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划分的五个温度带及种植作物分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温度带的划分、地形、全球变暖

高中地理辅导
09-14 · 南京大学研究生 优质教育领域创作者
知识点

1、我国的温度带
我国采用积温来划分温度带,将日平均气温连续≥10℃的天数叫生长期,把生长期内每天的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积温。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拔、天气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积温的多少。根据积温,划分了五个温度带,每个温度带的耕作制度和作物种类分别为:

①热带。积温≥8000℃,一年三熟,种植水稻、甘蔗、天然橡胶等;

②亚热带。积温≥4500℃,一年两到三熟,种植水稻、冬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等;

③暖温带。积温≥3400℃,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种植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

④中温带。积温≥1600℃,一年一熟,种植春小麦、玉米、大豆和甜菜等;

⑤寒温带。积温<1600℃,一年一熟,种植春小麦、马铃薯等;

⑥高原气候区。积温<2000℃,部分地区一年一熟,种植青稞等。

图1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2、我国的地形
海拔的高低、迎风坡/背风坡,都会影响气温的高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可以划分为三级阶梯,主要的地形单元有:

①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

②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③三大平原: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如下图所示,绿色表示平原,浅绿色为盆地。

图2 我国的地形

例题

下图为二氧化碳浓度(①)与全国温度(②)、黄河流域温度(③)、江苏省温度(④)、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⑤)的比较图。读图回答1~2题。

1、四个地区的气温变化,与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关系是( )

A. 正比关系

B. 正相关关系

C. 反比关系

D. 负相关关系

2、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 )

A. 二氧化碳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B. 纬度位置是影响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C. 海陆位置是影响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D. 海拔高度是影响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答案:B、A
精讲精析:(1)分析气温与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①从图中可以看出,倾斜的平滑线为二氧化碳浓度,波动的折线为各地的气温;②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各地的气温也波动着升高,因此二者为正相关关系;③由于二者不是相互平行,气温折线上下波动,因此不属于正比关系。

(2)分析各地气温波动不一致的原因。①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是各地气温波动上升的主要因素;②图的右侧纵坐标,表示各地的温度。四张小图(四个地区)的纵坐标数值不同,大致顺序为:③<②<④<⑤,即温度排序为:黄河<全国<江苏<尼泊尔,即各地的气温大小和波动趋势,都是不一致的,这主要是因为纬度、海陆位置、海拔的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低的地区,气温越高;距海较近的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较小(海洋的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慢)。

总结

全球变暖
本节例题的难度适中,解题思路为:①读图,分析气温与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②分析四个地区的气温差异(气温高低、波动幅度),进而分析造成该差异的原因(二氧化碳浓度、纬度、海陆位置、海拔)。

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的作用机制为:

①产生温室气体。人类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

②地面增温。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可以轻易的透过温室气体进入地面,使地面增温;

③近地表大气增温。地面增温后,地面辐射(长波辐射)难以穿透温室气体,大部分会被温室气体吸收,进而产生大气逆辐射,使地表温度上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1
1、寒温带主要作物: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2、中温带主要作物:春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粱等。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3、暖温带主要作物:冬小麦、甘薯、玉米、谷子等。作物熟制: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复种荞麦等,或冬小麦复种玉米、谷子、甘薯等。
4、亚热带主要作物:冬小麦、水稻、油菜等。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稻麦两熟或双季稻。双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麦。
5、热带主要作物:水稻、热带作物甘蔗等。作物熟制:一年三熟。

扩展资料:
温度带气候地形对作物的影响:
1、不同的温度带地区积温标准有所不同,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量也不一样。中国跨纬度广,热能分布因纬度而不同,存在着不同的温度带。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或以上,大多数木本植物或农作物生长活跃。
2、昆明纬度虽然较低,由于海拔高,夏季温度不高,冬春温暖,所以持续期虽长,积温值并不高;而吐鲁番纬度虽比昆明高;但海拔很低,地形闭塞,夏季日照时间又长,夏季温度很高,所以持续期虽比较短,但积温值反比昆明高,以致昆明不宜种植棉花,吐鲁番棉花却生长良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