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百讲19:五言名联欣赏

如题所述

五言传统对联已经发了两篇,主要侧重于再解释对联的分类。对联作为一种文体,讲起来比较复杂,既说五言,又说分类,难以细细品赏。这里再选出一些五言而著名的对联进行欣赏,其中一部分是传统对联中难以直接读懂的,一部分是文人创作的对联。
1、寿比萧伯纳;功追高尔基。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这是叶挺将军贺郭添若五十大寿的贺联。萧伯纳与高尔基分别是英国、俄国大文豪。这样比拟十分贴切。是将军对郭老崇敬。萧伯纳生于1956年,1950年去世,中国算法是活到了九十五岁。郭添若生于1892年,中国算法1942年应该过五十大寿。当时的萧伯纳年近九十,已经算是高寿了。
2、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胜在不胜即不堪的意义上古读平声。)
这是江苏镇江楼的楼联。作者清代端方(清末金石学家,曾任湖广总督、两江总督)。这是一副集句联。上联“夕阳无限好”,是李商隐的诗《登乐游原》中的一句。下联高处不胜寒,是苏轼的词《水调歌头》中的一句。
3、帆远浮天阔;江空得月多。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阔得月皆古入声字。)
这是江苏镇江金山楼联。作者不详。句式有特点,虽五字,亦复句,因为帆远故浮天阔;因为江空故得月多。尤其下句,真不知何处得来之感。细思,有理,有景,有禅意,有诗情。
4、各勉日新志;共证岁寒心。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这是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赠北大毕业生的对联。虽然平仄有些不尽谐和,但意思却深,耐人寻味。日新志就是本博客作者“天天新”的志向,出自商汤的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岁寒心,出自孔子的话,《论语》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是兴化郑板桥故居的对联。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他写这副对联显然属于书房联。可以算是对联形式的《陋室铭》。相传作有很多对联,这一副肯定是真的。花可比人,雅不在室,实在于室中之人。
6、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这也是郑板桥的一另名联。一说是郑板桥对李啸村,还有传说是扬州秀才李啸村在郑板桥弃官归乡后游扬州时赠送郑的对联。从版权上说,主是有李作、郑作与合作三说,待考。三绝诗书画,指郑板桥诗歌、书法与绘画都成一绝,合则称三绝。归去来,三字皆有动词义,借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在陶辞里,“归去”连用,来只是衬字,相对于“归去吧”的意思。有“趋向”义,与今日所说的“转过身来”的“来”接近,在这里借用为动词,上联三名词连用算句内对,下联三动词加用也算句内对,五言对联,并无主谓结构,却富有内涵,是很巧妙的借对。
7、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这是李大钊赠杨子惠的对联。因为李大钊是北大教授,图书馆长,又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所以他的这副对联也成为共产党人与北大人的精神资源。明代名臣杨继盛有对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据说是因弹劾严嵩得罪,临刑而手书之对联。李大钊借旧义而扬新“道”,改一字而入妙境,可说是善改善用的好对联。
8、列为无产者;宁不革命乎。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为可平可仄,不也可平可仄。)
这是 嵌名联。意思是“既然我列为无产者中的一员,我怎么能不革命呢?”多用虚字,意思简明而有力。
9、行是知之始;学非问不明。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陶行知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对联也流传不少。一是有妙理,二是通雅俗,三是格律工。此对联与他的教育思想密切相关。实际上也包含了他自己的名字。知始于行,故名行知。学必依赖于问,古代的“道问学”的顺序就是问在先,而学在后。
10、相邻一带水;友谊万年青。
这是书法家费新我 题写的对联。有政治性,有交际性,有纪念性。一带水,则常说的中日是“一衣带水”的关系,万年青,是植物名,也蕴含天长地久的含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