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和俄语有什么联系?

如题所述

论两者的渊源来说。是没有关系的。


日语在飞鸟时代以前是有语言没有文字的。在飞鸟时代时(中国唐朝)大量学习中文,利用中文汉字记录日语。比如:【夜露死苦】的汉字发音记录日语。翻译得出是,请多多关照,也就是现在的 よろしく。

然而日本人普遍文化低下,学习汉字(当时的繁体字)很困难,为了方便。日本人开始自己创造文字。也就是现在的日语假名

关于日语假名的由来,

最迟到东汉初年,日本已与中国建立了友好关系,随着两国交往加深,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传入了日本。在汉字传入日本时,日本已有了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在与中国的交往中,日本人深深地被中国文化所吸引,于是试图在自己的语言中引入汉字,以便于文化的吸收和交流。

 

 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古日语和汉语的读音大相径庭,它们的音节极为不同,为使汉字音节能为日本人接受,日本人用日语音节改造汉语音节,实现了汉字读音的日语化。但是有许多汉字不容易被日语音节转化,这种情况下日本人只好通过对汉语读音的模仿创出一些新的读音。在这里,汉语方言对模仿有很大影响,所以,在日本人模仿的汉语“音读”中,就分出了“吴音”、“汉音”和“唐音”等不同形式。“吴音”与晋朝时汉字主要由江浙一带传入日本有关,带有吴地的特有软语发音。“汉音”则主要受华北和西安一带语音影响,由于传入多在隋唐时期,而那时中日交往最为广泛,所以至今“汉音”是日本语言的主要读音。宋元及其后,汉字传入日本并被模仿的语音称为“唐音”,也有较大影响。
  

日本人还用日语解释汉字的意义,学名叫“训读”。在训读时,日本人往往用几个音节解释汉语的一个音节,这就出现了日文中常见的一字多读现象。
  上面所说的都是日本人在语音方面对汉语的吸收,其实不仅仅如此,日本人早就在琢磨怎样用汉字来书写日语,这种摸索的最终结果就是假名文字的出现。
  假名,顾名思义是借用之意,就是借用汉字作为音符,来书写日语的形式。假名吸收了中国书画艺术的分类,分为两种:一种是用简化楷书的部首表示日语音节,一种是用简化草书的部首表示日语音节,前者称为片假名,后者称为平假名。
  大约到公元13到14世纪,假名成为日本的成熟文字,为人们广泛使用,但知识分子则多用文言文写诗作赋,文言文仍被看作高贵的象征。


比如:
余能奈可波古飞斯宣志恵夜加久之阿良婆乌梅能波奈小母奈良麻之勿能怨
(万叶集 巻五・八一九)
(よのなかは こいしげしえや かくしあらば うめのはなにも ならましものを)
用汉字‘音’以仮名(音仮名)。

春杨 葛山 登云 立座 妹念
(万叶集 巻十一・二四五三)
(はるやなぎ かつらぎやまに たつくもの たちてもゐても いもをしぞおもう)
用汉字‘训’以仮名(训仮名)

夜麻(やま)、可波(かわ)、安米(あめ)
二八十一 (にくく=憎く) 这是戯书。に(二)+くく(九x九=八十一)


看图:


论及假名之起因,则不得不提“万叶假名”之形成。如日本、韩国、越南等国,虽有自身的语言,却苦于没有纪录的方法,仅能利用口耳相传来传述古事。汉字传入之后,各国纷纷以汉字为用,日、韩皆兴起了“文言二途”之制,即口语使用自国语言,书写时则只能使用汉文。类似中国近代白话文运动之前,人们说话为白话文而书写则以文言文为主。然而中、日两种语言之文法结构迥异,全以汉字行书,有难以表达之处。于是发明了万叶假名,以补足用汉文纪录日语之不足。万叶假名是将汉字视作单纯表音符号的一种表记法。例如“与”→“よ、ヨ(yo)”、“乃” →“の、ノ(no)”之类。众人抄写万叶假名之时,因作为万叶假名之表音汉字并不需要如表意汉字般严谨,各种简化方法遂渐渐出现。如“与”→“与”→ “よ、ヨ”之俦。在约定成俗的简化之后,渐渐成为现代所见之假名。


说道这里。就要提一个日本假名有趣的想象,就是日本的清音浊化现象,

在日本当时很多假名都是没有浊化的,导致很多地方混乱。一个葡萄牙人到日本去旅行时,在学习日语过程中,发现很多假名都有多重读法,比如:た这个假名,有ta、da、两种,

那个葡萄牙人为了区别两者在不同组词时,有不同读音,他在た上标记了两点,就是だ(da)。这样就浊化了。

日本发现这个方法很好,就大量模仿,慢慢就完善了一些日语。


可以说日文的发展里不来中文的帮助,在当时的日本,一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是没办法传承下的,也没有自己民族之魂,所以,日本在中国唐朝一直到宋朝明朝,都是大量模仿中国,唐朝最盛,虽然后面陆陆续续有过派遣遣唐使,但规模不及唐朝。


日本从衣食住行军事政治工农等等大量学习中国。中国也慷慨教授。可以说日本是在中国帮组下发展的,当然中国也从后来也被反哺一些。

日本一个没有民族之魂的民族,在中国给予各方面的民族魂的种子基础下,逐渐发展,有了属于自己民族之魂。完善自己民族文化。


中国是日本老师,也是哥哥,说是父亲也不为过。

当然,日本当年也有引用葡萄牙文化一部分,主要的还是中国,日本的尚武精神,茶道,节日,武士道等等都离不开中国文化。


到了甲午战争,日本明治维新后大量学习西方列强,大量引进先进技术同时也引进文化,


日文方面也引用很多,比如:

从俄语引进来的外来语还是有的,如:スプートニク/人造地球卫星,コルホーズ/集体农庄,トロイカ/三套马车


从葡萄牙语引进来的外来语有,如:パン是来自葡萄牙语的pao


从英语引进来的外来语有,如:リンゴ和イチゴ两词不是外来语,而是日本固有单词,リンゴ =>林檎(引进中文汉字)  イチゴ =>苺(引进中文汉字)日本很多蔬菜和水果的名称都经常用平假名和片假名。  至于为什么不用汉字而采用片假名,因为方便书写,在日本有些地方还是会写中文表述,日本人以汉文化为自身修养,从幼稚园到大学都有学习汉语文化,比如论语,诗歌等等。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17
从历史上来看,俄语和日语确实没有什么太大的渊源。但是,就我个人看来,当代日语的发音受到了俄语的影响,文化则受到了英语的影响。

比如,日语中的一词“もちろん”意为“自然的,当然”,罗马读音是“mo ci lon"(日文罗马音难拼,建议听听翻译真人原声)。而俄语中同义对照的有两个词,分别是”Точно“ 和”Конечно “,意为”确实,当然“,罗马音分别为”Tochno"和"Konechno"。不得不说,它们的读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再来,俄语的西里尔字母可以比拉丁字母更好地注音。历史上中苏关系很好的时候,中国曾经想要用西里尔字母来作为汉语拼音。蒙古语也曾经用西里尔字母记述过。而日语的几乎所有注音都可以用西里尔字母代替。比如日语中的“早上好”:“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用西里尔字母可写成“О ха ё го заи мас“。相比拉丁字母罗马音,最大的好处就是读得准确且西里尔字母发音变化很少,每个字母就发一种音。而罗马音则不同,在不同的单词里的不同位置,"I“可以发”唉,伊“两种音,”A“可以发”阿、诶(ei)“两种音,使得注音拼读除了按照约定俗成的不成文规则以外根本无规律可循。
第2个回答  2015-09-26
日语和俄语没有什么联系。
日语和汉语源远流长,在战国时代就有交流,日文汉字也是用了中国汉字的。
但是日本和俄国的联系应该是近代,以前没有什么联系。近代以前日本最敬畏的国家是中国。
而且,日语中有好多外来语,但是从俄语引进来的外来语接近于无(我没见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2-21
俄语的鞑靼语和阿尔泰语系语言有联系,日语也是阿尔泰语系,有黏着关系
第4个回答  2015-09-26
没有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