疏浚的。通济渠自洛阳城西引谷水、洛水入黄河,再自板渚(为板城渚口的简称,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东北黄河侧)引黄河入汴河,经今河南开封东南入淮河,
2.邗沟 隋炀帝于605年,征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通邗沟。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下令开通长江和淮河之间的运河。因这条河流经吴国部城(今江苏扬州)城,所以称为邗沟。隋朝大运河的邗沟,就是在春秋时期吴国邗沟的基础上疏浚的,它从山阳(今江苏淮安〕到江都入长江。
3.永济渠 608年,隋炀帝征发河北诸郡壮丁百余万,开永济渠。男子不够,还征发了妇女,永济渠从洛阳的黄河北岸,引沁水东流入清河(卫河〕,到今天的天津附近,经沽水(白河)和桑干河(永定河)到涿郡。
4.江南河 610年,开河南河。从京口到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
运河两岸筑有御道,栽种柳树,修建离宫四十多所(自长安至江都)和许多粮仓。课本《隋朝的大运河》地图上还有一段运河,是584年隋文帝下令开通的。由于渭水多沙,深浅不一,行船不便,就在渭水南边开了一条从长安东到潼关入黄河的运河,长300多里,名广通渠。隋大运河全部完工以后,南北的物资可直达长安。
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目的):
主要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炀帝开凿南北大运河的动机和目的不是单一的,既有贪恋江都美景的动机,又有搜括江南财富的目的;既有耀兵江南、挖掉王气的动机,又有攻打高丽的目的(指运输军粮的方便)。其工程是伟大的综合工程,其动机也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而其本体动机则在于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以巩固其统治。)

其他的都太复杂了,这个相对比较简洁。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3个回答  2006-11-11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二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47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在历史上,大运河曾是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中国交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都起过重要的作用。它自北而南穿过的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都是物产富饶、经济发达的地区。沿岸的北京、天津、德川、徐州、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和杭州等众多的城市,犹如一颗颗灿烂的明珠,镶嵌在运河之滨。大运河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和工程技术专家改造自然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又一象征。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唯一南北走向的长河,它比苏伊士运河长10倍,比巴拿马运河长20倍。运河是利用许多天然河流、湖泊开凿成的人工运河。因其水量的大部分从沟通的天然河道中得到补给,因此各段的流向很不一致。大运河各段之间高差悬殊,全线各段“三起三落”。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制定了改造京杭运河的计划,大运河的主要河段成为“南水北调”工程东线的重要通道。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开凿于公元605~610年(隋炀帝大业六年)。由于中国东部地区,北起华北平原,南止杭嘉湖平原,平畴坦荡,沃野千里,数条东西走向的大河,给这一广袤地域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同时也割裂了南北交通,没有一条南北向的天然河道沟通由西而东并列平行的几条大河,联结相互分隔的不同流域。这种情况在古代大大影响了各流域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政治上的统一。因此,修凿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就成为人们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为将这一梦想变成现实,中华民族的祖先曾作过数千年的艰难探索。早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当时割据一方的大大小小的诸侯国,竞相修明内政,争强称霸,即开始凿筑多条人工运河。到了春秋末期,一条沟通长江下游与淮河下游的人工河道,在中国东部平原地区第一次出现了,这就是崛起于长江下游的吴国在公元前486年开凿的邗沟。这条运河成为后来陆续开凿的纵贯中国东部大平原的京杭运河的最早河段。公元589年,隋王朝结束了300多年的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为了沟通国都长安与东南富庶地区的联系,便于从黄河下游和江淮地区转运漕粮,以及加强北部边防,隋朝全面规划了运河建设,大规模开凿了以洛阳、开封为中心,北起涿郡、南达杭州的运河网,习称南北大运河。
第4个回答  2006-11-11
隋朝大运河
中国的大河如黄河、长江等,大多数是从西向东奔流人海。南北之间要有一条畅通的河流,只能* 人力开凿。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开凿过不少人工河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运河。
公元605年到610年,隋炀帝为了加强对南北方的控制,活跃南北物资的交流,动用几百万民工,花费了约6年的时间,开凿了这条运河。其中有些河段,是把以前挖好的运河修复、增宽、加深,中间也利用一些天然河、湖与运河相连接。隋代大运河全长2000多千米,水面宽30到70米不等,北通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杭州),中心在洛阳,它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大河流,经过今天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浙江等广大地区。大运河的开通,对于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维护国家的统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隋炀帝南下游玩就利用了运河,他南下时,随行的船只有几千艘,在大运河中船头船尾相连,竟有二百多里长。
元朝在疏通旧河道的基础上又开凿了山东运河和通惠河,形成一条北起北京、南达杭州的京杭直通大运河,使它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重要水路。
中国今日又计划修复大运河,目的不仅是为方便南北的联系,更主要是使南水北调,解决北方缺水的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