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如题所述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的战略判断,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坚定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我们党凝聚民心、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强大武器。同时,从实践情况看,随着社会实践发展的复杂多变、思想文化取向的多元倾向以及党员队伍和状况发生的变化,党在面临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四大考验,面对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四方面的危险面前,如何在思路上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破解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难题,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深入探讨的现实课题。
  一、深入分析理想信念教育现状是增强理想信念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基本前提
  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首先要有对理想信念教育现状的科学认识与深入分析。从现象上看,我们对理想信念教育中存在的诸如笼统、教条、简单、空洞甚至乏力等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并不缺少感知,要求改进的呼声和对策性建议也不绝于耳,这都是必要的。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当某类现象反复出现或经过不断强调仍然改观不大时,对这些现象深入分析的欠缺就应当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理想信念的教育也是这样,要增强其针对性实效性的前位性要求,对其发展现状作深层次的分析,深刻认识理想信念教育中客观呈现出的四个“同时存在”。
  (一)从接受主体上看,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不足与受教育者受教意识的不足同时存在
  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针对性不足,是不争的事实。但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当我们把分析问题的目光全部集中于理想信念的教育主体时,接受主体对理想信念的受教需求与受教意愿是否得到必要的关注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2010年~2011年,本课题组曾对参加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培训的厅局、处、科三级领导干部的培训需求作过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35份,收回227份,其中有效问卷206份,无效问卷21份,总有效率为87.66%。在有效问卷中,调查对象为:厅局级干部33人、处级76人、科级97人。其中,在关于自己到党校学习感到最需要培训的内容的回答中,选择“世界眼光”、“现代知识”、“应急处置”、“专业知识”等能力性培训内容的达63.5%,选择本省发展问题研究的有19.2%,选择“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两项合并共有17.3%;在关于自己综合素质提升方面缺少什么的回答中,选择“理论基础”、“综合能力”、“专业知识”和“理想信念”的分别为36%、31%、21.5%和11.5%。这样的调查结果在全面反映党员干部对理想信念教育的认知态度上肯定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领导干部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意识不足、对理想信念作用的重视不够等问题,无疑是客观的反映。
  大量事实还表明,理想的迷失和道德的滑坡是少数党员干部步入歧途、走向腐化堕落的首要原因,但他们却大都是在身陷囹圄之后才痛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作用的。无数案例告诉我们,理想信念教育上受教意识不足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把增强理想信念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仅仅理解为教育者的责任是根本不够的。
  (二)从教育主体上看,理想信念教育者的创造活力不够与对科学理想信仰的坚定持守不够同时存在
  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有创造精神与探索的勇气,同时,这样的精神与勇气又必须建立在一个基本的前提上,即保持对科学理想信仰的坚定持守。育人者先育己是一个普通的道理,对一个理想信念教育的工作者来说,如果自己对所宣讲的理想信念将信将疑或根本没有信仰,怎么可能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呢?就此而言,关于增强理想信念教育者创造活力的认识,实践中已经或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教育者自己科学信念的问题,以及如何保证他们对科学信念的坚定持守,缺乏重视或至少重视不够的状况确实应当引起我们的警觉。实际生活中时有出现的发生于讲台上、会议中、文章里或网站内忧虑、怀疑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情形,其实正是承担理想信念教育使命的人在理想信念上动摇彷徨的结果。这种情形所带来的危险,事实上不亚于错误价值观念对社会可能具有的危险。
  (三)从教育方式上看,理想信念教育的主动性不强与理想信念教育的强势性不强同时存在
  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的某种被动、防御状态,是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实效性应当客观承认的问题。而在多种社会思潮、价值理念的冲击下,一些同志不愿或回避讲共产主义理想,一些党员讲到理想信念,总感到理不直、气不壮的情形,与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所应表现出的坚定性、战斗性极不相符。列宁曾经把马克思主义称作“战斗的唯物主义”,要求共产党人具有积极主动的战斗精神,认为“如果不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并不断完成这个任务”,那就“与其说是战斗,不如说是挨揍”。[1]而改变实践中存在的被动“挨揍”的做法,以“战斗的唯物主义”的主动性、战斗性,勇于和善于回答隐匿于人们思想深处的认识问题,形成强势宣传和强势舆论,对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极为必要。
  (四)从教育效果上看,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不突出与必要的理性审视不突出同时存在
  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既要研究具体的方式手段,也要掌握科学方法,富于理性思考。理想信念教育中一个常见的现象,是人们对发展变化的形势下一些人出现信仰的动摇彷徨大惑不解甚至感到奇怪。实际上,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当党的事业发展面临挑战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幻想党的每一个成员在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上的完全一致,本身就不符合辩证法。而在我们今天这样复杂环境下的斗争与考验中,8 000万人的党员队伍、13亿的人口,如果在理想信念问题上没有某些困惑,没有任何犹疑,那只能说明我们对事业发展的艰巨性不愿承认,对已经面临的挑战无所觉察,对党员队伍的实际状况并不了解。这样的情形,是真正值得我们担忧的。
  类似的问题启示我们,在复杂的环境和严峻的挑战面前,看不到党员理想信念问题的严重性,是危险的;对出现的问题惊慌失措、不能正视,是有害的。对此,只要我们科学对待,积极解决,就能把理想信念问题变为坚定党员理想信念的重要转机,这应该是我们正确的和应有的审视与选择。
  二、全面提升理想信念教育者素质是增强理想信念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必备条件
  理想信念教育能否收到实效,主要靠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而不论是真理的力量还是人格的力量,都要通过教育者来体现,因此教育者的意识、知识、修养、素质、责任心等因素直接影响着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
  (一)教育者要先学、深学、真信、真用,发挥示范作用
  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与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信任、服膺及效仿密切相关。在某种意义上,人们对理念价值的相信程度取决于教育者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行为。作为理想信念的施教者,必须从对科学真理的追求、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立场的坚守上,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真信、深信,把让别人相信的真理作为自己一生的精神支柱与价值皈依,先学一些、学深一些,在真正信仰的基础上真情地传播、真诚地践行,这样就能在言传的同时产生强烈的身教效应。
  (二)教育者要积极探索、遵循理想信念生成规律和理想信念教育的规律
  理想信念的形成是外力引导与本体内化的结合,需要教育者的引导和受教育者自我学习修养,实践感受。在这样的过程中,理想信念教育有自己的内在规律。比如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规律、典型事件与典型人物引导的规律、多学科多知识系统化教育的规律、教育者也要受教育的规律等。这就是说,理想信念的形成发展是有规律的,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也是有规律的。理想信念教育要在深化相关学理研究的基础上,揭示理想信念生成发展的规律和信仰教育的一般规律,结合我国实际,探索对干部群众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规律,使理想信念教育更多地符合科学性、体现规律性。
  (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训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教育者团队优势
  培训机构是具体承担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及理想信念教育的阵地,其建设水平决定着培训的质量和效果。要按照从专、从优、从新、从严的目标要求,加大建设力度,加快改革步伐。一方面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按照条块结合、注重质量的原则,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在突出专业优势、体现办学特色上下工夫。对潜在的资源,要通过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开放、竞争的教学机制,进行深度发掘、有效激活,真正做到党性修养及理想信念教育培训机构的专业化布局、特色化竞争、社会化开放。另一方面,要优化培训队伍,按照上下结合、优势互补的目标,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专职教师知识能力更新、兼职教师聘任、名师认定和履职等方面的制度和规定,构建开放的、高层次的、跨区域的师资网络,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满足不同层次干部党性修养及理想信念教育的优秀培训队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4-12
dhtye6hdye6hdtyeth
相似回答