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如何改为陈述句?

如题所述

修改为: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解释分析:根据陈述句的规则,陈述句又分为肯定的陈述句和否定的陈述句,首先就要根据原句“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来判断原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根据原句可以知道是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表肯定,那么原意就是“是真理”,那么就是肯定的陈述句,那么就可以修改为: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扩展资料:

双重否定句不只具有加强语气的作用,有的也有弱化语气的作用。一个双重否定句,究竟是强化语气还是弱化语气,这要看具体的句式和语境而定。一般地说,否定副词(或否定意义的动词)加反问语气的句式是加强语气的;

否定副词连用和否定副词加否定意义的动词两种句式中, 除加强语气的以外,有一部分,即那些带有推测婉商、情势使然等意味的,语气比单纯肯定句委婉柔弱些。因此,我们对双重否定句不能一概而论,在阅读和使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细加分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5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是“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例句是反问句,反问句改陈述句要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有等);在反问句上删除反问语气词“怎么”“难道”和句尾疑问助词“呢”“吗”;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所以,例句中,“不是”改为“是”,“难道”和“吗”去掉,问号改为句号。即“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扩展资料:

反问句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表面上看来是疑问,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反思。反问句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反问句结尾时正常情况下用问号,而有些特殊的句子也可以用感叹号。

陈述句用来描述一个事实。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大部分句子都是陈述句。在陈述句中动词在第二位。第一位可以是主语,也可以是状语,还可以是宾语。而不管句子怎么变,动词总是在第二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