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如题所述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我国,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全面依法治国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长期执政的大党,其政治地位决定了坚持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作为执政党,我们党要领导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党的领导必然体现在法治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

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把亿万人民动员和组织起来,积极投身于依照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的伟大事业中,才能充分实现人民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法治化。

扩展资料:

坚持党的领导不是一句空话,必须具体体现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上,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各方面。

加强和改进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领导,应做到“三统一”,即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

做到“四善于”,即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决定》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一致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阶级性、人民性与共产党的性质是一致的。二是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本质上是一致的。三是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是统一的。
  第二,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而共产党是发扬民主、扩大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领导核心。二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国家的法律法规,这个过程也是党领导立法机关统一认识、集中智慧的过程。三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加强法律实施,但经常遇到区域性乃至全局性问题,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宗教、外交等各个领域。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由共产党率先垂范。
  第三,把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落到实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12-21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第3个回答  2021-01-0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